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束了79年的中越边境战争之后,接下来的10年时间里,双方在渭川前线的战斗也开始进入激烈阶段。
越军在河江省和宣光省(我方为老山前线)集结9个主力师把守,企图以此占领中国领土。然而,就算越军万事俱备、汲取之前的惨败经验,也无法忽视中国军队炮火带来的惨烈。据越军原313师信息兵麦文团(Mai Văn Tuấn)和杜家腾(Đỗ Gia Thắng)回忆:中国军队的炮火倾泻如雨,战士们只能蹲在悬崖边,一旦出现或露头,就会立即死亡!
一、越南老兵回忆
据越南劳动报采访越南老兵麦文团和杜家腾报道,渭川前线的凶猛程度,远远超出任何人的想象。作为越军313师的信息兵,他们似乎更加深有体会。下面针对两人在渭川(老山)前线的回忆记录下那些激战凶猛的日子。
每年的7月12日这天,对所有参加过渭川作战的老兵来说,都十分难忘。因为这不仅是一种对此前作战的回忆,更是对那些在这天逝去生命的战友缅怀。不得不说,有战争的地方就有牺牲,不论是敌我双方,作为普通士兵,这都是无法避免的。
关于战斗的激烈程度,相信除了奔赴在前线的士兵之外,最深有体会的就是信息兵。
1982年9月,渭川前线的战斗正处于最激烈阶段,313师接收到作战任务,即刻前往河江前线。
据麦文团回忆,他的身份是信息兵,虽然看似不用冲锋陷阵,但是却是最危险的。因此也被称为“危险信息士兵”。
具体的“危险”表现还要体现在战场上特定的环境下。由于信息兵需要在身上携带信号收发器,随时向指挥所发出信号,所以很容易让对方发现自己的坐标位置,并且倾泻炮火。
麦文团回忆称:
“每当我们发出信号时,敌人完全可以根据追踪定位坐标,虽然不是精准到一米,但是炮火的范围内却有我们的部队,这无疑是让所有信息兵惶恐的地方。”
对此,信息兵们携带的信号收发器并非是24小时全部打开,每天会固定在3个时间内进行沟通,这也能够保证信息兵的安全性。不过,战场上很多事情非常突然,这个时候,每个人都提心吊胆,几乎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
据其回忆,当听到“砰”的爆炸声时,意味着子弹刚刚离开枪管,距离还很远,但是只要听到头顶上的呼啸声,那就是子弹划破空气的声音。
“有一次,我们听到嘶嘶的声音,大家相互喊叫着躲起来,就在没几秒钟的时间,子弹就落了下来。等到烟雾消散,幸运的是我和几位战友活了下来,可是躺在自己旁边的战友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在两人看来,中国炮兵打击的程度太精准了,没有哪个人是不害怕的。
1984年6月30日,越军313师、314师和第356师接到命令,开始向渭川前线集中兵力。与此同时,越军第二军区下令,停止所有使用的无线电台,所有信息兵收发器关闭,各前沿部队严禁向中国军队挑衅,炮兵也不准向“敌人”开炮。
一时之间,整个渭川前线出奇的平静,仿佛进入了“停战状态”。然而,面对这种极其不正常的情况,解放军不知道是如何精准预判,直接朝着越军埋伏的地方开炮。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炮弹如雨水般倾泻,越军只能够蹲在悬崖边,不敢轻举妄动,一旦出现或露头,就会立即死亡。但是这些是避无可避的,在炮火声戛然而止时,很多越军士兵牺牲。
令越军想不到的是,短短三天的时间,中国军队就向渭川地区发射了10万多发炮弹。
而正是因为这样的作战环境,让渭川前线的信息兵练就了一种“本领”,听炮弹声判断炮火的远近程度。
二、越军炮火不少,为什么被中国炮火反压
严格意义上来说,两山轮战的激烈战斗更像是一场双方炮火的比拼。据了解,在渭川前线,越军炮兵参战兵力达到15个营,180门火炮。而中国军队炮兵参战规模约22个营,244门火炮。仅从这一点来看,双方之间炮火数量差距并不是太大。
从火炮质量以及越军装备来看,得益于苏联方面的援助以及缴获抗美期间的部分先进装备,越军的122毫米40管BM-21“冰雹”式火箭炮性能要明显优异于中国军队。
如此性能装备之下,越军炮兵却兵败如山倒,更是在中国军队炮轰下不敢露面,实在是令人费解。
