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乡文庙麻石牌坊——棂星门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湖南湘乡人,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进士出身。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他修身律己,以德入仕,礼治为先,以忠谋政,一生奉行忍耐为第一要义,其至理名言为“打掉牙和血吞下”,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一起,被誉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清史稿》赞其为: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曾国藩像
一、天资平凡,坚韧不拔
嘉庆十六年(1811)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企望子孙科举成名,不惜代价。但曾家子孙确实资质平凡,曾国藩父亲曾麟书先后参加16次院试,于43岁时中秀才后为塾师。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5岁启蒙,6岁入家塾“利见斋”。14岁起与父亲一起参加院试,连考6次场场落榜,且在第六次院试时还被学台作为反面典型“悬牌批责”。
始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湖南娄底双峰曾国藩故居
在曾国藩家乡曾经流传一则笑话:一天深夜,一贼人潜伏在曾家屋榆下,想等正在读书的曾国藩睡后再进屋偷窃。可一篇文章曾国藩复读多遍,就是背不下来。贼人实在等不及,便跳进屋里对他说:“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听几遍就会背了!”于是贼人将那篇文章从头到尾背诵一遍后扬长而去。但曾国藩却坚韧不拔,毫不气馁,先后在衡阳唐氏宗祠、湘乡涟滨书院发奋苦读。道光十二年(1832),在参加第7次院试时,22岁的曾国藩终于考取了秀才。长沙岳麓书院著名学者欧阳沧溟与曾国藩父亲曾麟书为多年学友,他对曾国藩勤奋用功,大加赞赏,并对其寄予厚望。欧阳先生一王姓朋友有一女儿待阁闺中。他便从中牵线,让曾国藩与王姓女子定亲。哪知订亲后,曾国藩参加两次会试均举人不中。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
王家认为曾国藩秀才考了8年才中,何时中举实难预料,竟然悔婚。面对曾家的奇耻大辱,欧阳先生自责不已。他索性一咬牙,对曾国藩说:“我把女儿嫁给你”!曾家久闻欧阳小姐知书达理,贤良淑慧,欣喜不已。两人逐于道光十四年(1834)结为夫妻。同年曾国藩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在岳父欧阳沧溟的指点下,其八股文稿和诗作大为长进。当年参加湖南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次年进京会试未中,寓居北京长沙会馆读书。道光十六年(1836)再次落第恩科会试后返回长沙,与同乡刘蓉、郭嵩焘等居于湘乡会馆。道光十八年(1838),曾国藩终于通过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自此踏上了坎坷的仕途之路。在京供职十多年间,他从翰林院庶吉士起步,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的兵部右侍郎。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曾国藩手书
二、组建湘军,屡败屡战
