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民族问题盘点——蒙古(八)

映天评历史 2023-02-24 07:44:03
蒙古帝国第三次汗位之争

蒙哥死前未指定接班人,所以有人推测他应该是在钓鱼城下当场就死了,或者重伤濒死,意识模糊。总而言之,是上天没给他留出任何指定继承人的时间,这也直接导致了后果极其严重的第三次汗位之争。

关于蒙古的汗位继承资格,无非以下三点:幼子守灶、临终遗嘱、至强军功。

这其中幼子守灶属于蒙古族的继承传统,在民间执行的较好,但放在汗位继承上却从未真正实施过,而临终遗嘱也就窝阔台算是成功执行了。因此,至强军功才是最符合现实,最具竞争力和说服力的实打实的继承资格,缺点就是需要拿拳头说话,这也导致了每一次汗位继承都免不了一番自相残杀。

蒙哥一共三位亲兄弟,分别是老四忽必烈,老六旭烈兀,老七阿里不哥。

相比于老七镇守蒙古大本营,几无军功,老四和老六长期执掌征伐大权,为蒙古帝国开疆拓土,战功卓著,是汗位强有力的竞争者。至于蒙哥的儿子们,则是不值一提,影响力甚微,根本无力争夺汗位。

蒙哥的暴毙,将所有人打了个措手不及。老六旭烈兀当时远在西亚,接到消息时已经是半年后了,只身赶回蒙古夺位那是找死,而调动大军东归时间太过漫长,但为了这一线希望,旭烈兀还是拼命赶路。

老七阿里不哥作为嫡子中的幼子,按照传统是具备合法继承资格的,但他明白,有两位军功显赫的兄长在前,他根本没有机会。可大哥的突然离世,让事情有了转机,六哥无法及时东归,四哥忽必烈推崇汉化,不受守旧贵族待见。阿里不哥同样反对汉化,再配合幼子身份的加持,很快便获得了众多贵族的拥护,这给了他奋力一搏的勇气。

忽必烈在得知老七图谋后,急忙结束南征,返回燕京,并迅速取得东道诸王(铁木真兄弟的后裔)的支持。

阿里不哥想将老四哄骗到蒙古本部逼其就范,但忽必烈岂会上当,坚持留在漠南大本营。双方只得互派使者沟通,数次嘴炮过后,彼此矛盾已尖锐至无法调和。

公元1260年三月,忽必烈在开平(元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蒙哥继位后,忽必烈于金莲川筑造此城)召开忽里勒台,被推举为蒙古帝国大汗。

四月,忽必烈发布《皇帝登宝位诏》,正式称帝,自称为“朕”,称蒙哥为“先皇”,更改蒙古旧制,改行汉法,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五月,发布《中统建元诏》正式建立大蒙古国第一个年号“中统”,全方位确定自己的正统地位。

老四的率先登位将阿里不哥的部署全部打乱,无奈之下,只得于同年五月在国都和林匆忙召开忽里勒台,然后在西道诸王的拥护下继承大蒙古国可汗之位。蒙古帝国自此呈现两汗并立的局面。

事情传到旭烈兀耳中时,他还在波斯驻地。得知自己失去竞争资格,相信他还是比较郁闷的,但很快便就释然了。四哥的本事,他心里清楚,这大汗之位自己是没机会争夺了。但两汗并立,自己这股势力就变得举足轻重了,两位兄弟必然想获得他的支持,如何交换更多的利益,就成了他最为关心的事情。

为了在接下来的争斗中占据主动,忽必烈拿出了巨大诚意,直接以蒙古大汗的名义承认了术赤系、察合台系等西道诸王对各自封地的合法统治权,同时将原属于蒙古大汗直接统辖的波斯地区(伊朗高原)以及第三次西征所打下来的西亚地区全部封为旭烈兀的领地。此举虽然极大缓和了他与诸王的矛盾,但却进一步推动了蒙古帝国的大分裂。

