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的藩镇:你方唱罢我登场

史海撷侃侃过去 2024-11-30 16:51:00

代宗时期,大多藩镇至少还在表面上听令于朝廷。到了德宗后期,他对藩镇表现出的百般姑息、千样迁就,早已远超代宗。藩镇与他治下的朝政一样,愈发混乱。

【01】屡次兵变的宣武军

宣武军前身为河南节度使,成立于安史之乱第一年——天宝十四载(755年),之后相继改称汴宋、汴滑节度使。

建中二年(781年)十一月,正式获称宣武军。其辖地几经变迁,治所位汴州,长期领有汴、宋、亳、颍四州——大体在今河南、安徽与山东三省交界地。

刘洽是宣武军组建后第三任节度使,在位期间赶上“四镇之乱”、“泾原兵变”,他铁心忠于唐室,在永平、神策等军配合下,向北大破淄青叛藩李纳,向南与淮西叛藩李希烈对峙数年,战功卓著累封怀德郡王,被德宗赐名刘玄佐!

他出身贫寒,早年做过县里的捕盗吏,因犯法被县令鞭责,险些丢掉性命。后来加入永平军,靠着作战勇猛跻身为将。其人轻财重义,严而有谋,平定战乱后在韩滉劝说下入朝参见,是当时深受德宗宠幸的藩镇主帅。

他在宣武担任节帅七年,在他的调理下宣武军从一个二流藩镇步入辉煌,兵力一度达到十万。但也正因如此,宣武将士变得骄横跋扈,只听令他一人指挥。

贞元八年(792年)三月,刘玄佐病故!

与其他牛人统带的藩镇一样,他的死立时让宣武军陷于混乱。军府将佐担心发生兵变秘不发丧,以他的名义奏请德宗从速派人接替。德宗准备让陕虢观察使吴凑继任,遣使询问军中意见。

吴凑是德宗舅爷,在福建、京兆两地干的不错,颇有些能力与政声。监军孟介、行军司马卢瑗认为可以,德宗于是安排吴凑走马上任。

吴凑走到汜水,刘玄佐死讯公开,军中向卢瑗申请仪仗以备发丧。卢瑗拍马心切,想把仪仗留给新节度吴凑上任时使用,一口予以回绝。

这一做法激怒了尊重刘玄佐的众多将士,刘玄佐女婿带领亲兵披甲执刃,簇拥刘玄佐之子刘士宁脱去孝服,占领军府,自称宣武留后。

之后,他们抓捕了同意吴凑上任的守城将曹金岸、浚仪令李迈,将二人凌迟处死。多亏卢瑗跑得快,才得以幸免。

刘士宁打开府库,用重金笼络人心,劫持了监军孟介,向朝廷施压。

德宗与宰相商议对策,窦参认为如果不答应刘士宁,恐怕他会倒向淄青李纳,对朝廷不利。德宗采纳了窦参意见,诏令刘士宁为宣武节度使。

刘士宁怀疑宋州刺史崔良佐不依附自己,便以视察为名到达宋州,用都知兵马使刘逸准取代了他。

都说将门出虎子,可惜刘士宁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优秀基因,根本不是做节帅的料。他淫乱残暴又不务正业,经常外出打猎数日不归,上任不过一年多点,便已惹来一身骂名。

都知兵马使李万荣素得人心,引起刘士宁猜疑,剥夺了李万荣兵权,让其代理汴州政务。

贞元九年(793年)十二月初二,刘士宁带着两万人到郊外打猎。李万荣趁机进入军府,召集留下的千余亲兵,欺骗他们说:“朝廷征召李大夫入朝,让我执掌留守事务。你们工作辛苦,每人赏赐三十缗钱。”

众亲兵平白得了这么多钱,纷纷下拜道谢。李万荣又照此方法,告谕府外士兵,众人信以为真,纷纷接受他的号令。

他随即下令关闭城门分兵把守,派人飞骑通告刘士宁:“朝廷征召你入朝,请立刻启程。如果迟疑逗留,我就割掉你的首级进献。”

刘士宁眼见大势已去,仓皇带着五百亲信逃奔长安。所谓树倒猢狲散,当他走到洛阳时,身边仅剩数名家仆。

德宗听到这一消息,派人询问陆贽意见。陆贽道:“如今刘士宁被驱逐虽是出于众意,但李万荣执掌宣武却并非朝廷所任。此事涉及国家安危,请陛下派大臣前往查明,谨慎加以处办。”

德宗道:“如果动作慢了,恐怕于朝廷不利。我的想法是让一名亲王遥领节度使,暂且由李万荣代理留后,看看情况再说。我现在就从宫中下令。”

陆贽认为不妥,上疏劝道:“两军厮杀不是臣的强项,然而运筹帷幄或许臣还有些见解。李万荣所上奏疏,言辞之间极为张狂,只流露出他想上位的想法,却全没有臣子该有的礼节。从这一行为即可看出,他不是个遵循正道的人。”

