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堂能不能挂先人的遗像,不同地方有不同习俗,你家乡怎样?

依依聊文化 2025-01-17 08:46:51

在农村,厅堂能不能挂先人的遗像,应该是近几十年来才出现的问题,也是一个有争议性的问题。

现在很多人提到一句俗语:“厅堂不放先祖像,放了人散财也丧”,有的地方的人看到后,就不服气了,因为他们的先祖像就放在厅堂内,而且在当地形成了一种习俗,怎么说不能放呢?

1

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苏童作品《黄雀记》,第一章《照片》描述的就是保润的祖父,热衷于拍照片的事,拍照是为了他老去后,有一张他自以为满意的照片,可以作为遗像放在灵前,之后,再挂到厅堂的墙壁上。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老人并不像保润的祖父那样,晚年生活过得不顺利,都能留一张自己满意的照片,这照片最后就成为老人的遗像。

我的母亲虽然不像保润的祖父那样,年年去拍照,但是,相隔几年就去拍一张,这样的热情还是有的。

拍出来的照片,放大后,用镜框框好,或摆或挂在自己的房间里。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

她老人家从六十多岁开始拍照,一直拍到八十多岁,她自己的房间内挂满自己的照片。最后选了一张自己认为是最满意的照片,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她用行动告诉我们兄弟姐妹,就是这张照片了。

到后来的日子,好房间的其他照片不知所踪,也不知她如何处理了,最后只剩下两张照片,一张黑白的,一张彩色的,都是她认为最得意的作品。

母亲去世后,把老人送到山上后,拿回来的照片就挂到堂屋内家先的右边,左边为我父亲的绘画肖像。父亲去世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照片处理技术还不行,只好请人按照父亲身份上的照片画了一张。两位老人的照片是按照男左女右挂上去的。

2

厅堂,很多农村称之为堂屋,有的地方也称中堂、客厅,一般是正常中间的明间,要比其他房间我宽敞。

因地方习俗不同,厅堂的功能有所区别,一般被认为是用于聚会、待客的地方。

但是,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厅堂的功能远不止这些,家庭重要的民俗活动都放在这里。

家里祭祖放在厅堂里。我家乡农村,一年有两次重要祭祖,一次是除夕祭祖,一次是中元祭祖。除此外,如果家里有老人居着,一般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要装香点灯或烛。

收亲嫁女的仪式放在厅堂里。除了摆酒席外,娶亲结婚有一个重要仪式叫“拜堂”,既拜天地,也拜祖先,还拜活着的长辈。嫁女也一样,也要在举行吃“辞娘饭”、拜别祖先和出门仪式。

白事全程都在厅堂举行。有的地方,老人去了后,要移到堂屋内摆放、入棺等,还有的地方,看到老人不行了,就放到堂屋内断气,称为寿终正寝。

3

堂屋面对大门的正面,没有“家先”牌位,俗称家先牌。也有的叫“神龛”。家先牌一般用大红纸书定“天地国亲师位”,也有写成“天地君亲师位”,两边有小字,一般为地方崇拜的神,以及始祖称谓等,大红纸两边有对联,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这里例举比较通用的一副:

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岁灯

横批:金玉满堂

过去这种纸贴的“家先”牌,一年一换,通常在除夕这天更换。现在很多人家用木雕的牌子,只是在除夕这天擦拭干净就可以了。

下面为土地爷的牌位,过去多手写,红纸粘贴,现在很多人家也换上了木雕的牌子。

“天地国亲师位”的用意,“天地”是自古以来祭祀的对象,这里就不多说了。“国”,既要敬国家,也要爱国家,同时,也是创立国家的先人们都是祭祀的对象。

“亲”,指去世的历代祖先,包历代祖先联姻的姻亲祖先,比如,爷爷的外公外婆、父亲的外公外婆等。在农村,常听人说“我们是上了家先牌的亲戚”,其原因就在这里。

“师”,一般认为是老师,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另外还有“师父”。过去农村,除了读书要拜师外,还有百行百艺,都要拜师学艺。老师和师父,活在世上的时候,要像尊敬家里的长辈一个给予尊敬。去世以后,要与祖先一起祭祀,体现不忘师恩。

“位”,因前面没有一个“之”字,使民间有不同的解读。有的认为“位”就是“之位”,即牌位的意思。有的认为“位”,指的是活着的家里人,也就是“自己”,因此,“位”就是“在位”的意思。当自己老去之后,就上升为“亲”了。

正是因为如此,这些地方在厅堂挂先人遗像,有其民俗方面的底层巡逻。既然家先牌位,是供奉在家里的祖先牌位的一种,那么挂遗像也不顺礼成章。

4

灵堂挂遗像,出殡孝子或孝女抱遗像,之后,将遗像挂在厅堂,并不是农村固有的传统民俗。

记得我小时候,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农村还没有这样的习俗。主要是当时农村照相的技术和洗相的技术,还不发达,也没有形成这种风气。

那时的先人遗像都是画的,一般只有旧时家庭富裕的人家,才请得起画匠画像,绝大多数人家没有这种画像。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未以后,特别是本世纪初,随着照相和洗相的进步,成本的降低,普通人家也照得起相了,拍遗像和厅堂内挂遗像,在一些农村和城镇,形成了一种风气。所以说,家里的厅堂挂遗像,不是传统习俗,而是一种新出现的习俗。

5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我国有一些农村地区的传统习俗,一般不在堂厅设立家先或神龛,只是到了逢年过节时候,才把家谱或家谱轴子等拿出,摆香案祭祖,祭祖后就收起来。

还有的地方,堂厅不作为祭祖之处,而是在另外的房间设有神龛和祖先牌位,祭祖也就在这个房间进行。也有的祭祖不放在家里,而是放在祠堂内,甚至连家里红白吉事的操办也都放在祠堂内。

正因为如此,这些地方也就忌讳在厅堂内挂先人的遗像,包括当地的风水习俗中,也有这方面的禁忌说法。俗语“厅堂不放先祖像,放了人散财也丧”,反映的就是这些地方的习俗,只在这些地方流传,出了这些地域,这句俗语也就失去了意义。

总而言之,厅堂能不能挂先人的遗像,主要还是要看当地的习俗,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对各地形成的习俗,都应给予尊重。

1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