从公元1260年,下半年开始,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围绕国都和林,展开了长达四年的内战。这场内战,其本质更接近于蒙古帝国内部的改革派与保守派之争。

公元1264年春,阿里不哥驻地阿力麻里出现大饥荒,军心涣散,无力再战,无奈之下,阿里不哥选择向四哥投降(两年后去世,死因充满争议)。

蒙古帝国第三次汗位之争自此宣告结束,忽必烈正式成为蒙古帝国的第五位大汗。

帝国分裂——四大汗国

为了遏制帝国的分裂趋势,重新确立自己大汗地位的合法性。忽必烈在结束内战后,立即决定在蒙古人发祥地斡难河,召开有各系宗王参加的忽里勒台。

术赤系的别儿哥、察合台系的阿鲁忽、六弟旭烈兀皆同意与会,唯独窝阔台系的海都拒绝。然而这个原定于公元1267年召开的宗王大会最终未能如期举行。因为在此期间,各汗国之间相继爆发战争,而三位宗王也在不久后相继去世,继任者纷纷独立,此事便不了了之。

也就是说,自忽必烈成功夺取蒙古帝国大汗之位不久,蒙古帝国便彻底分裂:钦察汗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后世称之为蒙古四大汗国。忽必烈所统辖的领地则是华夏大一统王朝——大元。

四大汗国是蒙古统治者经过三次大规模西征后,逐步形成的,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皆归属于蒙古帝国,以忽必烈的元朝为正朔,但实际上各自为政,独立自主,只是偶尔接受元朝的册封。

钦察汗国

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结束,分封诸子,术赤得到了中亚部分地区。

术赤去世后,次子拔都继承领地,并开启了蒙古人的第二次西征。窝阔台去世后,拔都结束西征,因不愿奉贵由为汗,遂称病拒绝东归,随即便于钦察草原建立汗国。因拔都的帐篷使用金顶,故被欧洲人称作金帐汗国。

钦察汗国因以钦察草原为主体而得名,其首都萨莱城在伏尔加河流入里海的河口处,罗斯人(后演变为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所建立的诸公国是钦察汗国的附庸国。

钦察汗国的主要居民是突厥语系的钦察人(后广泛融合于中亚各族)和保加尔人(后来与斯拉夫民族融合形成保加利亚人)。作为统治阶级的蒙古人则是少数民族,后来不断被突厥化,突厥语和突厥文成为通用语言和文字。

拔都建国后给自己的十三个兄弟都分封了领地,其兄长斡儿答及其后裔据有今西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形成了白帐汗国;其弟弟昔班被封于南乌拉尔地区,后建立了青帐汗国(又称蓝帐汗国)。

公元1255年,拔都去世,拔都之弟别儿哥即位,曾支持阿里不哥。忽必烈胜出后,别儿哥便带领汗国逐渐走向独立。

公元1262年,别儿哥与旭烈兀因为外高加索地区(原属金帐汗国术赤的封地,后被旭烈兀占据)以及宗教矛盾爆发剧烈冲突,双方在外高加索地区征战数年,互有胜败。

别儿哥时期推动了钦察汗国的伊斯兰化,而旭烈兀受到母亲与妻子的影响,对基督教亲善,对穆斯林极端仇视,在征服西亚的过程中曾大肆屠杀穆斯林,是伊斯兰世界的敌人。

公元1266年,别儿哥去世,忙哥帖木儿即位,曾接受元朝册封,但并不听从元朝诏令。

公元1302年,脱脱汗在位期间,钦察汗国归顺元朝。

公元1308年,元武宗遣使册封脱脱为宁肃王。

公元1312年,月即伯汗继位,学习大元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钦察汗国达到了极盛时期。

盛极必衰,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随着钦察汗国的强盛,国内各个万户逐渐成了独立王国,类似中原的军阀割据,汗庭势衰,大汗之位更迭频繁。

