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上有一种攀援的蕨类植物,书面语“海金沙”俗称“化石草”,人称“石头的克星”植物。它可以轻松“碎”掉“贯”在人们身体内的石头,乃排石“三金汤”(海金沙,鸡内金,金钱草)的主要原料之一。
图片01~02):海金沙可育叶与不育叶
《本草纲目》中载:“(海金沙)其色黄,如细沙也,谓之海者,神异之也。俗名竹园荽,象叶形也。”说的就是这个“海金沙”。因为它的孢子是黄色的,而且细如海沙,故而得其名。
本期图文,清江鹤将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重点关注和聊聊关于山野蕨类植物“海金沙”的相关话题。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评论,转发分享本期图文。
图片03~04):山野上采集的海金沙
初闻海金沙,与“海”有缘,却又与“海”无关:初闻“海金沙”这个名字,你一定会联想到那宽阔浩瀚的大海,以及那暖阳下,轻轻飘散的沙子。
恕不知,这个可产“金沙”的宝藏植物,却长在山野上,虽与“海”有缘,却又与“海”无关。这大概就是“望文生义”铸就的错。
图片05~06):山岩上生长的海金沙
普通蕨类植物“海金沙”多生于暖地山野,喜欢温暖湿润的生长发育环境,耐散射光,忌阳光直射。它通常附生于岩石上或树木上,也能在田间、山坡灌丛或路边林缘等阴湿处生长。目前以野生为主鲜有人工专业种植。
海金沙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更有利于其生长。
海金沙为多年生攀援草质藤本植物,藤蔓细长,可达1-4米,枝叶繁茂。因其攀援的生长习性,所以“海金沙”又有“铁丝藤”“金沙藤”“左转藤”“打鼓藤”等别称。
图片07~08):院落里培植的海金沙
“海金沙”的叶子呈掌状分裂,形状独特,叶轴上面有二条狭边,羽片多数,对生,平展。海金沙的叶子有2种不同形态,亦即“不育叶”和“可育叶”。
“海金沙”的“不育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营养叶,以光合作用为主,给海金沙植体制造光合作用干物质,供海金沙地上植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
“海金沙”的“可育叶”以“生殖生长”为主。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它先要分裂出很多边缘有裂齿的小羽片,然后在其叶背产生很多“孢子”(既是药材的主要来源,也是植物繁衍传承的主要途径)。在收集“海金沙”的时候,我们要先将孢子其轻拍打下来,然后磨碎才是“海金沙”。
图片09~10):可育叶与不育叶
“海金沙”不育羽片(不育叶)尖三角形,长宽几相等,能育羽片(可育叶)则卵状三角形,长宽近相等。
“海金沙”的孢子囊穗生于羽片下面边缘,暗褐色,无毛,是其繁殖的关键部位。
图片11~12):海金沙又称铁线藤
野生海金沙主要通过孢子进行繁殖。孢子成熟后,需立即播于土壤表面,稍覆土并保持湿度,以促进孢子萌发。
此外,海金沙还可以通过分茎分株的方式进行繁殖(繁殖育苗能力有限)。可从母株上将根状茎切成节段,植入土壤中,保持湿度以促进生根成活。
图片13~14):海金沙叶片
“海金沙”咸寒,利尿通淋专,渗湿消肿满,尿道涩痛煎。“海金沙”解决了好多“男”言之隐:海金沙在中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被誉为“清热利湿之佳品”。其性味甘、淡、寒,归膀胱、小肠经。
《本草纲目》第60卷载:“(海金沙)治湿热肿满,小便热淋,膏淋,血淋,石淋茎痛,解热毒气。”所以“海金沙”的药用价值可以概括为“清热利湿”“利尿通淋”“抗菌抗毒”“通络止痛”。
图片15~16):可育叶与不育叶
海金沙能够清热利湿,常用于治疗热淋(如泌尿系感染)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通过利尿通淋的作用,海金沙能促进结石的排出,对于肾结石、膀胱结石等结石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此外海金沙还具有利胆的功效,适用于胆结石、胆囊炎等疾病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还表明,“海金沙”还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病毒抗炎菌,通络止痛的作用。
图片17~18):采集的海金沙,细如沙
“海金沙”的趣味故事与诗词歌赋:关于海金沙的历史趣味故事,虽然没有直接的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与之相关,但我们可以从“海金沙”名称由来和使用过程中感受到一些有趣味的故事。
比如海金沙之所以得名,就是因为海金沙干燥种子细小如沙,色泽金黄,才得美名的。
图片19~20):海金沙的攀援生活
这一名称不仅生动形象,而且也便于人们好理解好识别好记忆。
最后,清江鹤分享一首元代王吉昌所写的一首关于“海金沙”的词《浣溪沙~饮息时时药味加》:
图片21~22):攀爬的海金沙
“饮息时时药味加,五神运起“海金沙”。天河仙子度灵槎,水满金城凝露冷。人牛不见月空华,清风捧拥笑归家。”
满天星斗,作者孤身一人,在清风的捧拥之下,索然无味地回到家里。是不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自由生活?
图片23~24):山岩上的海金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