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毛主席
据毛主席晚年的图书管理员徐中远回忆,毛主席晚年曾抽出大量时间读笑话书。
从1966年1月13日,毛主席第一次提出要看《笑林广记》等笑话书开始,到后来读的范围越来越广。工作人员一开始先是在中南海找这一类的藏书,到后来又在北京市图书馆范围内找。
徐中远记得他还向上海图书馆等外地图书馆,先后借了几十种笑话书。
除了学习笑话书里面本身蕴含着的道理外,毛主席读笑话书更多的是为了一种休息,特别是到了晚年以后,毛主席子女都不在身边,他有时会感觉到很孤独,为了缓解这种孤独寂寞的情绪,用一些幽默的故事或话语在自己头脑中增添一些快乐的元素。
可毕竟到七十年代以后,随着毛主席的人生已至暮年,老战友们一个个相继离开,加上时时刻刻忧心国家大事,毛主席仍然鲜少有高兴的时候。
1975年7月,眼科大夫唐由之为毛主席动了白内障手术,据张玉凤回忆,那天是个大晴天,毛主席难能可贵的睡了6个钟头。
周总理尽管那时也在病痛中,但在百忙之中,他还是很关心毛主席的手术情况,后来听到毛主席手术很成功,他们没有打扰毛主席就离开了,临走时周总理还高兴的对张玉凤说:
“主席的手术做的很成功。”
张玉凤醒来以后告诉毛主席:
“周总理特意从医院赶来看望他。”
图|毛主席与周总理
毛主席一听,脸上流露出难能可贵的笑容:
“替我谢谢他。”
一周以后,医生拆除了毛主席眼睛上的绷带,毛主席睁开了眼,看到了他所熟悉的房间,激动的流下了眼泪,并高兴的一一喊出了身边工作人员的名字。
一毛主席眼睛动手术后,大夫特意叮嘱要多休息,情绪不要太激动,不要落泪。
可就在五天后,毛主席捧着书本读书时,情绪突然激动落泪。
据当时在毛主席身边的大夫唐由之回忆:
“当时房间里只有毛主席和我两个人,戴上眼镜的毛主席起先静静地读书,后来小声低吟着什么,继而突然嚎啕大哭,我看见他手捧着书本,哭得白发乱颤,哭声悲痛又感慨。”
图|1975年8月,毛泽东主席与眼科手术医师唐由之及医疗组全体合影
因为事情发生的有些突然,唐由之也有些手足无措,后来还是毛主席主动把书递过来,唐由之一看,发现毛主席读的是南宋著名思想家陈亮写的词《念奴娇·登多景楼》。
陈亮是南宋时期著名的主战派大臣,曾力主宋孝宗出兵北伐,并痛斥秦桧一班权奸。
唐由之也在多年后回忆称,虽然他对毛主席当时的心境无从揣度,但可以想见的是,在忧劳国事上,毛主席当与700年前的陈亮有所共鸣,因而引起了情绪上的激动。
在毛主席做手术后不久,一件突如其来的事让他很伤感。
1975年8月,河南南部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导致了60多座水坝被冲垮,受灾区域达29个县市,1700万亩农田被淹没,受灾群众达1100万,超过23万人死难。
灾情发生后,党中央以及中央军委迅速布置救灾,全国各省市也大力投入到灾区的救灾工作之中,武汉军区迅速出动。
在整个救灾过程中,军区先后各兵种共13000余名解放军指战员和43架飞机投入抗洪抢险斗争。河南省也组织人力物力,积极投入救灾工作中。
毛主席那时时刻关心着灾区的情况,并指示各级部门做好救援工作。
一天,工作人员给毛主席读了灾情通报,当毛主席了解到,受灾某县仍然有大批的受灾群众处于危难之中,解放军抵达救援时已经有几十名群众丧生,不免又升腾起伤感的情绪。工作人员只读了一半,就听到了旁边传来小声的啜泣声,回头一看,发现毛主席脸上神情已经极为悲伤,眼眶里也蓄满了泪水。
为了避免手术后的感染,工作人员用消毒毛巾给毛主席擦拭眼泪。
图|毛主席
只听毛主席自言自语道:
“我这个人感情越来越脆弱了。我一听到天灾人祸,就忍不住伤心。”
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心情,在这一刻让人忍不住动容。
然而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
1976年1月8,周总理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事实上,毛主席一直很关心周总理的身体情况,一直到周总理去世前的几十个小时,他还在不断翻看有关周总理病情以及治疗的报告,并在内心深处祈祷有奇迹发生。
可遗憾的是,毛主席没有等到这一奇迹。
张耀祠得知这一噩耗后,立即赶到中南海,通知了在毛主席卧室外正在值班的护士小于,小于的心情也很沉重,她拿起铅笔,沉重的将这一消息写在白纸上并递给了在卧室里值班的护士孟锦云。