公元1380年,白帐汗国的脱脱迷失借助帖木儿(突厥化的蒙古贵族,帖木儿帝国创始人)的力量击败大汗庭的权臣马买,控制了钦察汗国的主要疆土,成了钦察汗国的大汗,汗位传承从拔都系转成斡儿答系,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止汗国的衰败。

金帐汗国境内被统治各族相继独立,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强势崛起,不断侵袭,最终在十五世纪中后期,汗国彻底分裂为数个政权:大帐汗国(延续钦察汗国的正统)、哈萨克汗国、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诺盖汗国等。

公元1502年,大帐汗国末代大汗赛克赫阿里被克里米亚汗国击败,钦察汗国的统续灭亡。

这一时期,原本臣属于钦察汗国的莫斯科大公国开始崛起,伊凡四世在位期间开始逐渐强大。

公元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立沙皇专制体制,消除地方割据,统一了俄罗斯(此时的俄罗斯才开始逐步走向扩张之路),随后又相继消灭了钦察汗国所分裂出的数个政权,钦察汗国彻底灭亡。

察合台汗国

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结束,分封诸子,老二察合台领有西辽故地。成吉思汗去世后,察合台力挺三弟窝阔台继位,两家同气连枝,察合台享有超然地位。

察合台去世后,其孙子哈剌旭烈继承汗位。

公元1246年,蒙古大汗贵由与察合台的第五子也速蒙哥亲善,遂废黜了哈剌旭烈,册立也速蒙哥为可汗。

公元1251年,蒙哥继位,支持哈剌旭烈复位,并将察合台汗国的河中地区(今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和哈萨克斯坦西南部)交给支持其继位的拔都管辖,作为对察合台系与窝阔台系联合反对其继位的惩罚。

哈剌旭烈归国途中病逝,妻子兀鲁忽乃则代替亡夫杀死了也速蒙哥。蒙哥遂令哈剌旭烈的儿子木八剌沙继任汗位,因其年幼,故由其母兀鲁忽乃监国。

公元1259年,蒙哥去世,兀鲁忽乃失去了庇护。争夺汗位的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则趁机扶持支持自己的宗王去夺取察合台汗国的汗位。

公元1260年,阿里不哥支持的阿鲁忽(察合台的第六子拜答儿之子)成功继位,并娶寡嫂兀鲁忽乃为妻,维持汗国稳定。

后来,阿鲁忽又趁钦察汗国的别儿哥与伊利汗国的旭烈兀激战之际,重新夺回了河中地区,使察合台汗国的疆域得到扩张。

阿鲁忽与阿里不哥闹掰后,转投忽必烈。阿里不哥大怒,攻打阿鲁忽,阿鲁忽不敌,退往撒马尔罕。

公元1264年,阿鲁忽去世。

公元1265年,兀鲁忽乃未经忽必烈同意,私自扶持自己的儿子木八剌沙二次继位。

公元1266年,忽必烈扶持哈剌旭烈汗的侄子八剌夺取了察合台汗国的汗位。

公元1269年,窝阔台汗国的海都、钦察汗国的忙哥帖木儿、察合台汗国的八剌冰释前嫌,结盟反元。

公元1270年,八剌与海都合力攻打支持忽必烈的伊利汗国的阿八哈可汗(旭烈兀长子),后因海都的背叛而失败,双方敌对。

公元1271年,八剌去世,海都遂扶持聂古伯继承汗位,此举造成察合台汗国内部分裂。八剌的长子伯帖木儿率众投奔忽必烈,木八剌沙及哈剌旭烈二人的诸子则投奔了伊利汗国的阿八哈汗。察合台汗国沦为窝阔台汗国附庸。

