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坛第一大才子欧阳修,竟然和自己的外甥女有一腿!

我在长安当牛做马 2023-09-01 20:45:14

01

庆历五年(1045年)三月五日,随着韩琦被罢相离京,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彻底失败。

朝堂形势瞬息万变,还没等大家回过味来,一个惊天大瓜——

大宋文坛第一大才子欧阳修和自己的外甥女有一腿!

开封城顿时就炸了,男女老少纷纷搬出小板凳。

原来,欧阳修的妹妹嫁给了张龟正,张龟正和原配夫人有个女儿(张氏)。

按辈分,张氏算欧阳修的外甥女。

张龟正病逝后,欧阳修见妹妹母女俩孤苦无依,难以谋生,就接到自己家中,悉心照料。

张氏长大成人后,欧阳修将她许配给了自己远房侄子欧阳晟。

谁曾想,张氏是个不甘寂寞的主,与家仆私通。

东窗事发,这事可大了去了,两人直接被扭送开封官府。

好巧不巧,权知开封府杨日严,曾被欧阳修狠狠弹劾,险些丢官罢职。

断人前程,有如杀人父母,杨日严对欧阳修可谓是恨之入骨。

杨日严随即报告给了上司章得象和参知政事陈执中(庆历新政反对派)。

欧阳修是新政喉舌,早已经成为反对派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这老小子终于落在我手里了!不仅要将欧阳修打倒在地,而且要杀人诛心,让他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永世不得翻身......”

实际上,就是反对派对庆历新政的清算。

02

没过多久,张氏与家仆私通案就发生了惊天大逆转。

被告张氏,摇身一变,成了原告,状告舅舅欧阳修图谋欺张家财产,并与自己有不伦奸情。

更致命的是,出现了物证。

陈执中的心腹钱明逸提供的:

第一个,是欧阳修写的一首词。

《望江南》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

人为丝轻哪忍折,莺怜枝嫩不堪吟,

留取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行。

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

何况到如今。

钱明逸声称,这词是欧阳修写给张氏的,这就是两人偷情的证据!

人证物证俱在,把欧阳修的罪名给办得死死的。

但宋仁宗思虑再三,力排众议成立了专案小组,调查此案。

一来,宋仁宗虽然也很不爽欧阳修,但对欧阳修的人品他还是相信的。

二来,宋仁宗不想大宋朝堂出现这样的丑闻。

03

专案小组由宫中太监王昭明、户部判官苏安世组成。

王昭明是宋仁宗的耳朵,不偏不倚;

苏安世虽然也反对新政,但是他为人正直,不屑于构陷同僚。

很快,经过详细调查,苏安世上交报告:欧阳修与张氏奸情,子虚乌有,谋夺财产,凭空捏造!

这样的报告,章得象、贾昌朝、陈执中三大宰执,自然非常不满。

陈执中指出:据张氏招供,欧阳修有一些用张氏首饰购买的田产契约,苏安世却隐瞒不报,这是在包庇欧阳修。

苏安世的解释是,孤证不取,没有其他证据证明这些田契是用张氏首饰买的,因此没有上报。

但反对派抓住不放,发动御史连番弹劾,事情愈演愈烈。

宋仁宗终于受不了了,使出独门绝技——和稀泥。

首先,亲自给欧阳修写下手诏安抚,公布了苏安世的调查报告,以此结案,不得更改。

接着,以知情不报的罪名,将苏安世、王昭明贬职了事。

最后,欧阳修贬知滁州。

此案就此终结。

然而,没人会关心六子吃了几碗粉,他们在乎的是看热闹。

尽管宋仁宗给欧阳修证明了清白,欧阳修却饱受其苦,打击非常大。

被贬滁州后,他自号醉翁,每天醉生梦死,无心政事。

这也才有了流传不朽的《醉翁亭记》。

05

这波清算中,最惨的还不是欧阳修,是石介。

欧阳修被贬前不久,夏竦升任河东都督署、经略安抚使判并州。

夏竦马上将矛头对准石介。

这年七月,石介在愧疚中病逝。

杀人不过头点地,死者为大,人死事消?

夏竦表示,不存在!