不过,细细分析之下,并不难发现,越军炮兵的战败离不开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越南国内无法自行制造大口径炮弹,只能依赖于苏联方面的援助,这也导致在双方作战期间,越军的炮弹一直无法完成补给。
两山轮战初期,越军还能够靠着所剩不多的库存与解放军炮兵一较高下,然而,随着战斗的持续,在解放军有意为之的“拖延”下,炮弹数量严重不足的越南,只能够限制大口径火炮的发射,并改用3发122毫米炮弹。
这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在强大的解放军炮火面前,越南炮兵只能甘拜下风。
两山轮战期间,中越双方炮火比拼最明显的一役无疑是越军的“北光”计划(7.12大战),越军第二军区提前2个月东拼西凑的凑齐了10万发大口径炮弹,企图发起一场师级规模的反攻作战。
然而,解放军集中老山地区所有炮群,命令师属坦克营一字排开,展开火力封锁。随着火力的猛烈,前仆后继的越军在激烈的火力封锁下,几乎被解放军死死压制在了前沿300米处。彼时,漫天的炮弹炸出3道防火墙,大地上一片硝烟四起,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越军无法前进一步。
直到中午时分,解放军40师炮兵团(加强)12个炮连10000多发炮弹全部打完。此时,越军方向的炮火也停了下来。眼见双方火力暂停,大家都明白,谁能够第一时间补给弹药,谁就能够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
为了抢运弹药,解放军军区几乎动用了全部的军车,另外还有地方800多辆地方车辆,大家自发组织的为前线炮兵运送弹药,方便给越军送去“礼物”。
下午1时,解放军增援炮弹如期而至,炮群再次集中火力猛轰164高地,顿时,猛烈的炮火倾泻而下,仅仅15分钟的时间就将164高地重新夺回。
整整一天的时间,越军被阻击在松毛岭一线阵地以外,几乎寸步难行。而阵地前沿,3000多具(也有说3700)越军的尸体横七竖八的留在阵地前沿。
越军因为伤亡过大,不得不退出此次的反扑行动。而这一天,解放军炮兵消耗的炮弹就达到了3400多吨。不过,很多人在战后也提出疑问,为什么会用这么多的炮弹来阻止越军反扑。彼时,14军40师师长刘昌友却回答:
“我宁愿用2万发炮弹来减少1个解放军战士的伤亡。”
除了炮弹数量解放军明显优于越军之外,另外一个让越军炮兵战败的原因就是缺乏技术优势。
众所周知,炮火不仅要足,而且还要精准。这样才能够不浪费一点资源,而想要让越军变得毫无招架之力,最主要的就是先打掉敌人的火炮。
1984年,中国进口了2台“辛柏林”炮兵侦察雷达。而其中的一台被配属给了昆明军区炮兵仪器侦察营,用于两山轮战中精准打击越军炮位。
在这一“秘密武器”的帮助下,解放军精准的预测了越军炮位,并且借此机会干掉了大量的越军火炮。
另外,除了这些方面的原因外,解放军炮兵之所以能够击败越军炮兵,最后一个原因自然是解放军炮兵战技术水平更高。
所谓熟能生巧,在足够的炮火支援下,解放军炮兵营的士兵自然能够在战场上打的越来越好,而至于炮弹数量少,一天打不了多少的越军,技能方面当然比解放军炮兵差得很远。
据越军战俘交待:
“你们的大炮太厉害了,很多我们的士兵就是被你们的大炮给震死了。”
解放军的炮火占据了优势,不论从大口径火炮,还是炮弹的数量以及炮兵的技术,都让越军炮兵望尘莫及,也让其在后期的老山作战中十分畏惧。
10年两山轮战,解放军充分的利用火力优势,集中火力打击主要目标,以准确、迅速、猛烈的火力歼灭越军有生力量。不仅让越军不敢轻易反攻,而且也让越南看到了中国的决心。
值得注意的是,解放军的猛烈炮火,无疑成为越军从领导到士兵最深刻的记忆。不论是高层老兵的回忆,还是信息兵的惊叹,在他们眼里,从未见过如此猛烈的炮火。不得不说,中国军队选择用炮火牵制越军,令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的做法,不仅减少了士兵的损伤,更让越军意识到中国军队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