“臣听说他生于滑州,热衷搞老乡观念、团团伙伙那一套。宣武军与他亲近的不过三千人左右,其他士卒早已心怀怨愤。他的偏执行径,足已证明他不是将才。这种人一旦让他得志势必骄横傲慢,将来恐怕不是背叛就是丧师辱国。”

“像他这种靠着要挟朝廷获得官位的人,不会对朝廷恭顺。陛下碍于形势被迫授予官位,也并非出自本心。君臣之间势必互相猜疑,与其到了事态严重再去制止,不如在尚未萌芽时予以拒绝。”

“治国之道,在于弘扬正义!若让将士忠于君王,先使他们学会服从。藩镇节帅专制一方,加罪一人何愁找不到理由。如果杀害主将就可以接替帅位,长此以往谁都会暗存歹念。任凭此风蔓延,非但助长叛乱,也开启了谋逆的祸端。”

“如今他刚刚赶走刘士宁,因为事发突然,各州刺史固然不是他的同谋,汴州将士也未必与他同心。陛下只需从文武群臣中挑选一人,将其任命为宣武节度使,同时慰劳宣武将士,褒奖刘士宁平定乱局的功劳,将其另授官职外调他处。李万荣纵使不服,又能有什么作为!陛下按臣所说的去做,如果发生任何过失,臣愿接受罪责!”

陆贽的长篇大论没有打动德宗,依旧固执的让通王李谌遥领宣武节度使,任命李万荣为宣武留后。

陆贽分析的非常准确,李万荣虽然夺得了帅位,但无论能力还是威望都不足以服众,上任没多久就发生了兵变!

宣武军有三百亲兵,原为刘玄佐贴身护卫,战斗力强悍,且极为嚣张。李万荣讨厌他们,打发他们到长安以西参与防秋。亲兵们满腹怨气,在大将韩惟清、张彦琳的蛊惑下攻向李万荣,却被李万荣所败。

他们只得在汴州城内抢掠一番,溃散逃亡。韩惟清逃奔郑州,张彦琳逃奔洛阳。

李万荣展开报复,疯狂屠杀了数千人,全是参与叛乱亲兵的家属。有几个士卒在闹市高喊:“今晚有大军到,城池一定会被攻破。”李万荣收斩了他们,向德宗奏报是刘士宁所为。德宗信以为真,把闲居长安的刘士宁赶到了郴州。

贞元十二年(796年)六月,李万荣罹患中风,昏迷不醒。

护军中尉霍仙鸣推荐宣武押牙刘沐军政双优,可堪重用!

霍仙鸣、窦文场都是德宗最宠信的宦官,别看德宗心胸狭窄视眼短浅,猜忌这个怀疑那个,但对身边宦官与佞臣却从来都是言听计从!

六月二十二日,德宗诏令刘沐为行军司马,准备让他在李万荣死后继任。

简要说明一下,德宗担心藩镇闹事,不愿在节度使还活着时予以更换。为了保证权力的顺利交接,他亲自选人担任藩镇行军司马,作为节帅后备人选。因此但凡能做到行军司马,就相当于是下任节帅。

李万荣之子李廼在宣武军中担任兵马使,执掌兵权。六月二十五日这天他集结众将,责备将领李湛、仇娄说、张丕工作不尽心,准备把他们打发到外县。恰好朝廷使者第五守进抵达汴州,宣读了刘沐的任职命令。

十多名士卒在底下高喊:“兵马使这么勤劳,朝廷不予褒奖。刘沐是干什么的,怎能做行军司马!”

一时你喊我叫群情激愤,大有爆发之势。刘沐怕了,佯装中风倒地,让人抬出队伍。

又有士卒喊道:“仓官刘叔何贪污受贿!”

话音刚落,愤怒的士卒一拥而上,将刘叔何抓住用乱刀砍死。

士卒们还想杀死第五守进,被李廼劝阻。

都虞候邓惟恭与李万荣是同乡,平时关系非常亲近,李廼也把他当长辈看。邓惟恭先稳住李廼,经与监军俱文珍密谋,设计将李廼抓获押送长安问罪。

德宗见刘沐无法服众,便让宰相、东都留守董晋兼任宣武节度使,把李万荣调整为太子少保,将李廼贬为虔州司马。命令刚下,李万荣病故离世。

邓惟恭赶走了李廼,把兵权握在手中,自认应当由他取代李万荣继位,没有派人去迎董晋。

董晋接到诏令,仅带着十余名家仆赴任。抵达郑州,无人迎候。当地官员劝他暂时留下以观后变,恰好有个从汴州回来的官员劝告董晋千万不要进入汴州,以免受害。

董晋丝毫不以为意,继续前行,很快距汴州不足十里。邓惟恭没料到董晋如此迅速,他还没顾得上谋划就已到了,只得率众出迎。

董晋拦住了准备下马施礼的邓惟恭,神态安祥满脸笑容,与之相反,邓惟恭却显得局促不安。进城后,董晋毫不起疑,仍让邓惟恭执掌军政事务。

当初刘玄佐将宣武军扩充到十万人,待遇非常优厚。李万荣、邓惟恭为了笼络人心,也时常厚加赏赐,以致这些将士骄横跋扈无法驾御。为了防范他们作乱,李万荣、邓惟恭均安排亲信驻扎于帅府庭院,董晋到达当天全部予以解散。