孟锦云已经无数次的接过从门外递进来的消息、文件,此刻她看到了纸上的内容,不由得愣了一下,泪水下意识夺眶而出,但考虑到毛主席的身体,孟锦云将这张纸条叠好塞进衣服口袋。
一直到下午,中央派人送来讣告,孟锦云看毛主席精神状态还不错,才把消息告诉毛主席。
讣告还没有念完,毛主席就紧闭双眼,他实在不愿意听到这样的消息,同样悲痛的孟锦云此刻已经哭出声。
也许是受了孟锦云情绪上的感染,毛主席的泪水不自觉的从眼角划过,他没说一句话。
1976年1月14日下午,在周总理追悼会前一天,孟锦云为毛主席读了悼词的清样。
只是这一次毛主席没有再强忍,而是失声痛哭,周总理的去世,对他的打击太沉重了。
在周总理逝世后很长一段时间,毛主席都没能摆脱这种悲伤的情绪。
二周总理去世后不久,1976年春节悄然而至。
除夕这一天,中南海完全没有一丝过年的气氛,也许是因为周总理的逝世,整个中南海都显得有些冷清,沉闷。
张玉凤也有些着急起来,毕竟是节日,总要有仪式感才行。
很快年夜饭便准备好了,桌子上摆满了才,还有一道是毛主席特别爱吃的武昌鱼。毛主席看到后,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对身边张玉凤竖起了大拇指:
“有心了。”
工作人员围坐在毛主席身边,像一家人一样吃了一顿饭。
图|毛主席同张玉凤
吃完了饭,屋里子又恢复了宁静,毛主席也有些困意,不料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声鞭炮响,让毛主席一下子来了精神。
也许是回忆起了往年春节的热闹与欢快,毛主席喊来张玉凤,并嘱咐了一句:
“放点炮仗吧,你们年轻人也该过年。”
听着门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毛主席脸上又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春节这天,毛主席突然提出想看电影,张玉凤特意从中央办公厅借来一部《难忘的战斗》。
毛主席晚年很喜欢看电影,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看电影同看笑话书一样,都是可以缓解疲劳的一种办法,上世纪七十年代,华国锋还专门嘱咐文化部专管电影的副部长,从香港弄来一些影片,毛主席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接触到了李小龙的电影,诸如《精武门》、《猛龙过江》、《唐山大兄》。
不过话说回来,1976年春节这天,张玉凤借来的影片《难忘的战斗》,却是一部国产片。
《难忘的战斗》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孙景瑞的小说《粮食收购队》改编而来的,其中主要的剧情讲的是,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江南某城市,国民党特务伺机潜伏破坏,妄图卡住我城市粮源。后来被军管会购粮工作队粉碎瓦解的故事。
图|《难忘的战斗》剧照
不过,这部电影在结束时采用的是开放式的结局,敌特人员并没有被完全被抓捕,打死我卫生员的敌粮行账房先生仍逍遥法外,寓意艰难的战斗将继续下去。
毛主席晚年很怀念战争年代的一些往事,所以很喜欢看反映战争年代内容的影片。
1975年8月,毛主席和工作人员一起看了一部影片《自有后来人》。
《自有后来人》这部影片大致上故事情节大家很熟悉,《红灯记》的样板戏后来就是依据这部影片改编来的。
毛主席看这部影片看的津津有味,不过毛主席那时年龄毕竟已经不小,一部影片没放完,就有些昏昏欲睡,可影片放映到革命者被捕后押送刑场上时,响起了悲壮的《国际歌》。毛主席一下子精神起来,他立刻整理了一下衣服,坐了起来,还示意旁边歪靠着沙发坐着的孟锦云也端正的坐起来。
尽管影片演绎只是演员们在舞台上的表演,但毛主席曾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自然能够坐到感同身受。
据说毛主席身边的卫士周福明回忆,毛主席在看《红灯记》影片时,一度沉入其中无法自拔,见李玉和同奶奶一起被敌人押赴刑场,毛主席曾泪水涟涟的说:
“敌人又要杀害我们的同志了?”
图|毛主席同吴旭君
《难忘的战斗》拍摄于1975年,在拍摄完以后,被第一时间送到中南海给毛主席看。
就在影片开始放映时,银幕上展现出城市解放,人民解放军入城时,受到城中百姓热烈欢迎时,毛主席的情绪突然又激动起来。
转过头,毛主席问了护士吴旭君一句(也有一说是问张玉凤):
“那欢迎的学生里面有你吗?”
