如果罗荣桓、陈赓可以多活10年,可能后面就不会发生那些事情了

峻辉聊过去 2024-10-03 14:30:41

今天要介绍的两位开国将领分别是罗荣桓和陈赓,他们和毛主席的关系都非同一般,而且在与人沟通和做党内团结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方法。

他们分别是在1963和1961年离世,都算英年早逝。有人甚至说,如果他们再多活10年,可能就不会发生后面那些事情了。

罗荣桓印象

罗荣桓是湖南横山县人,原名是罗慎镇,荣恒这个名字是国小的一位语文老师依据《诗经》里“桓桓于征”的句子为他改的。

他是8岁念的私塾,后来转到了新式小学,1919年进了长沙协均中学,后来又考上了青岛大学,大学期间便开始参加反帝爱国活动,后来也是20多岁就加入了共产党,是我们党的元老级人物。

毛主席曾对罗荣桓做过三个字的评价,说他是“老实人”。这主要就是因为他做人做事,总是勤勤恳恳,实事求是,始终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不计较自己的得失。

1927年,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三湾之后,主席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特点,任命他做了连党代表,想要拿他做榜样,整顿党内不好的风气,让士兵们向他看齐。

1942年底,罗荣桓还因为劳累过度,身体出现了尿血的症状,病情比较严重。尽管如此,党中央还是对他表现出了充分的信任,任命他做了新的山东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他也没有辜负组织上的器重,强忍着病痛,扛起了组织交给他的重担,这样的责任感已经不是简单的“老实人”三个字能够概括的。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依旧超负荷地工作,以致时常病情发作,需要靠在沙发上休息,以致后来早早离世。

罗荣桓过世之后,主席还对他做过一次评价,说他原则性强,对党忠诚,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如此,对党内的团结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主席还特别为他写了一首七律来吊唁他,其中有一句是“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可见主席对他的信赖、仰仗和不舍。

罗荣桓工作中的老实,还能在他在山东工作期间得到很好的反映。当时,康生在延安整风后期提出了搞“抢救失足者”的运动,小册子传到山东之后,遭到了罗荣桓的反对。

他的理由很简单,他觉得根据山东的实际情况,党内的坏分子只是个别存在的现象,不适合在部队和敌后搞这样的运动。

罗荣桓这一做法在当时有很积极的作用,避免了反奸斗争的扩大化,也保证了山东分局整风运动的健康开展。

罗荣桓对工作认真负责,实事求是,还富有领导才能。主席在评价他的时候还说过,他是个人才,是一位很好的领导干部。对这样一位同志,是组织发现晚了。

1962年,在评价罗荣桓在山东的工作表现时,主席还说,山东就是换上了他,之后全局的棋才盘活了,也带动了全国的棋盘活了起来。

1945年夏天的时候,罗荣桓在率领东北解放斗争的过程中也是强忍着病痛,靠着顽强的毅力和拼劲儿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又先后担任了最高检察署检察长和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并担任了政治学院的院长,一直都在带病工作,结果健康状况每况愈下,61岁时就早早离开了人世。

回首罗荣桓的工作生涯,他不只有着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而且有着将生死置之度外,舍己为人的精神品格,他最大限度地将自己活成了党和人民的一道保护屏障。

老好人陈赓

与罗荣桓类似,陈赓在工作中的表现,也绝对称得上是一位“老好人”“好党员”。陈毅将军曾对他做过一句话的评价,说他就像一个玻璃杯,里里外外都是透明的,清楚的。里面有一层意思就是,他不会藏污纳垢,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总是有什么就说什么,甚至有时会因此伤了自己。

有一个比较知名的故事是,他曾经公开和毛主席叫板过。事情发生在天赐湾窑洞的一次酒席上,主席打算调陈赓西渡黄河,以粉碎敌人对山东和陕北地区的进攻,这遭到了陈赓的质疑。

他当着主席的面说道:“主席,恕我直言——你调我西渡黄河,不够英明!”

这话说得旁边的人都怔住了。李银桥当时也在一边,在他看来,陈赓的胆子比起彭德怀来也没有多少逊色。

周恩来和陈赓是同学,他本来是打算制止陈赓继续说下去的,没想到主席却很开明的样子,吸着烟说道:“让他把话讲完、讲透!”