咸丰元年(1851)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5月,时任兵部右侍郎的曾国藩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竟然批评咸丰皇帝。龙颜大怒,好在大学士祁寯藻等为其求情,才免去不测之罪。曾国藩诚惶诚恐,从此更加谨言慎行。次年6月,曾母病逝,他回家丁忧。这时太平天国运动已席卷半个中国。洪秀全率领太平军于咸丰三年(1853)3月攻下江宁(今南京),定都于此,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廷相对峙的太平天国农民政权。为反击太平天国,3月底清钦差大臣向荣在金陵城外孝陵卫建“江南大营”。4月16日,清钦差大臣琦善在扬州城外建“江北大营”。
南京燕子矶——御碑亭
尽管清廷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军、绿营官兵围剿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已不堪一战。清廷无奈颁发奖励团练令,力图利用地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正在原籍为母亲守孝的曾国藩立即前往长沙,辅助湖南巡抚张亮基办理团练。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关系,曾国藩招募农民为营勇,任用儒生为将领,建立了一支1000多人的地方团练——湘勇,并以湖南衡州为大本营进行操练。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随即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当年6月3日,太平军战船千余溯江西征,在千里长江两岸取得辉煌战果,先后攻下安庆、九江、武昌等地。咸丰帝降旨下令曾国藩率领湘军从衡州发兵,挺进岳州,堵住太平军南下,并进而北上救援武汉。
古岳州——岳阳楼
咸丰四年(1854)初,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率领湘军水陆师一万七千多人,分水陆两路向岳州进发。湘军与太平军的第一场遭遇战打响了,结果以湘军惨败而告终。曾国藩亲率湘军主力先后在岳州及长沙以北的靖港两次中了太平军的空城计,死散兵士达数千人,战船损失三分之一。眼见自己辛辛苦苦训练一年、期望建不世之功的湘勇竟如此不堪一击,曾国藩羞愤交加,欲投河自尽,被随从救起后,只好率领残兵败将逃回长沙城外的水陆州。而湘军另一路由塔齐布、彭玉麟率领的偏师挺进湘潭,却十战十捷,收复湘潭城。湘潭大捷把急需一场胜利的曾国藩和湘军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不久,咸丰帝的朱批下来了,大大嘉奖湘潭大捷,而对岳州、靖港的失败轻轻带过,未加指责。
长沙天心阁——太平军雕塑
曾国藩乘此大好时机,重新整顿军队,建陆师二十营,水师二十营;水陆二师分设统领二人,陆师由塔齐布、罗泽南充当,水师由彭玉麟、杨载福充当。每人管十营,塔、罗、彭、杨均听调于曾国藩,湘军的建制日趋完整。当年10月,曾国藩率领湘军在长沙誓师,兵分三路,收复了岳州,直达湖北,攻占了武昌及汉阳。咸丰帝赏赐曾国藩为兵部侍郎衔,令其乘胜东下进军江西。九江为江西重镇,扼长江中游,具有“七省通衢”的战略地位,是太平军的一个重要大本营。九江城防由翼王石达开主持。翼王虽然年轻却文武双全,在太平军中享有崇高威信。曾国藩指挥湘军四面合围,全力攻打九江城,却被石达开各个击破,无功而返。
江西九江——浔阳楼
两军相持约半个月,湘军粮草将尽,军心浮躁。石达开决定计破湘军水师,于咸丰五年(1855)1月以运粮船为诱饵,将湘军水师250多条小舢板引入鄱阳湖困住后,于2月12日夜,率领水军总攻湘军水寨,烧毁湘军战船100余艘,直扑曾国藩的座船。情急之下,曾国藩只好跳水逃生,率军退守南康府。此后,太平军石达开部接连控制了江西十三府中的八府五十四州县,湘军困守在南昌和南康两府的狭小地区,动弹不得。太平军翼王石达开挥师湖北,复陷武昌。塔齐步死于与太平军作战途中,罗泽南在回防武昌时不幸战死,湘军的处境日益困难。直到1856年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了天京之变后,曾国藩这才死里逃生。
武昌——黄鹤楼
