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万亿元城市,谁将会是下一家?俱乐部扩容进度,为何变缓慢?

煜杰评社会经济 2025-01-11 17:32:43

。。。

2024年已经过去,过去已去;2025年已经到来,未来已来。但是中国内地GDP万亿元的城市,仍然定格在26个。

一、GDP万亿城市诞生的历程

GDP万亿元这个台阶,对于中国内地的城市来说,曾经是那么的高不可攀。一个城市的GDP,踏上万亿元的台阶,向来被视力成为经济强市的重要标志,更是经济能级档次划分的重要依据和象征。

我国第一个GDP万亿元的城市,是香港,时间是1994年。不过那时候香港还没有回归,严格来说还不算。

当时,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仅仅四五年时间,经济还处于大爆发的酝酿期,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省的全省GDP只有4600亿元,经济第一大市上海市的GDP只有1990亿元。

香港踏上GDP万亿元的台阶之后,过了整整12年,12生肖转了一轮回,2006年,中国内地才诞生第一个GDP万亿元的城市。

毫无疑问的,第一个城市肯定是上海市,这一年上海市的GDP为1.06万亿元,刚刚冒过万亿元的线。

当然,虽然起步比较晚,但这些年上海市GDP的增速一直比较猛,2023年达到了4.72万亿元,2024年预计率先迈过5万亿元的大关。

以2006年上海市GDP破万亿元为起点,2008年北京市、2010年广州市,2011年深圳市、天津市、苏州市、重庆市,先后挤身进入GDP万亿元俱乐部。

2014年之后,GDP万亿元城市呈现井喷之势,几乎每年都有新成员的诞生。

2020年,更是出现济南市、西安市、合肥市、福州市、泉州市和南通市等6个城市集体晋级的盛况。

但2020年之后,GDP万亿元城市俱乐部的扩容之路开始放缓。2021年至2024年的4年间,只有3个城市晋级,分别是2021年东莞市、2023年烟台市和常州市。

2022年、2024年均出现了空缺。

二、GDP万亿城市的基本现状

迄今为止,中国除台湾省外,共有27个GDP万亿元城市,即香港和内地26个城市,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直辖市、强省会和制造业强市。

虽然说,GDP万亿城市已经不再是稀缺物,但大部分都是集中于几个经济大省,南北差距、东西差距仍然比较大。

从南北分布来看。南方共有20个城市入围,北方仅有7个城市。北方7城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郑州市、西安市、青岛市、济南市、烟台市,山东省就占了3城,近半壁江山。

从东西分布来看。中部地区有武汉市、长沙市、郑州市、合肥市等4城,西部地区只有重庆市、成都市、西安市等3城。

从省域分布来看。江苏省有5座城市,广东省有4座城市,山东省有3座城市,浙江省和福建省各有2座城市,其他则为4大直辖市和中西部地区的强省会。内地31个省份中,有超过一半的省份(区)仍没有GDP万亿城市,包括东北三省、江西省、山西省、广西等。

三、GDP万亿城市,谁将会是下一个?俱乐部扩容进度又为何变得缓慢?

刚刚过去的2024年,没有新增1座GDP万亿城市,这是过去10年来,第二次出现了断档。

当前,GDP万亿城市已经包括了中国主要的一线城市。因此,下一步的晋级之路,就落到了东北、中西部省份省会和主要二线城市的身上。

未来五年内,GDP万亿城市或许将在沈阳市、石家庄市、昆明市、大连市、厦门市、温州市、唐山市、徐州市、绍兴市、榆林市等城市产生。

但是,一个城市GDP万亿的晋级之路,已经越来越难走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一般的城市在资源配置上仍然处于劣势,经济发展与中心城市差距越来越大。

一个城市的发展,受到国家战略、行政等级、地理区位、产业格局等多方面的影响。

中国的特色国情下,行政力量对于城市之间的资源配置仍然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城市越靠近权力的中心、行政级别越高,配置到的资源就会越多。

在国际大循环时代,沿海地区的城市,占据了地理优势,借助于对外贸易和境外投资,能够迅速发展,异军突起。江苏、广东、浙江和福建等省份的GDP万亿元城市,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模式。

但现在国际大循环已经明显受限,而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模式之下,省会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对于周边普通城市而言,经济带动效应越来越弱,而经济虹吸效应却越来越强。以至于普通城市与省会城市,甚至是区域中心城市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

而且,即使是一些省会城市,因为受全省经济规模以及地理位置的限制,汇聚资源的能力都有些受限。

因此,普通城市与省会城市、中心城市相比,GDP规模出现了明显的“断层”现象。

另一方面,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转型,大投资大发展和高增长都已经成为过去式,城市发展已经没有捷径可走。

而且,2018年以来,全球面临百年之大变局。中美两国在经济、科技等各领域展开竞争,外贸大环境变化、地缘变局、科技革命以及各城市自身大投资时代累积的债务问题等,使得众多一线城市、中心城市等都面临稳增长的压力,普通城市的发展压力,就更大了。

几年前,曾有一批城市将2025年列为GDP突破万亿元的时间节点。但是这两年,大家都悄然地淡化这一指标,甚至不再提及。

当然,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壮大,GDP万亿元的城市肯定还会持续地涌现。只是GDP万亿元城市的晋级之路,不会再像十年来前那么快了。

四、GDP万亿元城市,当前的含金量究竟如何?

GDP突破万亿元规模,曾经是一个城市的金字招牌,是一个城市实力强有力的标示,堪称是“百里挑一”。

2006年,上海市GDP突破万亿元时,中国的GDP总量只有20.94万亿元。

2010年前后,广州市、深圳市GDP突破万亿元时,中国的GDP总量只有40.15万亿元。

2023年,中国的GDP总量达到126.06万亿元,2024年预计达到135万亿元,相当于2006年的6倍,2010年的3倍以上。而且,特大城市、大城市圈的格局基本已经形成。

当GDP万亿元的城市达到了26家,并迈向更多家数时,GDP万亿元这块招牌的影响力和含金量,自然开始下降。

但是,对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来说,GDP万亿元仍然是一个城市成为经济大市的敲门砖。

以广西为例,2023年广西GDP为2.72万亿元,如果其中一个城市的GDP达到万亿元,意味着将占据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其在全省的地位,不言而喻。

中国还有一半的省份和自治区,没有GDP万亿元的城市,在这些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GDP万亿元城市,意味着能够独当一面,更意味着可以成为区域的中心城市,引领区域的经济发展。

特别是偌大的东北三省,诞生出GDP万亿元城市,意义更为重要、至关重要。

而对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来说,GDP万亿元规模的不再稀缺,不再那么引人注目, GDP 2万亿元已经成为新的竞争起点。

目前,中国内地已有9个城市GDP超过2万亿元,包括上海市、北京市、重庆市3个直辖市,广州市、深圳市2个超一线城市,以及苏州市、成都市、杭州市和武汉市4个一线城市。

可预见的未来几年,天津市、南京市、宁波市、青岛市、长沙市和郑州市等,都将迈进2万亿元这个新的俱乐部。

(说明:数据和图表均来自于网络,不能保证准确性;图片取自网络,若有侵权,提出后将立即删除)

0 阅读: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