陈赓便趁势继续讲明了自己心里的想法,说主席让他西渡黄河,保卫陕甘宁是大材小用了,这件事情,完全可以就近考虑其他人选,更恰当的做法是派他南渡黄河,去主动进攻,往敌人的胸口上插刀子。

听到这里的时候,主席的脸色已经有了变化,表现出些许生气的样子,陈赓却没有注意,只是继续分析全国的形式,说主席调他回来是一招险棋,是消极防御。

主席听后,当即拍着桌子站了起来,说他们这些带兵的,都想到前线打战去,不肯回来做防御。他是离得最近的一个,尚且如此,其他人又如何调得动。

主席还说,他知道陈赓救过蒋介石的命,这样的消极态度是要将他和江山都拱手送给蒋介石去。

陈赓自是没有料想到主席会有这样大反应,全然被吓住了,脸色发白,忙站起身结结巴巴地赔礼道:“主席,我这只是一己之见……”

主席见陈赓被吓成了这个样子,突然笑出了声,说怎么自己一句玩笑话,就把他吓成这个样子了。

陈赓此时才反应过来,难怪方才一边的周恩来面不改色的样子,主席这是想让陈赓把心里话都说出来。实际上,中央的想法和他说的一样,早已改变了主意,本意就是想让他偷偷渡过黄河,去南边打战去。

弄明白了主席的意思,陈赓又有些良心不安起来。这虽顺了他的意,只是主席身边到底少了保卫的人,人身安全又要如何保障呢?

主席了解陈赓的忧虑,对此表现得很坦荡,只说让他们放开了去打,他们打得越好,中央就越安全,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陈毅元帅还对陈赓做过另一句评价,说他就像一块磁铁,为人风趣幽默,能够团结身边大多数人一起搞革命。

在上海做地下革命的时候,他是情报科科长,为了搜集情报,和上海各方面的人物都交上了“朋友”。他化名王庸,别人都叫他“王先生”。

他一边利用假身份,一边很懂得如何与这些人物交往周旋,有时候是一副上海小开打扮,有时候又成了大胡子红帮成员的样子。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他在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把尺,知道如何争取他们。

他主持筹建军事工程学院的时候,也总是让军工各部门和知识分子做好团结,不要拿知识分子当外人。和这些知识分子相处的时候,他自己也从来不以领导自居,总是和他们推心置腹地谈,彼此之间有手足的情分。

陈赓和蒋介石的渊源,也是值得一说的一件事情。在黄埔军校时期,陈赓是救过蒋介石性命的,这似乎成了他后来革命生涯的一块“污点”,给自己惹了不少不必要的麻烦,不只主席开他玩笑,康生也借此刁难过他。

当时,是1925年第二次东征,陈炯明的部队眼看着就奔向蒋介石的指挥部了,老蒋吓得慌了神,而陈赓则是背起他就跑,整整跑了十几里地,等过了河之后,蒋介石依旧惊魂甫定,跑得要比陈赓还要快。

陈赓的这次英勇行动留下了历史后患,如康生说的:“当年你要把蒋介石毙了,现在哪里要打那么多仗!”

对此,陈赓有过自己的回应,他说:“如果我不救他,他蒋某人岂不和廖仲恺一样成了革命烈士,而我成了反革命吗?”一句话便把康生打得没了斗志,满脸不高兴地走掉了。

救蒋这件事情,也能看出陈赓的性格特点,一个是敢作敢为,一个是不怕吃苦受累。后来,蒋介石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在发现陈赓是叛徒被捕后,选择了放他一马。

陈赓做人做事的出发点便是这样,自己对人好一分,别人便会对他好一分,给人留一点余地,别人也会给自己留一点余地,这都是有利于做团结工作的。

总之,回看罗荣桓和陈赓两个人的革命生涯,他们一个讲究实事求是地做工作,有着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一个面对问题能够有话直说,不藏着掖着,敢和主席叫板,而且很懂得做好同志之间的团结,有他们两个继续陪伴在主席身边,在党内活动,和不良风气和坏分子做斗争,将革命拉到正轨上,或许真的不会有六七十年代发生的那些事情了。

参考资料

1、【党史学习】湖湘革命人物专题·罗荣桓

2、“大胆”陈赓曾经“叫板”毛泽东

10 阅读:12370
评论列表
  • 2024-10-14 21:43

    周总理是陈赓军校的老师,小编好好读书,岀来丢人现眼

    清风 回复:
    就是,小编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