三、天京之变,神助湘军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天王洪秀全开始大兴土木,建造金碧辉煌的天王府。他先后纳了88个“王娘”,还经常挑选民间秀女入宫,就连九岁的幼主洪天贵也分了四个“幼娘娘”,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军政大权旁落于东王杨秀清。咸丰六年(1856)4月5日,太平军在杨秀清指挥下,再克扬州,攻破“江北大营”。当年6月,又攻破“江南大营”,解了天京三年之围,太平天国迎来了鼎盛时期。 当年 8月,居功自傲的东王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将天王洪秀全召到东王府,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天王只得答应:“东王打江山,亦当万岁”。面对杨秀清的步步紧逼,洪秀全急忙密诏正在江西作战的北王韦昌辉、在丹阳作战的顶天侯秦日纲立即率部回京诛杀杨秀清。
天王府——金龙殿
9月 1日深夜,韦昌辉率精兵三千赶回天京包围东王府,将熟睡中的杨秀清杀死。而后血洗东王府,无论男女老幼,全部杀尽。正在湖北战场的冀王石达开听说天京内讧后急忙赶回,想要制止滥杀无辜。但此时的韦昌辉不但不听规劝,反而要杀石达开。石达开闻讯慌忙逃出天京,而韦昌辉竟将石达开留在天京的家属满门抄斩。满腔怒火的石达开从湖北调回所部四万精兵攻入天京,斩杀韦昌辉、秦日纲。惊心动魄的天京事变后,石达开成为众望所归、辅佐朝政的理想人物。而洪秀全则对他人更加猜忌,只重用洪氏兄弟,处处防备、排挤、限制石达开。石达开忍无可忍,最后率大批精锐部队以远征名义出走。
天王府——湖亭阁楼景色怡人
这场亘古未有的农民起义军内部自相残杀的悲剧发生后,清廷朝野倍感欣慰。咸丰帝立即下令重建江南大营。曾国藩率领湘军趁势反击,南昌之围得以破解,形势急剧扭转。不久,北京传来欧洲列强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廷面临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咸丰七年(1857)2月20日,曾国藩父亲去世,曾国藩偕弟曾国华回籍奔丧。他两次上疏,请求在家终制。而此时湘军已成为围剿太平军的主力,咸丰接连给曾国藩写了几封信,让他以国事为重。咸丰八年(1858年)7月13日,曾国藩出办浙江军务于8月15日抵达南昌,筹划攻取安庆之策。
江西南昌——黄鹤楼
安庆是当时长江以西离南京最近的省会,湘军攻占后可顺江而下进攻南京,给摇摇欲坠的太平天国予以最后一击。咸丰十一年(1861)9月5日,湘军攻陷安庆。9月25日,曾国藩移住安庆。此时,北京传来西狩的咸丰帝驾崩避暑山庄、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逮捕了八大顾命大臣,于12月2日垂帘听政的消息。12月20日,慈禧太后为稳定军心,下旨曾国藩督办四省(苏、皖、浙、赣)军务,其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年底,曾国藩定下三路进军之策:“以围攻金陵属之国荃,而以浙事属左宗棠,苏事属李鸿章,于是东南肃清之局定矣”。
曾国藩手书
同治元年(1862)1月31日,曾国藩奉旨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曾国荃补授浙江按察使。2月左宗棠率楚军由江西入浙江。4月李鸿章率淮军抵上海。5月曾国荃率军进驻雨花台,会同彭玉麟的水师围攻天京。6月洪秀全下令各地太平军回援天京。10月起忠王李秀成集结二十万太平军,大战湘军四十多天,未能取胜。而太平天国的苏浙基地均被淮军和楚军攻克,南京城外营垒亦尽陷敌手。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因天京危急而服毒自杀,其子洪天贵福继承王位。同年7月21日,曾国荃率领湘军攻破南京,忠王李秀成被俘。至此,中国历史上这场前后长达14年,纵横18省,威震全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了。
南京天王府——洪秀全铜像
四、兔死狗烹,裁军避祸
