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飞
大基建提速了。
各地都在纷纷上马一大批大基建项目,冲击年度经济目标。
9月23日,承德市举行2023年秋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共有77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62.9亿元,年预计投资21.9亿元。
9月25日,四川省举行2023年新一批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本次现场推进重大项目共1874个,总投资达到10808亿元。
广东今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3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1-8月,广东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770亿元,完成进度为77.7%,较去年加快2.4个百分点;计划新开工项目已开工建设155个,开工率为62%。
10月21日,湖南省岳阳市发布《只争朝夕 大干快上——重大项目建设吹响四季度冲刺号角》,吹响今年项目建设的冲锋号,为实现经济“全年胜”注入了强劲动能。
10月28日,长沙市2023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全市共集中开竣工重大项目384个,总投资1367亿元,包括开工项目116个、总投资486亿元,竣工项目268个、总投资881亿元。
成都市11月份宣布,全力推动新都区航空产教园区等107个重点项目四季度开工;加快推动801个在建项目多投快建,力争四季度贡献投资840亿元以上。
诸如此类就不一一而足。
早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本号就写过,今年仍是基建大年。广东、浙江、江西的年度投资计划都在万亿之上,河南更是在2万亿以上。
数据:公开资料梳理
显然,尽管大基建投资带来的边际效益在逐渐递减,然而仍是各地保障经济增速的重要砝码。
大基建加速备受青睐背后,主要是还是今年的出口压力较大,而消费也存在着不确定性。
尽管前三季度5.2%的GDP增速超预期,同时让全年完成5%的GDP增速轻而易举,但是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之路,依旧曲折漫长。
这一点,高层有明确、清醒的认识。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上半年的经济进行了归纳和定性: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简单理解就是,在内需不足、企业经营困难、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四大阻力之下,接下来我们的复苏不是康庄大道,而是羊肠小道。
同时,前三季度,我们的经济增速超预期,达到了5.2%。其中最主要的动力,是消费复苏。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三季度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达到94.8%,为有数据以来最高水平,拉动当季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由于投资增速持续放缓,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二季度的32.8%降至22.3%,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是-17.1%,向下拉动GDP0.8个百分点。
投资拉动力在减弱,出口拉动力更是负数,消费拉动也存在不确定性。
在这种背景下,出口由于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难以掌控,而消费在于民众的消费能力和欲望,也是一个难以掌控的变量。
唯一相对好掌控的,只有大基建。而且,大基建对GDP的贡献也是主要的。
以2022年来说:
出口:2022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7.1%,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
消费:2022年,最终消费支出超过6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8%,拉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
投资:2022年,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0.1%,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
以此看,投资是去年GDP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今年的形势虽然比去年好很多,但出口目前是负贡献,消费复苏之下,贡献在增强,但不确定性仍在,所以需要大基建提速,来增强经济、就业增速的确定性。
然而,正如有专家所说,大基建的时代正在远去。有组数据可以佐证:
2022年,国有控股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上升至10.1%,但是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下降到3%,国有企业利润同比下降5.1%。
固投两位数增长,利润却在下降。
这说明,虽然大基建提速,有助于经济增长、就业提升,但对整个社会的财富增长并无助益,还会加大社会资源的浪费。
看看那些沦为空城的高铁新城,看看那些建成但未启用的高铁站,就一目了然了。
那些建成却不通车的高铁站/搜狐城市制图
然而,就目前的宏观形势来看,貌似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毕竟就业压力摆在这,而就业需求必须要经济增长来保障。只能说,先保住经济和就业增速再说,至于大基建带来的问题,只有在发展中来一步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