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一篇文章改变一亿人的命运,弟弟用暗访即将改变十四亿人命运

振惊唐吉诃德 2024-07-20 01:47:11
编者按:我们这个社会还需要调查记者?一家子出了两个调查记者,哥哥用一篇报道改变了一亿人的命运,弟弟的一篇暗访报道即将改变十四亿人的命运。我们所有人从中或多或少的受益。但现在有人上窜下跳,呼吁要调查参与报道的记者。

作者:胥爱明

哥哥,韩福东,他用调查报道改变了一亿人的命运,电影《不止不休》的原型。

弟弟,韩福涛,他用暗访即将改改变十四亿人的命运。

这两个在调查记者圈的风云人物,现在我们或多或少的受益。但却鲜有人知道他们是亲弟兄。

一篇文章改变一亿人的命运

“乙肝歧视”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长期存在。在公务员招录等领域,将一些乙肝患者长期排除在外。

在我国的就业市场上,乙肝病毒携带者却遭到了普遍的歧视和排斥。许多单位在招聘时都会要求体检合格,并以此为借口拒绝录用乙肝病毒携带者。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也侵犯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合法权益。

我是看过《不休不止》这部电影的,电影中有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记者改变不了什么,只需要把发生的事记录下来。

韩福东生于1977牛,20岁以后,他曾计划以一个高中未毕业的民工身份和自艺去当律师,2002牛,进入《华夏时报》评论部报社内部品位强势的动个部门之一:另一个足影响力周刊,玮福乐这样推达自己的那段经历:“那是2002年,这份北京排名至活的日报,每周一五却领先全国推出两个版评论---版国内评论,一版国际评论。就当时此,恐怕还没有一家纸媒给予时评这栏大的空间。评论部主任是莫之许,副主任友章霄。”

然而,《华夏时报》评论部命运多舛,新的领导者将报纸转向为北京都市生活服务,时政分析多少有点不合时宜了。

2002年下半年,韩福东转型做记者,随即跳槽到《21世纪环球报道》,开始切入时政领域。2003年,21世纪环球报道停刊后,他进入《中国新闻周刊》,成为一名调普记者。

在这里,韩福东来访了化名为“松月”的张光著,他就是电影《不休不止》张开的原型,彼时,大学毕业生张先芦因体检查出乙肝小三阳,落选公务员考试。

2003年11月24日,《中国新闻原刊》刊出封由冷道《中国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反歧视主张》,包括二第报道《乙肝歧视诉讼第一案》《HBVER维权运动》和《为乙针访原携带者“平反"?》,以及一篇评论《宪法还他们平等》。

在中国1.2亿乙肝访毒携劳者受歧视问题,韩福东井不是第一个报道者,2003年‘1月13日,成都晚报记者周次以《起诉,以完法的名义》为题,独家报道了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周伟为法律慌助的方式帮张先著打行攻诉说它司的事件。

此后,持续采访报道,接着,央视、中国青年报、中国经济时报、人民法阮报、新京报、北京青年竣、所放日报,民主与法制杂志、每日新报、江淮晨报等相继进行了报道,人民日报,南方同天、新京戏等媒体发表了评论。

虽然他离开了这个行业,但并不影响韩福东仍被业内认为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时评人之一。

这个时代还需要调查记者吗?现在笔者熟悉的调查记者已如“熊猫”般珍贵。据媒体统计现在从事新闻调查的记者,已经不足一百人。

一门两杰:弟弟受哥哥影响走上了调查记者之路

前几日,全网热议的油罐车混装的新闻报道,让调查记者重回大众视野。其中韩福涛是韩福东的弟弟。

韩福涛在哥哥的影响下,从事了调查记者的工作。

在某网红的煽动下,起风了。以不披露污染油的去向为切入口,把水搅浑。这股“妖风”的真实目的,除了要模糊焦点以外。“放枪惊鸟”与现在调查记者的现状不用关系。

把鸟吓跑了,害鸟会干什么?舆论场的复杂,不是我们眼见的所谓非黑即白。有的人嘴上说一套,背后搞的是另一套。现在那个“裸嘴”,孩子家人在美,房子在美,除了他那张嘴,好像也没剩下什么。除了坐在空调房中,“指点江山”外,然后挣上点流量银子。

因为关注个案公正,曾经也和一些调查记者有交集。但以前熟知的都退出了。因为持续关注于建冤案,想找个调查记者参与报道,竟然无门。向媒体投稿几十封,连一点反应都没有。

现在我们的舆论场缺的就是像他们兄弟这样的人,而不是那些所谓的V们。如果连仅存的这些都被于某人们“放枪赶鸟”,被打入另类。谁又来为我们把真相存现。

许多我们无缘见之的报道,背后这些奔走在一线的调查记者所付出的是什么?有的可能是自己的职业生漄,有的甚至是生命。

我对他们兄弟二人为整个社会作的贡献,简单几个字总结一下:配享太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