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联合国认为无药可救的黄土高原,中国死磕治理70年,成效如何?

品味红梦史说 2024-10-08 03:22:45

“一道道山,一道道沟,扬一把黄土风刮走。”

这是以前陕北地区流传很广的一句歌谣,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黄土高原的自然风貌。

地形破碎,黄土遍地,水土流失极其严重。

这里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孕育了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这里也是一片风沙黄土肆虐的荒凉之地,生态脆弱到开始自我崩溃。

就连联合国都曾经表示,黄土高原“正在无药可救地逐渐荒漠化”。

但中国人从来不信无药可救这四个字。

中华女儿拿出天大毅力,咬牙治理了黄土高原70年。

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到底有多恶劣?

需要这么久的治理时间。

70年过去了,现在的黄土高原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百孔千疮的文明摇篮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地区,是黄河流域上最重要的地理区域。

这里曾经是华夏文明的起源之地。

仰韶文明曾在这里种植粟黍,豢养牛羊。

炎黄华族部落曾世居黄土高原,后才迁徙至黄河中下游。

黄河象曾在此游荡,周天子曾祭祀黄河。

如果说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母亲河,那黄土高原就是孕育文明的子宫。

从原始社会开始,直到周朝,黄土高原都是文明和国家的中心区域。

在西周时期,黄土高原并非“黄土”高原。

那时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远高于其他地方。

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十分适合耕种。

可经历了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之后,这里的环境遭受了极大破坏。

徭役在这里砍伐树木建造宫殿,农民在此开垦土地耕种粮食。

人类在这片土地上持续千年的社会活动,让黄土高原的植被渐渐被摧残殆尽。

西周时黄土高原拥有高达53%的植被覆盖率。

到了南北朝时期这一数据下降到了40%。

及至唐宋,还剩下33%。

到了明清时期,植被覆盖率已经跌破了15%。

明清两代时,黄土高原已经再没有像样的树林和木材。

统治者想建造宫殿,大宗木材都需要跑到秦岭去砍伐。

到了现代,经历了几千年风雨的黄土高原,俨然已是黄沙之国。

此时的黄土高原,只剩下6.1%的植被覆盖率了。

这里黄河水流侵蚀,水土流失极其严重。

整个高原上,被流水侵蚀出来的500米以上沟壑超过27万条。

每年黄河流经这里,都会带走20亿吨以上的泥沙入海。

甚至导致了黄河下游“地上悬河”,水患频发。

黄土高原植被稀疏,导致地表彻底裸露。

一旦起风,就会裹挟着成千上万吨黄土遮天蔽日。

陕西的中年人,一定都记得小时候自黄土高原而来的,接天连地的昏黄沙暴。

可以说,如此境况的黄土高原已经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缺水缺田缺植被,地形沟壑纵横,荒漠化趋势近乎无可避免了。

中华文明的摇篮,已经百孔千疮。

自然环境恶化严重的同时,这里还生活着1.2亿常住人口。

中国人向来热土难离,家乡岂可轻废?

黄土高原的整治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联合国认为中国试图整治黄土高原的努力注定无法得到回报。

但中国人会用70年的时间告诉全世界。

什么叫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三代人的众志成城

黄土高原的最根源问题是植被覆盖率低下,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这才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沙尘暴、地形破碎、沟壑纵横、生态脆弱……

针对这个根源问题,我们曾尝试过许多种治理方式。

最开始被广泛采用的,是坡面治理法。

在容易水土流失的山坡坡面,挖掘梯田,种植农作物。在非耕地坡面,则种植存活率高,固沙能力强的木本植物稳固土壤。

这个方法效果并不理想。

由于黄土高原已经病入膏肓,水土流失过于严重。

农作物稳固水土能力太差,难以治本。

梯田地形还容易导致次生水土流失发生,加剧环境的恶化。

后来在此基础上,又研究出了淤地坝治理法。

在失土区建设防泥坝,阻拦土壤流失入黄。被拦下来的淤泥,还可以用来堆积造田。

如此一来粮食产量倒是提升了不少,可根本的环境问题依然没有改善。

拦截淤泥的方式治标不治本。如果不能固沙固土,修再多坝也是徒劳。

在综合了各种失败经验后,我们终于摸索出了一条适合黄土高原的治理之路。

20世纪末,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应运而生。

该模式整合了之前的治理手段,但更加全面。

将黄土高原上黄河流域细分,根据不同小流域特点因地制宜。

将梯田耕地、淤地坝结合起来为辅助,以大规模坡地植树造林为主导。

形成多方位立体化的全面治理,力求从根源解决问题。

为了能让树林重新覆盖黄土高原,所有的造林者都拼出性命种树。

土壤干硬,水分稀缺,树苗成活率低?那就手提肩扛,从生活区运水来浇树。

黄土板结,营养不足,小树生长容易夭折?那就一点点挖,从根部施肥,确保不浪费一丝养分。

当时的黄土高原,每一个人都是植树造林的斗士。

就连学校的孩子们,都会定期组织植树造林活动。

所有人都明白,自己多种一棵,说不定就能多活一棵。

多活一棵,家乡的黄土就少流失一点,高原就能更绿一点。

从坡面治理到小流域综合治理,从全民挖梯田耕种到全民植树造林。

中国人用了整整70年,三代人地不停接力。

终于挽救了岌岌可危的黄土高原,还了这文明摇篮一片绿色。

时至今日,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已经达到了65%以上。

如果从高空看去,40年前还光秃秃的一片黄色,现在已郁郁葱葱。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情况也有了极大改善。

从建国初期黄河每年携沙20亿吨,已经下降到了现在的不足两亿吨。

而曾经肆虐西北大地的沙尘暴,也早已经销声匿迹。

现在黄土高原上拥有围绕在防风林中的梯田,各种水果蔬菜养殖梯田数不胜数。

曾经的黄土荒野,已成为了高原江南。

黄土高原,现在已经不再只有黄土了。

结语

中国人民对于黄土高原的环境治理,是全世界都少见的绿色奇迹。

三代人的接力传承,只是因为我们珍爱自己的家园。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绝非一句空话,中国一直都走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