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入探讨抗耐药微生物药物的研发进展,推进长沙市第三医院作为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建设以及抗耐药微生物药物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与湖南大学科研团队的深度融合,9月25日,抗耐药微生物药物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科研团队的第二次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长沙市第三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昕教授,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曾湘祥教授,化学化工学院冯欣欣教授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由科教部副主任邓阳主持。
冯欣欣课题组万磊、王秀萍、朱照宏、尹姿淇等人就革兰氏阴性菌外膜结构复杂,对许多传统抗生素具有天然抗性,从衍生、增敏以及衍生化致敏等方法设计针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策略。其中,万磊和王秀萍的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筛选方法和技术,旨在提高现有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敏感性和有效性;朱照宏博士的报告中介绍了一种创新的策略,开发能够提高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活性的佐剂,有望显著增强现有抗菌药物的效果,为治疗耐药性细菌感染提供新的途径;尹姿淇的研究设计了一种可在体内降解的化合物,通过在体内释放出有效的抗菌成分,从而实现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有效杀灭。该课题组的汇报展示了冯欣欣组在抗菌药物筛选和增敏策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解决当前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曾湘祥课题组的任宣百博士以当前耐药性问题威胁公共健康、亟需开发广谱抗生素,但现有抗生素的衍生化策略缺乏普适性为背景,提出一种多目标优化模型,从而通过人工智能加速设计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与母体结构高相似性的新型抗生素,助力抗耐药微生物药物研发。李昕课题组杨圆和王鹏凯就抗耐药微生物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抗耐药微生物药物的肾毒性、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成为该类药物临床剂量限制的一个关键因素,进一步影响到该类药物抗耐药菌感染治疗的有效性。然而,目前这些药物毒性反应的具体机制仍尚有很多未明确的方面,毒性反应相应的防治药物及措施也急需探索,因此通过多组学技术研究该类药物毒性的可能机制,可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新方法与新理论。
研讨环节,双方围绕各个报告的核心内容,展开了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对于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的凝炼、后续研究的开展均具有较好指导意义。李昕在总结中指出,往后每期的研讨会将成为校——院深度融合的常规例会,同时也对每一位汇报人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更高期望,希望通过多学科团队发力,共同提升双方在抗耐药微生物药物研究领域的科研水平和竞争力,以期取得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