毛主席为何要这样问吴旭君,是因为他知道,当年上海解放时,吴旭君在那儿念书。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从1949年2月开始,为了顺利解放上海,华东局社会部便在上级要求下,从在上海的地下党手中,搜集上海有关方面的资料,并汇总成册,在上海战役发起前,中央从各级抽调了5000余名干部,集中到丹阳整训,学习这些小册子,为接管上海做出努力。
图|上海刚解放时的外滩景色
更为关键的是,当时负责解放的第三野战军各部都接到了野司的命令,不能使用火炮等一系列重火力,以至于在进攻敌人坚固火力点时,付出了巨大伤亡。
据数据统计,整个上海战役,第三野战军伤亡33685人,牺牲的烈士7785人。牺牲者中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6岁。其中还包括地方志士10人、支前干部和民工72人。
5月27日凌晨,上海解放后,解放军严格执行《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已经进入市区的解放军官兵为了不扰害市民,坚持露宿街头,使得当时上海市民大为震撼。
也就是在这一天,上海市民纷纷走上街头,载歌载舞,欢庆解放军入城。
尽管毛主席没有经历上海解放时群众夹道欢迎的场景,但因为有过进驻北平的经历,所以对这样的场景一直印象深刻。
也确实如毛主席所想的那样,当年吴旭君确实曾走上街头,欢迎解放军入城。
听到毛主席询问,吴旭君没有说话,只是流着泪默默点了点头。
图|上海解放后,解放军后续部队开进城中,上海市民载歌载舞庆祝解放军入城
毛主席一下子忍不住泪如泉涌,此刻电影还没有放完,考虑到毛主席身体健康,现场的医护工作人员赶紧将他抬到了卧室。
时隔多年后,作家权延赤将这一故事写进了《走下神坛的毛泽东》。
《难忘的战斗》的导演汤晓丹的夫人蓝为洁女士从书上看到后,特意去给丈夫看,没想到当时已经年过八旬的汤晓丹也激动的热泪盈眶。
三建国初,毛主席就曾在一次会议中说过一句话,我们之所以能建立新中国,主要依赖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的胜利,而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能取得胜利,主要是得到了人民的真心拥护。
在过去的革命斗争中,人民军队也是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
从1927年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再到朱德率领的起义军到井冈山同毛主席会师。
尽管革命的队伍扩大了不少,可因为红四军内部加入了大量的农民以及小资产阶级等,部队思想混杂,在加上当时一贯的重视军事而轻政治教育的因素,导致了部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会议在古田召开,毛主席代表前委起草了约3万余字的8个决议案,并在决议案中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的主张。
这也进一步代表了,在建设军队的道路上,我军摆脱了旧时代军队的影响。
图|长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工农红军踏上长征之路后,除了沿途抵御国民党军追兵外,还在沿途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几乎每到一地,当地群众莫不为红军朴素的作风而感动。
红军抵达全州时,因当地百姓深受国民党军阀宣传影响,认定红军是洪水猛兽,带着家里物资全部上了山,不给红军留一点。
当时,农民廖秀甫家里几十斤糯米粑粑以及四五十只鸡鸭来不及收回,还以为这次必然会被抢走,趁着红军第二天离开,廖秀甫赶紧回到村子,却发现四五十只鸡鸭不仅一只没少,就连糯米粑粑也没动分毫,甚至于就连自家鸡鸭所产的几十个鸡鸭蛋,也都一个没动,廖秀甫深受感动,从此心中认定了红军与过去一切旧军队不同。
红军一路北上,这样的例证多的数不胜数,哪怕再疲劳疲惫,也没有私自占用民房,因当地百姓出于惧怕而躲避离家的,红军并不私下里动用百姓衣食用品,迫于无奈用掉的,则留下银元用于补偿。
不仅如此,红军每到一地,积极带领当地百姓打土豪、分田地,并将地主豪强抢掠的民财重新分给百姓,群众得了红军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到处宣扬:
“红军是穷苦人家的军队。”
1935年11月6日,在陕北甘泉县象鼻子湾村,冒着漫天风雪,毛主席对300余名红军指战员发表讲话称: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还是抗战、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场景始终屡见不鲜。
所以毛主席晚年,当他看到影片中人民百姓夹道欢迎解放军入城时的场景时,才不由得深受感动,并为之而落泪。他是为人民军队作为一支仁义之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赢得胜利而感动落泪。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尽管毛主席那时在病痛中,但却始终坚持亲自批示文件。
听说这次大地震死亡达24万人,其他损失不计其数时,毛主席再一次忍不住落泪,据曾任毛主席医疗组成员、神经病学和老年医学专家王新德回忆称:
“……我第一次看见主席嚎啕大哭……”
毛主席始终强调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终其一生未敢懈怠。他胸怀风云,心系天下百姓的高尚风范,值得我们一生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