朝臣大多认为董晋性格柔和,担心他镇不住宣武将士,德宗也有此顾虑,便让汝州刺史陆长源宣武军行军司马,辅佐董晋。陆长源为人刚直苛刻,主张改革旧制。董晋一开始答应的非常痛快,但每每进入实施阶段便劝陆长源放弃。

邓惟恭看到董晋威信渐高,内心愈发不安。暗中纠集了两百多人准备作乱,被董晋发觉全部处死,将邓惟恭押送长安。

董晋身为朝廷宰相,政治手腕相当高明,靠着过人情商,以及以稳为先的策略,让宣武军的骄兵悍将安分下来!

贞元十五年(799年)二月初三,董晋病故,行军司马陆长源顺利接任!

陆长源是位很有名气的诗人、书法家,恃才傲物,性格急躁。由他挑选的判官孟叔度作风轻浮,荒淫放纵,经常慢待辱骂将士,军中对这两人非常反感。

陆长源刚上任时,曾当众扬言:“宣武将士怠慢松懈,我一定要严格治理!”

有人劝他用财物取悦将士,他说:“我又不是河北藩镇那帮反贼,不用靠钱邀买人心,换取节度使职位!”

按惯例,主帅病故,军府应发给将士布匹用以制作丧服。陆长源不懂这些,让孟叔度给钱。孟叔度趁机从中取利,只为每名将士发了两三斤盐。军中怨声载道,陆长源却毫不介意。

二月十一日,汴州城内再次兵变,愤怒的士卒杀死了陆长源、孟叔度,将二人剁碎生食!可想而知,这得有多大的仇恨!

监军俱文珍因宋州刺史刘逸准是宣武宿将,历来很得人心,秘密派人征召。刘逸准率军进入汴州,兵变告以平息。

几天后,德宗升任刘逸准为宣武节度使,赐名刘全谅。刘全谅有些本事,可惜命不长久。

九月初九,上任半年多的刘全谅病故,宣武军再次面临动荡局面!

军中将士感念刘玄佐恩德,共同推荐他的外甥、都知兵马使韩弘为留后!

韩弘早年读过书,因科举不中弃文从武,在舅舅刘玄佐提拔照顾下步入仕途。为人精明,御下有方,在军中威信颇高。

经过这几次折腾,德宗也感到烦了,很快批准了韩弘的任命。

之前,刘全谅在世时与淮西吴少诚约好共击陈许,把陈州划归宣武。淮西派来的数名使者此时还在汴州驿馆待命,韩弘将他们全部驱逐出来当众斩首,以此表明自己忠于朝廷的立场。

宣武军自从在刘玄佐死后,七年多时间里先后六次更换主帅、五次爆发兵变,士卒愈发骄横无礼,视主帅如无物。

韩弘上任数月,一直在暗中调查,发现郎将刘锷参与了几乎所有兵变,遂下决心要把这个罪魁祸首除掉。

贞元十六年(800年)三月,韩弘陈兵于牙门,征召刘锷及其三百同党,先责斥他们屡次参与作乱,而后将他们在军门外通通斩首,鲜血染红了道路。

这份刺激来的过于血腥,震慑住了所有人!

自此开始,直至韩弘退位的二十一年时间里,宣武将士再无人敢在城郭内大声喧哗,宣武军镇在他的带领下跃升为一代强藩!

【02】震荡的昭义军

昭义军前身为相卫节度使,原属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管辖。安史之乱平定后,叛将薛嵩以相、卫、邢、洺四州投降朝廷,肃宗加封其为相卫六州节度使。

其治所在相州(今河南安阳),辖相州、卫州(今河南卫辉)、贝州(今河北清河)、邢州(今河北邢台)、洺州(今河北永年)、磁州(今河北磁县)。

代宗时,相卫节度使改称昭义军!

大历十年(775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趁薛嵩病故,悍然起兵,夺占了相、卫、洺、贝四州。后来朝廷出兵平乱,收复了洺州,其余三州则归入魏博版图。

大历十二年(777年),泽潞节度使李抱真兼领昭义军,自此泽潞与昭义军合并为一镇,移治潞州(山西晋城),统称昭义军,辖泽、潞(今山西长治潞城区)、邢、洺、磁五州。

李抱真是中唐时期堪比李晟、马燧、浑瑊的名将,本姓安,开唐名将安修仁的玄孙。在他的领导下,昭义步兵成为那个年代几乎无敌的存在!

德宗上位后的“四镇之乱”期间,他率军击败魏博叛藩田悦,成功策反成德节度使王武俊,与其联手大破卢龙叛藩朱滔,因功获封检校司空。

晚年热衷修道,贞元十年(794年)六月,不幸因丹毒离世。

他的儿子殿中侍御史李缄有心继位,伙同表哥元仲经暗中谋划,秘不发丧,以李抱真名义上疏朝廷,请求把节帅授予李缄。然后又伪造父亲书信,派裨将陈荣前往恒州(河北正定),拜访父亲的故交王武俊,向他借钱借粮。

王武俊作为曾与朝廷对抗过的老牌藩镇节帅,对李缄的想法心知肚明,大怒道:“我与你父亲交情深厚,曾发誓共同为朝廷尽力,怎会与你为非作歹!听说令尊亡故,你怎敢不等朝廷任命就自称节帅,居然还有胆量向我借贷!”

