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股票、债券都有了自己的国家队

北漂民工的 2024-08-11 16:03:07

起因是今天看到韭菜核子老师写了一个段子《净值法好,还是摊余成本发好》:

某个会上 主持人问债券和理财投资经理下面请认为摊余成本好的投机经理坐到会场的左边,认为净值法好的坐到会场右边。大部分人坐到了左边,少数人坐到右边,只有一个人还坐在中间不动。主持人:那位同志,你到底认为摊余好还是净值好?经理回答:我认为净值法好,但是我希望我的曲线是摊余的。主持人慌忙说:那请您赶快坐到主席台上来

经常看(路边社)新闻的朋友们知道,我们的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仿佛有一个看不见的“绩效考核指标”:

人民币汇率要在7.2以下,上证指数要在3000点以上。

大家都在为这个指标努力,实际上我们也看到了每次突破这个关口的时候,媒体都非常焦虑,号称要打XXXX点保卫战。

汇率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涉及到的内因外因很多,但我们可以发现离岸市场上的汇率有时候是很容易操作的,抽干流动性,就可以拉一波。

但总体而言,人民币汇率去年以来的走弱和美元指数的大涨有关,因为客观而言,非美货币都在跌,并非只有人民币在贬值,如果你看日元汇率,就很容易感知到人民币其实走势不算弱。

对比来看,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在去年底的时候一度升值到7.08,而近期又触碰到一次7.11;而人民币汇率对日元近一年则非常强势,直到7月开始日本经济有过热迹象,日元开始走出独立行情。

其实不论小黑子们怎么黑人民币汇率,我觉得人民币都是全世界范畴内最强势稳定的货币之一。

如果说人民币汇率的合意中枢是7.2,那么近期汇率又来到了一个比较好的位置,适合购买各种QDII产品人民币份额,如果未来汇率再次贬值,则可以从中受益。

财富管理机构现在是怎么营销私行级别的大客户买QDII产品的?

一个经典的话术框架:

尊敬的私行客户,您的资产大部分都在国内,而生意也在国内,我们强烈推荐您购买QDII类产品(可以是专户)对冲您的风险。如果国内经济增速下滑,复苏不及预期,汇率贬值,您可以从QDII中获得汇率的收益;那么您一定要问了,如果将来复苏力度很大,人民币大幅升值怎么办?那更要恭喜您,说明您的生意越来越好了,且国内的资产都升值了。所以无论将来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您都赢麻了!

客户哪经得起这种营销啊,一顿kuakua下单。实际上这是一个好策略吗?也确实是,逻辑很闭环,而且再不买就买不到了(近期QDII额度所有放松,好多QDII基金限购额都放开了一些)。众所周知,中央汇金、社保等就是股票的国家队,为了3000点的绩效考核指标(其实没人定具体的点位,但媒体都喜欢整数),没少在盘中发力。

我当然也认同3000点的估值较为合理,所以近期没少买挂钩上证指数的ETF;我也呼吁大家对市场要有信息,敢于在2900点以下猛干上证指数或者沪深300,可以到3000点再卖掉。

大家发现没有,近年来,沪深300指数极为强势,很多权益投顾组合都跑不赢300。

资金面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沪深300指数下去了有人护盘,但中证2000下去了就没人管。所以我听说有基金经理开始转向沪深300指增策略,就在300的基础上做一些增强,结果近两年跑赢80%权益基金经理。

要知道,两年前大家不这么想的,大家都觉得沪深300指增是一个很难做的赛道,因为大票的定价很充分,很难挖掘超额,要做也是做市值下沉,合同允许的范围内大幅偏离沪深300指数才能拿到超额。微盘股一崩,大家已老实,又开始重视沪深300指数增强,甚至有机构的风控直接把中证2000之外的股票全部ban了。说个题外话,微盘股筑底趋势非常明显,三重底后,感觉已经企稳了。比如江峰近半年正在狂拉净值,不愧是最懂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的人肉量化基金经理。

那么说到债券,种种迹象表明,我们自己的债券国家队也有了,那就是国有大行。

本周四周五,国有大行在债市大破苏南乡村高手,7年以上久期债券收益率全部显著上行,可谓大快人心,喜闻乐见。

可以说,2.2%就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合意水平。

正常的债券收益率曲线应该是陡峭的,即短端收益率低,长端收益率高。

但有一部分金融机构,为了一点点的经济利益,恶意做多长债,对抗甚至妄图操纵市场,导致收益率曲线变得平滑。如果再严重一点,就像美国之前一样,长短端出现倒挂——市场通常会将利率曲线倒挂的程度视为经济衰退的先行指标。所以为什么大家一直担心美国衰退。

如果要投资债券基金,我希望大家尽量去投资短债基金,助力收益率曲线陡峭化,我们广大基民和债券国家队一起,团结一致迎复苏。

在金融机构做投资,赚钱有时候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赚不该赚的钱。

之前有个私募,在投资策略里面写什么根据国家队走势调整投资策略的话,直接被限制交易了。

本次苏南乡村高手的账户也被停了,其实是一个道理。

所以最重要的是,不要想着去挣国家队的钱。

我最后还有一个专业问题不是很懂,想请教各位机构人士:

整个市场的债券平均久期是债券发行量决定的,债券本身的久期是不可调整的,只能随着时间从长变短,也就是说债券市场的久期实际上是一个常量,那么现在各大金融机构都在降久期,就一定有对应的机构在拉久期,所以到底是谁在拉久期?

(不作为投资依据)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