公元1274年,海都将察合台汗国的汗位交给八剌之子都哇,双方结盟。

都哇统治期间,多次与伊利汗国和忽必烈的大元爆发冲突,甚至还曾远征印度,但并未在那里建立统治。

公元1301年,都哇与海都合力攻打元朝,双方爆发帖坚古山之战,最终元朝获胜,都哇中箭遁走,海都重伤,死于逃亡途中。

公元1302年,都哇成为察合台汗国的实际统治者,他本想继续与海都的儿子察八儿合作。但对方野心太大,想学父亲继续控制察合台汗国,为此双方爆发冲突。

公元1304年,都哇在元朝的支持下,双方合力打败了察八儿,窝阔台汗国大部分领地被察合台汗国兼并,察八儿向都哇投降。随后二人代表各自宗系承认了元朝的正统地位。

公元1306年,都哇病逝,宽彻继位,继续实行与元朝友好的政策。

公元1308年,宽彻去世,塔里忽夺取了汗位。

公元1309年,都哇幼子怯别暗杀了塔里忽,暂时接管汗国权力。

眼见察合台汗国局势动荡,窝阔台汗国的察八儿悍然发动了武装突袭,试图复国,但最终还是战败,东奔元朝。窝阔台汗国彻底并入察合台汗国。

公元1310年,怯别召开忽里勒台,将汗位让给兄长也先不花。

也先不花统治时期,与元朝和伊利汗国为敌,刚刚复兴的国力又遭到削弱。

公元1320年,也先不花去世,弟弟怯别复位,开始实行改革,并与元朝恢复良好关系。

公元1326年,怯别去世,察合台汗国陷入动荡,大汉更迭频繁,全部依赖军事政变和暗杀上位。

公元1330年,答儿麻失里即位后,强令整个河中地区百姓信奉伊斯兰教,受到蒙古贵族的强烈反对。

公元1342年,察八儿的后人阿里算端成为了察合台汗国历史上第一个窝阔台系的可汗,他也大力支持伊斯兰教。

公元1347年,察合台汗国末代汗王哈赞算端被其属臣、出身蒙古巴鲁剌斯家族的合扎罕所弑杀,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合扎罕控制了汗国西部,并立窝阔台的后裔答失蛮为傀儡,是为西察合台汗国第一任可汗。

公元1348年,控制汗国东部的秃黑鲁帖木儿被立为可汗,是为东察合台汗国第一任可汗。

巴鲁剌斯家族统治西察合台汗国十余年,族中子弟帖木儿便是在这种环境下开始成长。

公元1360年,东察合台汗国一度占领西察合台汗国,汗国得到短暂的统一,帖木儿此时臣属于东察合台汗秃忽鲁帖木儿。

公元1370年,帖木儿击败盟友忽辛,成了河中地区唯一的统治者。

同年,帖木儿夺得西察合台汗国政权,自称“大埃米尔”,正式建立帖木儿帝国,西察合台汗国灭亡。

东察合台汗国持续时间很长,直到公元1683年(清朝康熙年间)才被玄烨的死敌瓦剌四部之一的准噶尔部大汗噶尔丹所灭。

瓦剌四部: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也称为漠西卫拉特。所辖地区北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南至天山,东到阿尔泰山和蒙古杭爱山分界线,西包巴尔喀什湖地区。

窝阔台汗国

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结束后,窝阔台也获得一部分封地,主要在今天的新疆地区以及甘肃西北部,面积比之其他兄弟要小很多。窝阔台继位为汗后,便将封地分给了儿子贵由与阔端。他们并未如其他汗国一般建立政权实体,而只是将之作为封地。

蒙哥继位后,因为窝阔台系宗王意图谋反,遂将之封地分割,以削弱其势力。窝阔台的六子合丹领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七子灭里领额尔齐斯河之地,孙子脱脱(这个名字在蒙古族内极为普遍,类似张伟的存在)领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孙子海都领海押立(哈萨克塔尔迪库尔干与伊犁一带)。

海都其人能力出众,聪慧狡诈,心狠手辣,有枭雄之姿。他始终认为拖雷系是通过非法手段窃取了原属于窝阔台系的汗位,因此对拖雷系满怀怨恨,终生与之为敌。

蒙哥死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对于忽必烈的汉化主张,作为保守派的海都同样反对,于是便帮助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作对,继而伺机从中取事,让汗位重归窝阔台系。