湘军攻下了南京后,曾国藩的声望达到了顶点。7月,朝廷的圣旨传来!不出曾国藩所料,呕心沥血将近10年的曾国藩只被封了一个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而咸丰帝生前曾经有旨意,克复金陵者为王。另一道圣旨竟然给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的赏赐并不比曾国藩低多少。慈禧拉拢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以制约曾国藩的意图明显。所谓“狡兔死,走狗烹”,清廷与太平军的作战主要倚仗湘军。如今太平军已被歼灭,湘军已无用武之地,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慈禧必然会转而削弱他的势力。何去何从,曾国藩及他一手创建的湘军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慈禧太后
而在审讯李秀成时,曾国藩发现了一个让他心惊肉跳的问题。据曾国荃的“捷报”,南京城内的太平军有十万人,而李秀成招供说守军不足一万。曾国荃称太平天国的幼天王洪天贵福举火自焚,李秀成却说已伪装逃出城了。李秀成招供南京城里财宝无数,曾国荃却只字未提,显然是中饱私囊或者分给部下了。更让曾国藩感到恐惧的是,曾国荃的“捷报”,他已上奏慈禧了。这可是欺君之罪,按清律应诛九族。曾国藩不愧杀伐决断、心狠手辣。他不顾慈禧要将李秀成提到北京审问的要求,秘密将李秀成杀害,且安排心腹修改了供词。这下死无对证,慈禧也拿他没办法了。
南京——两江总督署
但是常言道,没有不透风的墙,树欲静而风不止。曾国藩这棵树太大了,他在朝廷中的敌对势力趁此大做文章,向慈禧上书曾国藩“欺君罔上”。且坊间还有传闻称曾国藩有黄袍加身的野心,这让曾国藩如坐针毡十分难受。他知道,虽然湘军貌似强大,但长江上游由满洲正白旗官文控制,绿营冯子材等人又占据了镇江、扬州等军事重地,清廷早已对自己有所提防。而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心隔肚皮,如今也可能被清廷拉拢。 纵使湘军号称三十万之众,真正可以调动的也就十几万人。且现在的湘军军纪涣散,每到一处烧杀抢掠、宛如盗贼。如果这个时候突然举旗叛乱,以如今湘军的名声谁还愿意响应?之前的太平天国就是自己的前车之鉴。
南京——中华门
在长达几个夜晚的辗转反侧后,曾国藩终于下定了决心。一天深夜,他与九弟曾国荃一起会见近30名湘军高级将领。在长达一刻钟时间,曾国藩一语不发。随后起身写了一副对联后退去: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他知道,大部湘军将领都认为,此时正是“黄袍加身”的好时机,但宦海沉浮数十载的经验,让他作出抵制诱惑的决定。既然慈禧最忌惮的就是自己的湘军,那么就上奏朝廷请求下令裁军。虽然这无异于在自己身上割肉,以曾国荃为首的湘军集团肯定强烈反对,但曾国藩决意一意孤行,用裁军来平息慈禧对他的怀疑。8月,曾国藩先拿曾国荃部开刀,将25000人的吉字营裁减到2000人,并大幅度减少军费开支。慈禧很快批准曾国藩的裁军奏折,并对他的举动表示满意。
曾国藩手书
五、追剿捻军,折戟天津
太平天国失败后,中原地区的捻军又成了清廷的心腹大患。同治四年(1865)四月二十四日,剿捻统帅僧格林沁全军覆没于山东菏泽。清廷任命曾国藩为钦差大臣,北上督师剿捻,以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负责调兵、筹饷等后勤事宜。由于湘军大部已裁撤,曾国藩只好率领淮军北上。他决定采用“以有定之兵,制无定之寇“的方针,在安徽临淮、河南周口、江苏徐州、山东济宁四镇屯扎重兵,一省有急,三省往援。由于当时捻军正值势旺,作战快速多变,枯守堵御一时难以奏效,且淮军听命于李鸿章,曾国藩无法有效地指挥。因此,历时一年半,曾国藩督师无功,清廷不得不于同治五年(1866)十一月初一,改命李鸿章为钦差大臣,接办剿捻事务,令曾国藩仍回两江总督本任。
李鸿章像
同治七年(1868),清廷以曾国藩平叛有功,任他为直隶总督。直隶是京畿重地。直隶总督掌握了整个京城的防务,自古以来的接任者都是朝廷最信任的人。从两江总督升至直隶总督,曾国藩似乎与清廷走得更近了。但明眼人都知道,此举是清廷为了防止曾国藩尾大不掉,调虎离山。这一点,曾国藩与慈禧都心知肚知,不明说而已。12月,曾国藩抵达北京,拜见慈禧太后与同治皇帝。而两江总督的新人选,慈禧并不征求曾国藩意见,选定马新贻。这马新贻可是与湘军毫无关系的一人,慈禧对付曾国藩的心迹显而易见。
保定直隶总督署
