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尧庙有三怪,至今无人能破解

牛奶文化 2024-08-06 18:01:22

清徐尧庙

在山西省清徐县尧城村,隐藏着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庙宇。它虽然面积不大,却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就是“清徐尧庙”。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来聊聊这座国宝建筑,以及与它有关的至今还未破解的帝尧殿中的“三大怪”。

‬圣明睿智的帝尧

帝尧画像 明代 绢本 工笔画

说到帝尧,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在古人心目中,最完美的帝王是秦皇汉武、是唐宗宋祖,而在这些帝王的心目中,他们效仿的榜样则是上古时期的帝尧。

帝尧作为五帝之一,其贤明的品格为历代帝王所景仰。他不仅被官方奉为正祀之神,而且民间对其的祭祀也经久不衰。

清徐尧庙帝尧殿 帝尧塑像

尧,姓伊祁,名放勋,是黄帝的四世孙,帝喾之子,他曾先后被封为陶侯和唐侯,史称“唐尧”,或是“陶唐”。

帝尧在位期间,不仅制定历法、促进农耕,保障了百姓安居乐业,而且他还依法治国,禅让帝位,打破权力世袭传统,一统华夏大地。百姓因其德才兼备,尊称他为“圣君”。

为了感念帝尧的功绩,古人就会修建尧庙以示纪念。在山西就有两座尧庙,一座是坐落于临汾的尧庙,另一座就是我们要为您介绍的清徐尧庙。

临汾尧庙

按理说,在临汾建尧庙理所当然。因为,这里就是4700多年前帝尧曾经建都的地方,别称就是“尧都”。

可是,在清徐县的一个小村庄建尧庙,还把这个村称为尧城村,就让人有些琢磨不透了,看来我们得从古籍中寻找答案。

‬帝尧迁都到晋阳

传说,帝尧在执政期间,他的封地唐国(河北唐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一时间,洪水泛滥、土堤崩塌,海水倒灌,眼看百姓性命难保,尧只能带领他们向外迁徙。

他们一路顺着太行山东麓、逆黄河之水南下,过灵寿、平山,沿滹沱河谷折西,徒步迁徙到山西晋阳(太原),在此建都。

之后,他再次顺汾水南下到达临汾,在此建立新帝都,开始了他长期、稳定治国理政的新时期。

根据明代《山西通志》卷三的记载 ,唐尧始都的具体地点“在太原县府城(今晋源)西南40里”,而迁都的原因则是“后因水患太盛,迁河东平阳(今临汾)”。

由此可见,帝尧迁都的首站落脚点就是山西太原。在古籍《汉书·地理志》《都城记》《读史方舆纪要》《史记·五帝本纪》《稽古录》中,也都记载了帝尧始都为晋阳(唐)的历史事实。

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一般都是“名随帝王迁”。因此,帝尧迁徙所经之地,如山西晋阳、汾水河流域,就留下了跟河北唐县一带相同或雷同的“唐”、“唐国”、“唐城”等地名。

都沟古文化遗址以及出土文物

尤其是1953年,考古学家在清徐县都沟村发掘出与尧舜禹时代对应的龙山文化遗存,也再次证明了,帝尧早期建都所在地就是清徐尧城。

由此可见,清徐尧城村与尧的关系深厚。4500年多前的尧城村,应该就是尧居太原时的都城,因此得名“尧城”。小小村落冠以“城”名,足见其历史地位之重要、文化内涵之深厚。