陈荣灰溜溜跑回潞州,把王武俊的话如实禀报给了李缄。

昭义步军都虞侯王延贵在军中素以义勇著称,德宗知道李抱真已死,派中使第五守进前往打探,顺便将昭义军兵权托付给王延贵。

第五守进来到上党,李缄仍在强撑着隐瞒真相,诈称李抱真身体有恙,不便相见。第五守进等了三天,李缄才带着护卫前往拜见。

第五守进虽是宦官,但也见过大场面,看着全副武装面露杀气的李缄并不畏惧,开门见山的说:“朝廷已经知道令尊仙逝,圣上意思是让王延贵暂代军务,侍御您应马上替父发丧!”

李缄愣住了,沉默半天掉头走出,垂头丧气的对众将说:“朝廷不让我管事,请位诸位有什么高见?”

无人应声!

李缄原本嚣张狂妄的劲头一扫而空,急忙回转帅府宣布父亲死讯,并将节帅大印、府库钥匙交予监军。

第五守进召来王延贵,宣布了德宗口谕,让他即刻到任,并催促李缄离开潞州,前往东都洛阳府第。

王延贵把这一切归罪于元仲经,将其收捕处死。不久,朝廷正式命令下达,王延贵出任昭义留后,赐名王虔休。

昭义军行军司马兼洺州刺史元谊,官阶比王虔休要高,听说王虔休做了留后深感不平。

一怒之下,他向朝廷上表,奏请将位于太行山以东的磁、邢、洺三州另外组建一个藩镇,由他出任节度使。

昭义军的精兵大多驻扎在这三个州,元谊花重金笼络他们以求支持。德宗多次派中使斡旋,元谊均不听命。

临洺(今河北永年西)守将夏侯仲宣支持王虔休,临洺毗邻洺州,王虔休有了进攻桥头堡,随即指派磁州刺史马正卿,督促裨将石定蕃出兵五千进击洺州。

没想到石定蕃阵前倒戈,带着两千人归降了元谊,马正卿撤军回返。

朝廷这边也没闲着,将元谊调整为饶州(江西上饶)刺史,想将他调出昭义,元谊铁了心的就是不听。

元谊这副软硬不吃的态度让王虔休很是恼火,亲自率军攻打,掘开洺水灌入城内。

九月份,王虔休击败元谊所部,攻陷鸡泽(今邯郸属县)。

十二月的一天清晨,王虔休趁河水冻结渡过护城河,向洺州发起猛攻。元谊率众死战,双方激战一天,日暮时分王虔休撤军。此时河面坚冰消融,王虔休所部掉落冰河,死伤惨重。

贞元十一年(795年)闰八月,元谊诈降,王虔休派两千人接收。谁知刚一入城,便遭到洺州守军凶狠围攻,毫无防范之下全军覆没。

王虔休在战场上虽未占到什么便宜,但他毕竟是朝廷正式委任的节度使,代表着法理与秩序,背后有朝廷支持。而元谊的地位则比较尴尬,虽未公开造反,但行为已无异于叛乱。经过长时间的对抗消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让元谊吃不消了!

贞元十二月(796年)正月初七,元谊、石定蕃带五千洺州兵,以及一万多家属逃奔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北)。

德宗见他让出洺州,也就不再深究,交代魏博节度使田绪好生安置。

历经三个年头的对抗,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和了稀泥,谁对谁错不知道!

如果说元谊代表非正义,那么他违背朝廷的罪行无人过问,岂不说明只要手头有兵,就可以和朝廷叫板!

一次次的破窗效应,让大唐上下都充斥在是非颠倒之中。在这样的社会下,对与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刀有枪有军队!

贞元十五年(799年)三月,王虔休病故!

诏令河阳、怀州节度使李元淳,继任昭义军节度使。

李元淳原名李长荣,既是皇室宗亲,也是身经百战的沙场宿将,曾跟随名将李光弼剿灭浙东乱匪袁晃,又因建中年间与李希烈作战有功,获封祁连郡王,赐名李元淳,可以说出身好、能力强、威信高。以他的资历,昭义将士无人不服。在他治下近五年时间里,先后开垦屯田八十多处,军心稳定、生活富足。

贞元二十年(804年)六月,李元淳病故!