同治九年(1870)6月21日,天津数千名群众因怀疑天主教堂以育婴堂为名拐骗人口、虐杀婴儿,群集在望海楼法国天主教堂前面。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认为官方弹压不力,与天津知县刘杰发生争执,竟拔枪射击,当场枪杀刘杰仆人一人。激愤之下,民众杀死了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后又杀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焚毁了法国领事馆、望海楼天主堂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国联合提出抗议,并出动军舰逞威。
“天津教案”遗址——望海楼天主堂
正在直隶总督任上的曾国藩奉命办理天津教案。他深知当时中国远非西方列强对手,主张对外让步。曾国藩到天津后,“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他发布《谕天津士民》的告示,多方指责天津士民,诫其勿再起事端,随后释放犯法教民和涉案拐犯。在法国的要求下,决定处死为首杀人的8人,充军流放25人,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派使团赴法国道歉。这个交涉结果,津门各界甚为不满,全国舆论大哗,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被称为“卖国贼”,京师湖广会馆竟将曾国藩匾落拔除烧毁。
京师湖广会馆
六、刺马奇案,魂断两江
就在曾国藩深陷“天津教案”之时,江宁发生了一件大事。接任曾国藩两江总督的马新贻青天白日下,被刺客捅死!马新贻被刺杀一传出,举国震惊,成为晚清著名的刺马案!原来,马新贻就任两江总督后,大力实施改革,弃用曾国藩之前的班子,提拔了不少新人。而被曾国藩裁撤的湘军之中不乏一些凶残狠辣之徒。这些散兵游勇没了管束,开始在社会上游弋劫掠,甚至组成了黑恶势力。马新贻深恶痛绝,对这些社会渣滓毫不手软,抓到一个杀一个,杀得他们胆战心惊。他们对马新贻恨之入骨,巴不得食其肉、啃其皮。
两江总督马新贻
同治九年(1870)8月22日,马新贻在江宁府校场阅射完毕回衙途中,突遇一人上前行礼请安。正待看时,此人已经从靴筒中取出匕首上前便刺,正中马新贻右肋,随即扑倒在地,气绝身亡。诡异的是,刺客却不逃跑,坦然受俘,并自报家门,自称张汶祥。在其后的审讯中,张汶祥一口咬定他与马新贻是私仇,刺马就是为自己朋友报仇。案发后,慈禧十分震怒,先后命令江宁将军魁玉、江宁布政使梅启照、漕运总督张之万等人先后督办此案。但此案毫无进展。这些混迹于官场多年的老油条们心里清楚,此案涉及朝廷、湘军以及太平军留下的大量财物,错综复杂,深不可测。
南京古城墙
8月30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慈禧调曾国藩再任两江总督。但曾国藩到任后,借口老眼昏花、精力不济,对刺马案不闻不问,刺马案似乎就这么拖下去了。慈禧终于按捺不住了,派刑部尚书郑敦谨亲临江宁着办此案,务必要查出幕后指使。郑敦谨接手后发现,曾国藩对该案从来不发表意见,而此前主办此案的几位大臣也不发一言,均用看笑话的眼神看着他。他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曾国藩可能并不是这件案子的主谋,但他一定知道这件事是谁干的。这个案子最好的结果就是承认此案系张汶祥私仇所致,没有任何人主使,不然永远结不了案。
曾国藩手书
在经过几次博弈之后,慈禧也深感黔驴技穷,玩不过曾国藩,就只能让郑敦谨维持原判,草草结案。深感耻辱的郑敦谨在返京途中,将曾国藩给予他的优厚奖赏分给随行的仆人,随后辞官卸任,告老还乡。同治十一年(1872)3月1日,曾国藩时发脚麻之症,舌蹇不能语。3月20日,他午后在南京西花圃散步,突发脚麻,儿子曾纪泽扶掖回书房,端坐三刻逝世,享年72岁。朝廷闻讯,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6月25日,灵柩运抵长沙。7月19日,葬于长沙南门外之金盆岭。同治十二年(1873)12月13日,改葬于善化县(今望城区)湘西平塘伏龙山,与夫人欧阳氏合葬。
曾国藩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