不久,石介朋友孔直温,利用宗教,发动叛乱。

这次叛乱很快被吕居简(前宰相吕蒙正之子、吕夷简堂弟)平定。

吕居简从孔直温家里搜出了他与石介联络信件,上交朝廷。

夏竦立刻扬言,石介并没有死,他已经偷偷潜往辽国,阴谋说服契丹人,起兵攻打宋朝。

而主使石介的人正是富弼!

前枢密副使给契丹人当内应,大宋怕不是要凉!

十一月十日,宋朝马上派人详细核查石介的生死,并石介家人当叛徒控制起来。

为了以防万一,免去富弼京东路安抚使之职,贬知青州。

范仲淹也被免去了陕西四路安抚使,改知邓州。

夏竦利用死去的石介,拉范仲淹、富弼下水。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更绝的在后面。

06

庆历七年(1047年)三月,夏竦升任枢密使,高若讷升任枢密副使。

夏竦和高若讷曾被石介骂作一妖一孽,两人主管枢密院,石介之事风波再起。

六月,夏竦依旧坚称石介没死,潜逃辽国,联合富弼,里应外合,颠覆大宋!

朝廷赶紧先派人潜入调查辽国是否有军事行动?

结果发现契丹人纹丝不动。

那夏竦口中的石介富弼阴谋,就破产了吧?

不!

夏竦说,契丹人没动是因为石介笨,没能说动契丹人。现在他悄悄潜回大宋,在登州、莱州纠集了数万歹徒。

为什么是登州、莱州?

因为两州靠海,方便契丹人走水路偷袭,富弼所在的青州也在附近!

契丹人一声咳嗽,开封就得抖三抖。

在大宋,一旦涉及契丹人,任何一件小事都会被扩大。

只有御史何郯上疏弹劾夏竦公报私仇。

其他人保持沉默,作壁上观,看夏竦能闹到什么程度。

07

其实,要证明夏竦说的阴谋到底存在不存在,很简单,只要能证明石介真的死了!

宋仁宗派出心腹太监,奔赴濮州,去挖石介的坟。

眼看就要挖了,吕居简实在看不下去了:

挖人坟墓实在太恶毒了,石介再怎么招也是一代大儒,文人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今天夏竦能挖石介的坟,明天指不定谁会步其后尘。

这么恶心不要脸的事坚决不能干!

吕居简发动两百多人联名担保:我们亲眼所见,石介已死,不必挖坟证明。

众怒难犯,太监就坡下驴,宣布,不挖坟了,石介确实死了。

至此,这场漫长又恶心的肥皂剧才算终结。

庆历新政引发的种种乱象,告一段落。

PS:

皇祐四年(1052年)五月二十日,范仲淹在徐州病逝。

宋仁宗追封范仲淹为兵部尚书,赐谥号文正,后追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

朝廷赐下神道碑,宋仁宗亲篆“褒贤之碑”。

范仲淹死后极尽哀容,看上去十分风光,尤其是谥号文正,似乎是最高的谥号。

宋仁宗对范仲淹挺不错的。

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首先,夏竦死后,宋仁宗也打算追谥夏竦文正;

其次,宋朝有六十多个大臣死后获得过皇帝赐下的神道碑,范仲淹的褒贤之碑就是一般档次。

不论死后,只论生前。

宋朝宰执罢相复相,习以为常,富弼和韩琦后来都复相了,宋仁宗却从来都没有给过范仲淹复相的机会。

而且,宋朝惯例,大臣只要没有欺君叛国、事涉谋反,临老之时,一般都会调到一个好地方养老,不是调回京城开封,就是安排在西京洛阳。

而范仲淹却没有这个待遇,一直到死,范仲淹都是颠沛流离。

宋仁宗从来都没有让他回京的意思。

对于宋仁宗来说,与其重用范仲淹,不如把他放在神龛上供起来!

这就是范仲淹最悲哀的地方,他能赢得无数后人的敬重,却得不到宋仁宗彻底的信任,甚至让宋仁宗到了眼不见心不烦的地步。

范仲淹败在哪?

就败于宋仁宗的不信任!

历史屡屡上演这样的悲剧!

1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