此时的德宗更加懈于政务,他不相信群臣眼光,自己也懒得去挑合适人选,索性派名宦官带着空白任命书前往潞州。让昭义军自行推荐节帅,只要多数同意即刻颁授命令。

大将来希皓一直很得人心,使者把任命书交给他,他却不愿当,对着众人道:“从我昭义军中挑选,按资历应当是我,但我自感能力欠缺,实在不能胜任。朝廷即使任命一束草为节度使,我也坚决听命。”

这种主动让贤的局面在当时很少见,宦官有些为难:“我当面接受陛下圣旨,只让从本军选拔大将担任节帅,不从其他地方派人过来。”

这时,兵马使卢从史站了出来,毛遂自荐道:“如果来大夫不肯受诏,从史恳求暂时管理昭义军。”

卢从史出自名门,进士及第,精于骑射,因文武兼具得到李元淳欣赏,将他一手提拔为大将。他情商很高,与监军宦官关系很好,前来颁诏的使者与他也有些交情。而且从官阶来论,他在昭义军中排列第四,具备做节度使的资格。

他的自我推荐让大家都陷入了沉默,监军看了看左右,起身道:“卢中丞能这样很好,非常符合圣上意图,诸位谁还有意见!”

监军名义上排在节度使之后,实际上代表朝廷,他的表态等同于定下了调子,众人再不言语。使者从怀中取出任命书交与卢从史,卢从史双手高捧舞蹈再拜。

不久,朝廷诏令下达,正式任命卢从史为昭义军节度使!

卢从史是个两面人,之前的好学、谦逊种种美德全是装出来的,志得意满后便开始骄淫放荡、胡作非为,简直如同换了个人。

而属于德宗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唐以后难得的英主唐宪宗李纯上任,注定了像卢从史这样的佞人势必遭到清算。

关于他和昭义军的故事,后面再详细介绍!

【03】内讧的义成军

义成军前身为永平军,也曾叫郑滑节度使,位于今河南省南部,管辖地域多有变迁,长期领有郑、滑二州,在中唐时是个地盘小、实力有限、受朝廷影响较深的二流藩镇。

与其他强藩相比,义成军节度使的调整显然平和温柔的多,但正因如此,其内部环境与当时朝廷一样,充满了尔虞我诈的争斗。

贞元十三年(797年)正月十五,义成军节度使李复病故,陕虢观察使姚南仲奉诏继任!

命令下到义成军治所滑州(今河南滑县),监军薛盈珍正在召集将领开会,听到诏令当着众人的面不屑道:“姚大夫不过一介书生,怎能胜任节帅一职!”

他说的不错,姚南仲的确是个文臣,于肃宗年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在朝中长期担任言官、谏官,是位原则性很强的人。薛盈珍身为阉宦,当然听过姚南仲的名头。他本想趁着李复病故,牢牢掌持军政大权,姚南仲的到来显然给他带来不少阻力。

会后,判官卢坦私下对友人说:“姚大夫外柔内刚,不是个好惹的人,势必无法容忍薛监军的侵犯,恐怕咱们军府祸端就要开始了。我得抓紧离开,以免陷入他们争权的漩涡。”于是悄悄收拾行装,趁夜离开滑州。

姚南仲到职,派人用文书请他,想让他继续担任判官,却因找不到他只好作罢。卢坦看得很准,后来姚南仲与薛盈珍斗的不可开交,许多幕僚因此受到牵连,甚至被无辜处死。

薛盈珍是德宗宠信的宦官之一,出于信任让其担任义成军监军。他自恃帝宠,根本不把姚南仲放到眼里,军府大事小情都想自己说了算。以姚南仲的性格当然不肯就范,两人矛盾越来越深,逐渐变的不可调和。

幕僚马总是姚南仲的人,薛盈珍找茬构陷马总,将他贬为泉州别驾。泉州归福建观察使柳冕管辖,柳冕为讨好薛盈珍,派自己亲信薛戎暂代泉州事务,让他寻机加罪马总。

没想到薛戎正义感很强,反而替马总开脱讲情。这下惹怒了柳冕,将他关入狱中百般凌辱,一个月后让他再去陷害,他始终不肯答应。马总由此得免,后来成为宪宗时期一代名臣。

薛盈珍清除了姚南仲的得力助手,又屡次上疏诋毁姚南仲,让猜忌心极强的德宗对姚南仲起了疑心。

薛盈珍趁机派小吏程务盈乘驿车到长安诬告姚南仲,恰好牙将曹文洽也到长安办差,得知此事昼夜兼行,终于在长乐驿追上了程务盈。

曹文洽装出一副无事的样子,与程务盈喝酒聊天交谈甚欢,晚上两人同寝一室。半夜时分,曹文洽趁程务盈熟睡将其杀死,把诬告姚南仲的信扔到厕所。又拿出纸笔写了封替姚南仲申冤的信,且承认是自己出于义愤杀人,于他人无关。做完上述事情,曹文洽自杀身亡。

第二天,驿吏敲门无人应声,遂推门而入,发现了两具尸体,以及曹文洽所留信件。

事情很快禀报到德宗那里,德宗感到奇怪,征召薛盈珍入朝。姚南仲怕他在德宗面前胡说八道,便也上疏奏请入朝。

四月初八,姚南仲抵达京城,主动前往金吾卫,等待朝廷降罪。德宗下诏赦免,并召见了他。

德宗似笑非笑的问:“听说盈珍干扰到卿了?”