彼时察合台汗国可汗去世,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皆想扶持亲自己的宗王登位,以获取战略上的优势。

后来阿里不哥扶持的阿鲁忽成功继任察合台汗国大汗,并趁钦察汗国的别儿哥与伊利汗国的旭烈兀激战之际,重新夺回了河中地区,并转投忽必烈,获得了该地区的合法统治权,汗国势力急剧膨胀。

为了遏制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的别儿哥汗给予了海都极大的支持,希望他能帮助自己抵挡察合台汗国的扩张。海都借此机会,逐渐做大,后来又趁阿里不哥征讨背叛的阿鲁忽时,将窝阔台系的所有力量纳入自己麾下,成为了窝阔台系的首领。

公元1264年,阿里不哥投降,蒙古重归一统,忽必烈准备重开忽里勒台,以确立自己汗位的合法性。其他各宗皆表示愿意参加,唯独海都拒绝与会。尽管大会后来因各种原因未能举行,但海都的行为已经表露出了造反的意图。

公元1268年,海都正式称汗——大蒙古国可汗,不是小小的窝阔台汗国可汗,宣布自己才是正统,忽必烈推行汉化,背弃民族传统,是蒙古国的罪人,号召所有蒙古人共击之。

同年,海都引兵东进,发动叛乱,史称“海都之乱”,忽必烈反应迅速,击败了叛军。海都见元军势大,便转头西进,欲争夺河中地区,增强实力。

察合台汗国大汗八剌引军阻击,初期获胜,后来海都获得了钦察汗国忙哥帖木儿的支持,战败八剌。

为了避免河中地区遭到更大的破坏,海都决定与八剌议和。

公元1269年,窝阔台汗国的海都、钦察汗国的忙哥帖木儿、察合台汗国的八剌三方会盟,互结为安答(兄弟);三方共同反对忽必烈,海都为盟主;将河中地区三分之二划归察合台汗国,剩下三分之一由钦察汗国与窝阔台汗国平分。同时窝阔台汗国帮助察合台汗国入侵支持忽必烈的伊利汗国。

公元1270年,海都背盟,导致八剌被伊利汗国阿八哈汗击败。

公元1271年,八剌去世,海都拥立察合台的孙子聂古伯为可汗,察合台汗国沦为窝阔台汗国附庸。此后海都相继废立了数位反对他的察合台汗国大汗。

公元1274年,海都将察合台汗国的汗位交给八剌之子都哇,都哇对海都忠诚,甘当附庸,双方结成攻守同盟,共同反元。

公元1275年,忽必烈正式下令废除察合台系和窝阔台系的封地,双方势同水火,不死不休。

公元1276年,蒙哥四子昔里吉和堂兄弟脱黑帖木儿发动叛乱,逮捕了忽必烈的四子那木罕和木华黎的四世孙安童,并将那木罕交给了钦察汗国的忙哥帖木儿,把安童交给了海都,以期获得两方的支持。

