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数个月的鏖战之后,俄罗斯的瓦格纳雇佣兵正式攻占了苏勒达尔镇全境,并带队占领了阿特木斯克市(俄方称巴赫穆特)的市中心。这标志着乌克兰政府军已经在阿特木斯克阵线上组织的防线已经被俄军彻底突破,残存乌军仅剩下后撤到恰索夫亚尔或是被俄军俘虏这两种选择。
阿特木斯克的乌军
当然,比起阿特木斯克防线全面崩坏,乌克兰政府军正面临着另一个致命问题,而这个问题很可能会导致整个基辅政府彻底失去继续与俄罗斯正面冲突的能力。这就是乌军的人员伤亡问题。
根据乌克兰第46空输旅的一名士兵在苏勒达尔前线接受CNN采访时的对话记录显示,乌克兰政府军的兵员状况已经恶化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级别,有些单位甚至被成建制打残。
苏勒达尔与阿特木斯克的位置
按照这名士兵的说法,乌克兰政府军在整个苏勒达尔前线的损失,已经多到了没有人去统计到底有多少乌军士兵阵亡的级别。
而当这种级别的伤亡以人员损失的形式降临在他所在的部队时,就变成了整个部队有超过一半的士兵是临时补充的动员兵。这些士兵不仅严重缺乏作战经验,战场生存能力也很低,以至于他还没来得及记住这些动员兵的名字,他就必须要去接待新补充上来的动员兵,因为之前那一批已经全都阵亡了。
乌克兰动员兵
除了前线损失巨大之外,乌军的精神状态也不好。许多动员兵由于是被乌克兰政府强制动员参战的,以至于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到底为何而战。一些士兵甚至公开表示“这座城市(苏勒达尔)迟早要被废弃,那我们为什么还待在这里等死?”。
尽管这种言论足以被视为动摇军心的违法言论,但由于绝大多数动员兵都这么想,以至于政府军也无法惩罚这些乌军动员兵,最终导致整个前线沉浸在失败主义的氛围中。
加上俄军瓦格纳雇佣兵的首要目标就是为了杀伤乌军有生力量,甚至不惜与乌军展开极度血腥的近距离巷战。在多方生存压力的挤压下,许多乌军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精神问题,而当这些问题积累起来时,乌军的防线也就随之崩溃了。
不过,防线崩溃还只是小问题,更大的问题其实是在防线崩溃之后,乌军很可能将没有足够的人力与士气组织起后续的防御作战。
训练中的乌克兰动员兵
正如之前所说的那样,如果乌军光是在苏勒达尔这个面积仅有14平方公里,战前常住人口仅1万人的小镇就损失了多到已经没有人去统计的士兵数量的话。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相同级别的损失也会出现在其他同等烈度的交战中,甚至于其他战线的乌军损失还可能更高一些。
要知道乌军在苏勒达尔面对的仅仅是俄军的瓦格纳雇佣兵,是一群由退伍兵、他国士兵与参战赎罪的罪犯组成的部队。综合作战能力虽然优于一些国家的正规军,但和俄军自己的正规部队以及卢顿两州的正规军相比还是要差一点。
如果连瓦格纳都能给乌军造成巨大损失的话,那在其他战线上面对俄军的乌军部队,其战况恐怕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而当这些兵员损失也开始累积起来的时候,乌克兰作为主权国家的运作体系也就难以继续维持下去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的运作体系是需要适配本国适龄人口,也就是劳动力人口的。
俄军瓦格纳雇佣兵
举一个种地的例子,种地并不仅仅是农民将种子种到地里,而是有的人需要种地,有的人需要生产化肥,还有人需要生产化肥所需要的原料等等。这些劳动力人口就像一个个齿轮一样维持着种地以及整个社会机器的运作。
当然,这一体系并不会与人口完美重合,而是会为一些必要但又无法进行社会生产的组织留出余量,例如军队等。通常情况下,这一余量数字大约是适龄人口的1-2%。
也就是说,一旦一个国家因为某些原因损失了超过2%以上的适龄人口,那么这一社会机器就会因为缺少齿轮而出现运行问题。
比如种地的人被征兵了,那么就算化肥再多,地里也长不出粮食。而产化肥的人被征兵了,粮食就会因为没有化肥而产量骤减。如此类推,最后所有环节都会出问题,以至于征兵本身也难以为继。
瓦格纳雇佣兵合影
乌克兰目前所处的正是这样一个状态。作为一个战前人口4300万人的国家,在失去了东部四州的近1000万人口以及因为战乱而导致的人口流失,今天的乌克兰其可调用人口大约在2300-2500万之间。按照2%余量人口计算,乌克兰可接受的最大损失仅有不到50万,而1.4亿人口的俄罗斯则是280万。
即便乌克兰与俄罗斯打成1比1的交换比,乌克兰也不可能承受得住280万人的损失。更不用说现在俄乌交换比是1:10了,苏勒达尔战斗就是一个例子。
可以说,随着乌军有生力量被大量杀伤,即便基辅能够获得来自整个北约的援助,整个俄乌冲突的战局也依然在向着对乌克兰不利的方向倾斜。而到了那时,整个基辅政府也将彻底失去继续与俄罗斯正面冲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