姚南仲思忖片刻,朗声答:“盈珍没有干扰到臣,他只是搅乱了陛下的律法。天下像盈珍这样的人数不胜数,即便是羊祜、杜预复生,恐怕也难以顺利推行政策,用以成就攻城掠地的功劳!”

这句话像刀子般刺入德宗心里,让他为之一震,以致向来强于辩论的他竟哑口无言。德宗沉默了半天,挥手打发走了姚南仲。

此事孰是孰非很好判断,明明就是监军薛盈珍的错,德宗自己也清楚。但他不仅没有怪罪,反而让薛盈珍执掌中枢机密!

薛盈珍找到了报复的机会,在德宗面前拼命诋毁姚南仲,说什么姚南仲的恶政,完全出自幕僚马少微。德宗即刻下诏,贬去马少微官职将其流放江南。押送途中,马少微被推落江中溺亡。

黑白不分到了这个程度,简直令人发指!

不久,姚南仲出任尚书右仆射,节度使一职由义成军行军司马卢群接任。

卢群是个诗人,有不少诗作留传后世。中唐虽然混乱不堪,但著名诗人委实不少,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全都生活在中唐乱世。在那个年代,找堆人随手一划拉,没准好几个都是诗人!

九月初八,卢群上任不到半年因病而终,尚书左丞李元素接任。

宰相贾耽借机就直接从军中选拔节度使一事劝谏:“凡是从军中挑选的节度使,一定会有好恶向背,支持他和反对他的人各占一半,容易导致人心不稳。希望陛下从今开始,挑选朝中大臣出任各地节度使,这样或可保证稳定。”

德宗深以为然,但从后续的节度使更替看,这一政策并未落到实处。不是他不想,而是藩镇割据的格局已然铸成,再想改变没那么容易了!

【04】混乱,混乱,还是混乱

河东藩镇是玄宗为防备突厥所设,治太原,辖区位于今山西北部。是大唐成立最早的十大节度使之一,也是大唐龙兴之地。地位重要、历史悠久,王忠嗣、李光弼、马燧等名将都曾镇守此地。

贞元十一年(795年)六月,河东节度使李自良病故,监军王定远奏请由行军司马李说为留后。

李说祖先是高祖李渊的堂弟、开国名将李神通,到了德宗这一代,虽然有些远了,但也称得上皇室宗亲。

一向信任宦官的德宗痛快允准,任命李说为河东留后。李说感激之下投桃投李,请求为监军铸印,监军有印章自此开始。

以前的监军只监督军镇是否忠诚,并不直接插手具体事务。监军印的颁发,无疑提高了监军在军镇中的地位,使其干预军镇事务变得合法化。

王定远仗恃对李说有大恩,不断插手河东军政,甚至连更换将领这样的大事也要自己说了算。李说当然不可能完全听他的,一来二去便产生了矛盾。

大将彭令茵得罪了王定远,王定远竟寻机擅自将他杀死,还把尸体埋进马粪,将士们对此极为愤怒。李说向朝廷汇报了此事,王定远听说后怒气冲冲找到李说,二话不说拔刀就砍,还好李说反应敏捷抽身逃走,躲过了杀身之祸。

王定远没追上李说,便召集众将到自己住处,指着一个打开的箱子说:“圣上有令,让李说入朝,由行军司马李景略继任留后,诸位官职都有调整,敕令与告身就在此箱。”

众人不明所以,纷纷向王定远下拜。将领马良辅跪在离箱子不远的地方,趁王定远不备偷偷看向箱中,发现所谓的敕令与告身都是王定远本人的,随即起身大声说:“大家别信他,这些东西都是假的。”

王定远撒腿就跑,一口气登上乾阳楼,高声呼唤麾下来救,却没人理他。眼见众人各自手持武器,气势汹汹围逼而至。慌乱中他从城楼上一跃而下,不慎被枯树扎穿内脏当场毙命。

此事由王定远引起,他不仅执刃欲杀军镇节帅,而且矫诏蒙骗众将,跳楼摔死纯属活该。德宗就是再偏向宦官也无可奈何,李说得以继续主政。

贞元十六年(800年)十月,李说去世,行军司马郑儋顺利继位。德宗想起邢部员外郎严绶,曾以幕僚身份给他送过重礼,直接将其任命为河东行军司马,用以将来接替郑儋。

一年后郑儋猝死,在掌书记令狐楚支持下,严绶继任。他虽不善治军,但施政宽和,与民生息,受到军民拥护,河东趋于稳定。

徐泗濠三州节度使张建封,受李泌推荐镇守彭城(即徐州),十多年时间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将徐州打造成一方雄镇。他虽是文人却治军有方,礼敬文士,秦系、于良史、韩愈等知名学者都是他的幕府之宾。