拖雷系内部窝里斗,海都乐见其成,拒绝参战。叛乱直到公元1282年才被平定。之后,海都与都哇又不断与元朝作战。元朝始终无法将之剿灭。

公元1287年,铁木真幼弟铁木哥斡赤斤玄孙乃颜于东北发动叛乱。海都与都哇趁机再度攻打元朝,迫使其两线作战。

公元1289年,海都与都哇联军于蒙古杭爱山大败元军,攻占原蒙古帝国国都和林。忽必烈怒极,遂以七十四岁高龄御驾亲征,势必彻底解决西北乱局。

海都闻讯,急忙退走,元军不久便收复和林。此后数年,忽必烈接连派遣大将攻打海都,将其势力范围不断压缩。

公元1301年,海都联军与元军爆发帖坚古山之战,最终元朝获胜,都哇中箭遁走,海都重伤,死于逃亡途中。

都哇归国后,扶持海都之子察八儿继位。后来二人反目,爆发剧烈冲突。

公元1304年,都哇在元朝的支持下,合力打败了察八儿,窝阔台汗国大部分领地被察合台汗国兼并,察八儿向都哇投降。随后二人代表各自宗系承认了元朝的正统地位。

公元1309年,察合台汗国局势动荡,察八儿悍然发动了武装突袭,试图复国,但最终还是战败,东奔元朝。窝阔台汗国彻底并入察合台汗国。

窝阔台汗国灭亡后,许多窝阔台系宗王依旧留在察合台汗国内,并参与进其政治生活。

公元1342年,察八儿的后人阿里算端成为了察合台汗国历史上第一个窝阔台系的可汗。

公元1347年,察合台汗国末代汗王哈赞算端被其属臣、出身蒙古巴鲁剌斯家族的合扎罕所弑杀,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合扎罕控制了汗国西部,并立窝阔台的后裔答失蛮为傀儡,是为西察合台汗国第一任可汗。

伊利汗国(伊儿汗国)

蒙哥继位后,派遣六弟旭烈兀远征中东地区。蒙哥死后,旭烈兀结束西征,率军东归,行至波斯驻地时,得知四哥忽必烈与七弟阿里不哥相继获得各宗贵族的支持,开启了汗位争夺。

失去继位资格后,旭烈兀经过权衡,选择支持四哥忽必烈。

公元1262年,旭烈兀与钦察汗国的别儿哥在外高加索地区爆发冲突,激战两年,互有胜败。之后,两国之间时常因为领土争端而爆发战争。

公元1264年,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旭烈兀派出使者拥护忽必烈为大汗,忽必烈则传旨册封他为伊利汗(伊尔汗),并兑现诺言,让其统治阿姆河以西,地中海以东,里海、黑海、高加索以南,波斯湾以北的蒙古领地,伊利汗国正式形成,国都蔑剌哈(今伊朗马腊格)。

其直接统治的疆域相当于今天的伊朗、伊拉克、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及土库曼斯坦等国;阿富汗西部的赫拉特王国是伊尔汗的属国;小亚细亚半岛上的罗姆苏丹国(在今土耳其境内)名义上是属国,实际上也是由伊尔汗派官员治理。

公元1265年,旭烈兀去世,长子阿八哈嗣位,但并未举行仪式,而是在等到忽必烈的册封后,才正式即位。伊利汗国在政治上一直奉忽必烈的大元为正朔,接受其册封,两国之间一直保持密切往来。

阿八哈即位后,定都于帖必力思(今伊朗大不里士),以蔑剌哈为陪都。忽必烈灭南宋时,阿八哈派遣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率领回回炮(改良版攻城抛石机)工匠、炮手应召,回回炮在襄阳城下大显神威,因此也被称作襄阳炮。

阿八哈在位期间,相继击败了来自察合台汗国和钦察汗国的入侵,使政权得到进一步稳固。

公元1295年,合赞汗平定叛乱,夺取汗位,为了取得国内封建主和穆斯林的支持,合赞定伊斯兰教(什叶派)为国教,改大汗称号为苏丹,将伊尔汗国逐渐打造成一个伊斯兰国家。此举同样获得了元朝支持。

除此之外,合赞汗还实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颇有成效,使得国力突飞猛进,并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及罗马教廷都建立了外交关系。他在位期间,是伊利汗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合赞汗去世后,伊利汗国局势逐渐动荡,直至爆发内乱。

公元1335年,伊利汗国分裂成东波斯、阿富汗斯坦的卡尔提德王朝,西波斯的穆札法尔王朝和札剌亦儿蒙古人的札剌亦儿王朝,土耳其的楚邦王朝,各国之间互相攻杀。

公元1370年,帖木儿称霸河中地区,建立了帖木儿帝国,随即开始四方征伐。相继兼并了伊尔汗国分裂出的多个国家,直到公元1388年,征服花剌子模地区,伊利汗国彻底灭亡。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