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Ziya Joymaker
编辑丨学生观察 冬 寒
他是村里走出来的第一位大学生,也是村里的第一位研究生,更是第一位身处清华任职的教师。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出生如何,只要心怀理想,并持之以恒的去不懈奋斗,就能实现人生的愿望。本期学生观察就带大家一起走进清华教师张雄刻苦学习、专注教研的故事。
张雄
张雄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家在宁夏盐池县的一个偏远小山村。盐池县到处都是盐碱地,生活条件非常辛苦。从小学阶段开始,张雄便踏上了徒步求学的旅程。无论是离家三公里的小学,还是十几公里外的初中,他都风雨无阻地坚持步行。到了初三,学校距离更远,但他从未放弃,或许求知的信念一直支持他一直走下去。
在那个没有电灯的年代,晚上学习成了张雄的一大难题。然而,他并未被困难所打倒,而是亲自动手制作了煤油灯,用以照亮自己的求学之路。这盏“张雄版煤油灯”,不仅照亮了他的书本,更照亮了他心中的梦想。
留影
在张雄的求学旅程中,老师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他心灵的灯塔。他们无私的奉献、对教育的热爱,深深触动了张雄,让他在心中种下了成为一名教师的种子。这颗种子,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生根发芽,成为他追梦路上最坚定的信念。
1982年的9月,张雄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宁夏大学物理系深造。在那个年代,对于乡村孩子而言,能够进入大学深造,无异于打开了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在宁夏大学的四年里,他不仅在物理学的海洋中遨游,汲取着科学的甘露,更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与思维,逐渐成长为一名具备深厚专业知识与良好实践能力的青年学者。
宁夏大学
谈及宁夏大学的求学经历,张雄总会想起物理系的郑璐石老师。郑老师不仅在教学上严谨认真,更在关键时刻给予了他深刻的启示,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刚进入大学时,张雄和许多新生一样,面对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一度感到迷茫和放纵。失去了中学时期父母和老师的严格监督,他逐渐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成绩也开始下滑。
大一的期中考试成为了张雄人生的转折点。那次考试中,他《力学》课程的成绩并不理想。郑璐石老师在班级里严厉地指出:“这张试卷并不难,但竟然有人考了不及格!”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张雄心里明白,那个不及格的人就是自己。
工作
那一刻,张雄内心深受触动。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再继续沉沦下去,必须振作起来,重新找回对学习的热情。从那以后,他开始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并努力克服各种诱惑,将心思重新投入到学习中。
多年以后,张雄依然对郑璐石老师的严厉教诲心存感激。他深知,正是那次批评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让他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这段经历不仅让他在大学期间取得了更好的学业成绩,更让他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受益无穷。
演讲
在中学的日子里,张雄每天的生活都是围绕着课程表转,从早到晚,八九节课加上晚自习,构成了他学习的主要部分。那时的教学多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们主要是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没有太多自主选择的空间。
然而,进入大学后,张雄发现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学里的课程安排相对宽松,他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面对这些时间,他开始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以充实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张雄
张雄决定利用这些自由时间,主动探索知识。他选择了图书馆作为自己的主要学习场所,开始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杂志和论文。通过阅读,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考方式,开始主动思考问题,寻找答案。
这种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张雄受益匪浅。他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也从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
代表发言
1986年,张雄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本科阶段的学业。自1986年9月起,他在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研究所的计算力学专业领域深耕,历经三年磨砺,于1989年7月顺利取得硕士学位。同年9月在同一研究所内继续攻读计算力学博士学位,有幸成为钱令希院士的门生,直至1992年圆满毕业。
1992年8月至1994年5月期间,张雄在成都科技大学的水利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担任助理研究员,直至同年12月。此后,他继续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担任副研究员。在清华大学任职期间,于2003年1月前往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大学参与了一项专门针对科学与工程领域英语教学的研究生课程,并获得了相关证书。
上课
2003年12月,张雄被任职为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如今已在清华大学从事教育工作长达几十年,期间他曾担任过两届钱学森力学班的班主任,直接教导过的学生数量超过3000人,而通过网络课程和软件应用,他的影响力更是扩展到了无法准确计数的范围。
回顾自己的求学经历,张雄谦逊地表示,自己当年是依靠着边远贫困地区的加分政策,才得以跨过本科录取线,进入宁夏大学学习。他深知,与清华大学的同学们相比,自己当年的起点并不算高。
编纂书籍
在张雄看来,“主动”是他人生哲学的核心。对于清华大学的新生,张雄鼓励他们要“主动定义自己”。他认为,学生们应该充分利用清华大学提供的资源和平台,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同时也要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虚心向他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拥有更多的选择和自由。
张雄习惯于每堂课前至少提前20分钟抵达教室,并严格要求学生不迟到,他视此为契约精神的体现,强调这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教学上,他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即便已在教学科研领域取得显著成绩,他依然对每一堂课都充满敬畏。他曾因学生反映课堂语速过快,而在讲桌上贴上“慢”字标签,时刻提醒自己调整语速。
优秀教师
张雄深知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差异,他尝试将复杂的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使课程变得生动有趣。他通过展示蛤蟆夯夯实路面、电线杆安装受力分析、溜溜球悬停、网球击球点选择等生活实例,甚至结合电影场景,如《我和我的祖国》中的爬旗杆和《白昼流星》里的飞船回收,来讲解力学原理。他利用照片、视频和多体动力学软件进行模拟,自制动态影像分析,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张雄在课程设计上融入了从日常生活现象到模拟极端自然环境如超强台风,再到太空失重状态分析,以及利用物质点法创作动画等多元内容,旨在深度吸引学生关注。
演讲
他携手“理论力学”课程团队,对教材进行深度梳理与迭代,至今已打磨出四版教材。同时,他们构建了网络自测平台与试题库,鼓励学生通过建模和动画模拟深化理解,使抽象理论变得直观易懂。
张雄认为,基础课程中融入多媒体元素,能够有效展示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回顾近三十载教学路,他深感最大的成就是见证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学生合影
张雄对学生的期望是,他们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能够发挥个人所长,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最终实现个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