只可惜再能干的人也难逃岁月摧残,贞元十六年(800年)五月,年已六十有余、罹患重病的张建封奏请德宗选人接替自己。

五月十四日,朝廷任命苏州刺史韦夏卿为徐泗濠行军司马,敕令下达当天,张建封病故。

韦夏卿是德宗身边红人韦执谊的堂兄、大诗人元稹的岳父,在当时有些才名。

徐州判官郑通诚暂代留后,因担心将士作乱,准备请路过的浙西兵入城防范。这一做法激怒了徐州将士,张建封死后第二天,数千士卒暴动。他们砍开府库大门,取出盔甲兵器,包围了牙城,杀死郑通诚及大将段伯熊等数人,将监军戴上刑具关押起来。同时,劫持张建封的儿子张愔,让他代理军府事务。

朝廷即刻派吏部员外郎李鄜为徐州宣慰使,前往处理。李鄜径直来到军府,召集众将宣读朝廷诏旨,并向他们晓以祸福,劝他们释放监军。

整个过程李鄜始终不卑不亢,得到乱兵尊重。张愔上表解释说明,在落款上自称兵马留后。李鄜认为朝廷并未有此任命,让他删去重写,这才携表返回复命。

参与暴乱的徐州将士,向朝廷替张愔索要节度使旄节,德宗不准。加封淮南节度使杜佑为宰相,兼任徐泗濠节度使,率军前往征讨。

杜佑是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祖父,本人也是政绩卓著的官员,只是不太擅长打仗。他的牙将孟准做前锋,从水上向彭城发起进攻,才渡过淮水就被击败,杜佑吓得不敢再向前行。

泗州(今安徽省泗县)刺史张伾忠于朝廷,发兵攻向埇桥(今安徽省宿州境),也被打得大败。

眼见水陆均遭败绩,德宗既不愿为此大动干戈,导致漕运受阻;也不甘心让张愔得逞,只得采取折衷办法,将徐泗濠一分为三,任命张愔为徐州留后,张伾为泗州留后,濠州刺史杜兼为濠州留后,把三个州都提格为副省级行政区划。

张愔在徐州干了七年,政绩相当不错。后来顺宗上任,徐泗濠三州重新归为一镇,改称武宁军,张愔成了首任节度使。

贞元十一年(795年)九月,横海军节度使程怀直不体恤士卒,时常到外面打猎不归。他堂兄程怀信趁众人怨愤,紧闭城门将其赶走,接任横海军节度使。

横海军原为范阳节度使辖区,当年因沧州刺史程日华抗击叛军有功,获封沧景节度使,后改称横海军。治所位沧州(今河北沧县东南),辖境屡有变动,长期领有沧、景、德、棣四州,程怀直是程日华之子。

贞元十二年(796年)四月,年仅三十三岁的魏博节度使田绪猝死。田绪靠杀害堂兄田悦得以上位,酗酒无度没什么本事,只是田家氏力在魏博过于稳固,他才得以安稳执政。

军中拥立他只有十五岁的儿子田季安继任,田绪沾了老爸田承嗣的光,娶了代宗的女儿嘉诚公主为妻。嘉诚公主没有子嗣,把庶出的田季安收为养子。按辈份论,德宗还是田季安的舅舅。有了这样一层关系,德宗当然高兴,一直桀骜不驯的魏博也自此倒向唐室。

同年,五月初六,邠宁节度使张献甫暴亡。监军杨明义奏请都虞侯杨朝晟暂代留后,二十六日,朝廷诏令已到,任命杨朝晟为节度使。

杨朝晟之所以能顺利接班且无人反对,源于邠宁军出自朔方系,而杨朝晟是朔方系中为数不多的百战宿将,这些年一直活跃于抗击吐蕃的前沿,资历深、战功大、威望高,上位顺理成章。

邠州(今陕西彬州)、宁州(今甘肃宁县)历来是吐蕃进犯大唐的主要通路。德宗因其辖境内方渠、合道、木波三地——均位于今甘肃庆阳一带——是吐蕃犯唐的必经之路,准备修筑三座堡垒固守。

他问杨朝晟筑城需用多少兵力,杨朝晟答:“有我们邠宁兵足矣,无须劳烦其他军队。”

德宗诧异道:“以前修筑盐州城,朝廷征调了七万军队。现在这三座城与吐蕃相接,照理说人数应当翻倍,为什么你不需要?”

杨朝晟答:“修筑盐州用了七万,此事吐蕃也知道。我现在只用本镇兵,不到十天便可抵达,出其不意抓紧修城。吐蕃定会认为我们修城的军队不少于七万,短时间内无法聚集这么多的兵力,必然不敢轻易招惹。不出三十天,我们城已修好,留下戍守兵力,吐蕃即便来了也无可奈何。况且城池周边无草,吐蕃战马不能久留,等他们撤走我们再运送粮食过来充实边防,这才是万全之才!”

