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那亚黄金海岸,想象“后人类时代”

信息周末 2024-09-05 02:23:09

UCCA沙丘美术馆的户外展厅朝向开阔的海滩(格雷/图)

7月的阿那亚黄金海岸是暑期亲子游的理想目的地,孩子们在海滩上挖沙、嬉戏,大人们则可以悠闲地享受日光浴或者踏上桨板,挑战水上运动。人与自然在此处和谐共生。

生态环境一直是美国艺术家麦克斯·霍珀·施奈德(Max Hooper Schneider)关注的话题,有别于自然风光,施奈德的创作实践更多是关于荒废的、无人聚居的环境和崩塌的生态系统。

”创生奇想“展览现场(格雷/图)

2024年7月14日,施奈德在中国的首次机构个展“创生奇想”亮相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沙丘美术馆。这座隐于沙丘之下的美术馆是阿那亚的地标建筑之一,展厅由一系列形似洞穴的细胞状空间联结而成,来自天窗的自然光为部分室内展厅提供光源,几个户外展厅则朝向开阔的海滩。展厅的构造和景观正契合了施奈德艺术创作中自然与生态的主题。

展览呈现了施奈德自2014年至今创作的近30件涵盖多元媒介的雕塑、装置和影像作品。这些作品通过构建或模拟没有人类存在的独特生态,展现出看似毫无关联的世界、物种之间的联系,模糊化生命与非生命、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的界限,进而挑战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看方式。

在施奈德虚构的多种场景中,不仅包括海洋生物、植物等有机体,还有惰性气体、黄油、硼砂等材质,它们大多是不稳定物质,在相互作用中不停地形成、转化,甚至自我毁灭。

施奈德根据每一件作品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材料以及材料之间的组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每个展厅都是施奈德物质实验的一种特定形式。

作品《遗孤之地》(格雷/图)

从远处望去,《幸运之雪》是一个巨大的水族箱,里面漂浮着细碎的雪花。走近才发现漂浮物其实是被切碎的纸片,上面写着“幸运语录”。这件作品的灵感来自于施奈德对海洋污染的思考——细碎纸片象征着深海里不可降解的塑料微粒污染,而纸片上却写着代表幸运和吉祥的话语。“我觉得艺术家想要通过这件作品提出一些比较关键的问题,比如污染和资源之间到底有没有界限,界限究竟在哪里?我们曾经认为的污染物,是不是可以构成新的生态体系?”策展人栾诗璇在开幕导览中说道。

在另一组水族箱作品《盛放的解剖台》中,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如鸡块、薯条、爆米花、麦片等,经过甲醛和环氧树脂浸泡处理之后,在紫外线灯的照射下,呈现出某种生命力;玻璃铸成的色彩斑澜的蘑菇从食物的缝隙中生长出来,异常繁茂活跃。这些精心制作的微缩景观看起来生机勃勃,但其实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死的,它试图混淆和打破生与死、生长与衰败、自然与人工等二元对立的概念。

作品《幸运之雪》(格雷/图)

施奈德在创作中采用的方法包括增加浓度、破坏断裂、火烧、接电、混合、拼接、光脉冲、金属激活等等,通过将大量材质破坏后重新组装,创造出令人迷惑的“非自然”的新场景,这也是他最钟爱的环境形态:极端的、处于危机和创伤状态的环境,同时又带有美感。

《毛绒墓园》由100个电镀铜毛绒玩具组成,他们瘫倒在土质的展示台上,让人触目惊心。施奈德和工作人员在土壤里种了草和植物,随着展览逐渐推进,新生的绿色植物和电镀铜毛绒玩具将融合成一个共生的状态。“它们分别代表着生态创伤和生态奇迹,”栾诗璇认为正是两者之间的张力构成了施奈德艺术创作的核心语言。

作品《毛绒墓园》(格雷/图)

展览开幕式上,施奈德分享了两条贯穿其创作始终的理念——所有的物质形态都是在变化和相互渗透的,死亡不是一个固定而永久的状态。同时,对他来说,每件作品并非只有一个既定的指向和意义,“我总是试图探讨不同的概念、情感和场景之间的摇摆和张力,所以我其实不喜欢用语言去解读自己的作品,而是更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身体和眼睛去体会和感受。”

南方人物周刊特约撰稿 格雷

责编 杨静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