尧城遗址了不得

清徐尧庙俯瞰图

清徐县尧城村是尧城遗址的所在地。考古学家通过对该地现存城址的实测,发现尧城在古代是一座规模完整的城堡集镇。

它不仅面积大,近21万平方米,而且还有完备的防御体系。明代遗留的北城门墩残垣遗址,其板筑夯土的城垣厚度达到了0.21米,而高度则在2-6.2米间。

清徐古建

清末民国年间,尧城遗址中遗留的古建筑颇多,不仅有道教的宫观,还有佛教的寺庙。但是,历经岁月的洗礼、风雨的侵袭、时代的变更,其间大多数的建筑已经消失不见。

而位于尧城遗址北城门西侧的尧庙却躲过了岁月更迭,战乱兵燹,迎来了现今的盛世太平。据说,这座尧庙就是在帝尧“宫室”原址上修建的。

‬国宝尧庙帝尧殿

清徐尧庙帝尧殿

关于清徐尧庙最初的修建年代,在史书上并无确切记载。但是,根据《太原府志》等史料上的描述,尧庙曾在金天会三年(1125年),元至正年间两次重建,更是在明、清时期屡有修葺。

清徐尧庙内的建筑

目前,清徐尧庙内现存建筑除了帝尧殿为明代建筑,其余的娘娘殿、观音堂、藏经楼、戏台(昭裕楼)等皆为清代所建。

其中,帝尧殿作为主要的祭祀场所,以其建筑风格独特,构思精巧,成为“无梁殿”的典型代表。

清徐尧庙帝尧殿内的塑像

帝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重檐歇山顶结构建筑。殿内供奉主尊帝尧,以及天文官羲仲、羲叔与和仲、和叔两对兄弟。

传说,帝尧曾令这四兄弟分驻尧城四方,昼夜观测天象。在观测中,他们惊奇的发现有一种名叫“冥荚草”的植物,前15日每日生一叶,后15天每日落一叶,他们据此制定出大硕望。

帝尧殿内的塑像

之后,他们又根据天气的冷热变化制定出四季八节。尤其是二分二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划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正是在帝尧的带领下,这两对兄弟制定节气,授民以时,不仅确保了古人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季节变化,从而合理安排农事活动,而且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这也是他们可以进驻帝尧殿,分侍帝尧左右两侧,受世人供奉的主要原因。

清徐尧庙帝尧殿内塑像

另外,帝尧殿采用“无梁”结构设计。站在殿内观望,既不看见树立的金柱,也不看见殿顶有大梁和椽付,以及镶嵌藻井的天花板,人们因此称它为“无梁殿”。

清徐尧庙帝尧殿内塑像与藻井

还有就是,帝尧殿内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其精致的藻井。藻井形似帝王使用的九重华盖,是规制最高的一种天花造型。

它由檩、椽、斗拱层层叠起形成,梁架和房柱则巧妙地隐藏在背后,藻井下方绘有水藻云纹图案,寓意以水克火,保护庙宇免受火灾之害。

清徐尧庙帝尧殿中的藻井

还有就是,这种八角形的藻井设计,不仅美观,而且稳固,寓意着八方来贺、天下归心,体现了帝尧作为古代圣王的崇高地位和广泛影响力。

另外,藻井底部绘有道教八卦阴阳图案,为整个帝尧殿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神秘气象。

‬清徐尧庙有三怪

在清徐当地,流传着关于尧庙有“三大怪”的奇趣。这三大怪分别是:明灯怪、夜月怪和旱蛤蟆怪。

具体来说,明灯怪是指每到夜晚,南门城楼的灯光仿佛有灵性一般,穿透了月色与空间的阻隔,将光亮照射到殿内帝尧塑像的身上,为古老的庙宇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

而夜月怪,是指入夜后,月光能神奇地映到殿内四角,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有人认为,月光之所以可以照亮大殿的四角,是与大殿的结构、窗户的位置等因素有关,是基于光线投射的原理。

但是,城外的蛤蟆声却在月夜时分听起来像是从帝尧殿内发出来的这种错觉,却让人无从解释。因为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而城墙和建筑物往往会阻碍声音的传递。因此,这一现象至今未能得到科学的解释。

总之,清徐尧庙的帝尧殿,不仅为后人展示了明代建筑的雄伟与精致,而且还集历史、文化与神秘于一体。可以说,它既是历史文化的见证,更是心灵寻根的圣地。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晓姝。原创不易,欢迎您的关注、点赞以及在评论区的留言,我们下周一再见。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