“如果从各地征调军队,至少一个多月才能聚齐,这么大的动静、如此长的时间,吐蕃不可能不知道。届时他们出动大军与我们争锋,我们应对都来不及,哪还有功夫修城!”德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贞元十三年(797年)二月,杨朝晟兵分三路,各修一城。三月份,如期竣工。四月初五,杨朝晟回军马岭(今甘肃庆阳县马岭镇),吐蕃出兵追击,与杨朝晟对峙数天撤军离去。杨朝晟在马岭又筑一城这才返归邠州,拓地三百里,整个过程与他之前所料基本一致。

贞元十七年(801年)五月,杨朝晟在宁州防秋时病故。临死前推荐了宁州刺史刘南金,监军刘英倩报告了朝廷。

五月二十八日,德宗派宦官前来查探情况,将士们大多赞成刘南金。本来照规矩下令就可以了,谁知德宗却另有人选。

此人名唤李朝宷,原为朔方军兵马使,奉主帅浑瑊之命带兵戍防定平(古县名,宁州辖县)。浑瑊故去,他奏请朝廷将其所部隶属神策军。

神策军是禁卫军,由朝廷直接掌握,指挥使均为宦官,待遇较藩镇军队优厚的多,且有那些权阉说话,很容易受到提拔重用。

加入神策军,李朝宷便成了宦官的人。邠宁主帅空缺,宦官们当然想安排自己的人进去,于是说动了德宗。

六月初三,德宗派薛盈珍携诏前往宁州,当众宣读:“李朝宷所率军队原本就是朔方军,现在将两军并为一军,用以壮大实力震慑戎狄,以李朝宷为节度使,刘南金为副节度使。”

诏令已下,众将只得从命。

六月初五,都虞侯史经对众人说:“李公命令把武器全部上交,并送来两千套甲胄。”

将士们纷纷议论:“李公这是准备拉拢两千人做他的心腹,我们这些人的妻子还能保全吗!”

夜晚,他们造访刘南金,准备立他为帅。刘南金道:“节度使固然是我的愿望,然而没有天子命令我不会去做,咱们军中难道没有其他将领吗!”

众人说:“现在武器都被没收了,只有军事府还存放有少量甲兵,我们想弄出来拒绝李朝宷!”

刘南金道:“诸位不愿让李朝宷做节帅,理由将实情告之使者。如果动用武器,那就是背叛作乱啊!”于是紧闭房门,不让他们进来。

将士们转头去找兵马使高固,高固躲藏起来,结果被他们搜到。高固说:“诸位如果能听我的话,我就答应你们。”

众人道:“我们惟命是从。”

高固道:“那好,不许杀人,不许抢夺财物。”

众人齐道“诺。”

高固带着他们去找监军,请监军奏报朝廷。监军虽有看法,但怕激起兵变丢掉性命,急忙听命行事。

众人又担心刘南金将来会阻挠,竟以监军名义骗来刘南金,将其杀死。

六月初七,诏令李朝宷为邠宁节度使。当天就接到宁州变乱的消息,德宗马上追回诏旨,重新命令由高固暂时代理留后。

六月十八日,正式任命高固为邠宁节度使。

高固是开国名将高侃后人,骁勇善战,曾在泾原兵变中与浑瑊死守奉天,带着陌刀队将叛军杀的魂飞魄散,在军中威信很高。而且他为人宽厚,从不记仇,邠宁军在他的带领下很快趋于平定。

贞元十五年(799年)八月,陈许节度使曲环病故!

淮西节度使吴少诚正憋着劲要跟朝廷作对,趁机出兵劫掠临颍(今河南漯河辖县)。

陈州(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区)刺史上官涚暂代留后,派大将王令忠出兵三千前往救援,均被吴少诚生擒。

八月初五,上官涚接任陈许节度使,吴少诚包围许州(今河南许昌)。上官涚准备弃城逃跑,营田副使刘昌裔劝止道:“我们城中兵力完全可以击退贼寇,只要坚守不出,用不了几天他们士气必衰。届时出兵进击,一定会取得大胜。”

上官涚勉强留下,吴少诚不分昼夜的猛攻,刘昌裔招募千余勇士凿开城墙袭击吴少城,吴少诚大败而逃,许州由此保全。

上官涚在刘昌裔的辅佐下坐稳了帅位,刘昌裔也因此受到德宗器重,升任他为行军司马,准备将来接班。

贞元十九年(803年)六月,上官涚病故。女婿田偁准备拥立上官涚的儿子接任,另一个女婿王沛将此事报告了监军范日用,范日用立刻派人将其擒获。

六月十六日,诏令下达,刘昌裔顺利上位。

贞元二十年(804年)四月,陈许军改称忠武军。因将士作战以黄布包头,也称黄头军。成为中晚唐时期最忠于朝廷、最具战斗力的军队!

7.贞元十七年(801年)六月,成德节度使王武俊病故。关于王武俊,在泾原兵变一节中有过详细介绍,他虽曾参与作乱,但从后期表现看,堪称一代豪杰。其子副节度使王士真毫无争议的顺利继任。

河北藩镇自安史之乱以来一直呈割据状态,朝廷无法干预,经过泾原兵变的动荡,父死子承已是顺理成章,节帅更换反倒比其他藩镇来得顺利。

到了德宗执政晚期,与他同一个时代的老节度使相继故去,新继任的节帅比起他们的前辈对朝廷更加无礼,分裂割据的意识更为强烈。

削藩大业在德宗时代已经无望,只能留给后世子孙解决!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