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永远不能忘记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家乡。
无论走得多远,家乡都永远是游子心中最大的牵挂。
唐诗中,怀乡诗很多,我们今天就走进这些诗篇中,来感受一下思念的滋味吧。
《静夜思》李白 〔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6岁的李白,远游扬州。
在一个明月高悬的秋夜,住在旅舍里的李白面对这一轮圆月,油然而生思乡之情,写下这首名垂千古的佳作。
一个独在他乡的人,在这个静静的夜里,四周悄无声息,李白的寂寞和孤单是可想而知的。
这时候,他肯定是没有睡意的。
抬头的不经意间,他看见了天空中那一轮月亮,朗照着神州大地,也照亮了他的窗户。
月亮洒下了满地银光,就好像是给地面撒上了一层白霜。
这不由得使诗人想起久别的故乡来,此刻定是也沐浴在这柔和的月光里吧。
那久未见面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故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可还是当初的样子。
往事像潮水般涌上心头,泛起阵阵波澜,一种从未有过的想念包裹住他,让他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李白把头渐渐地低了下去,陷入了无尽的沉思之中……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17岁,就独自一人在外漂泊。
他在异乡,本来就孤孤单单、举目无亲,够凄苦的了。
一到重阳佳节,人家都团团圆圆的。
王维一看到这场景,就更加想念家里人了。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往年家乡兄弟们一起过节,身插茱萸,登高望远的情形还历历在目。
那时候大家过得是多么的快乐啊!
没想到这个九月九日,自己却作客他乡,不能和大家一起去做那些事情了。
王维心想:兄弟们此刻一定是登到了山上,只可惜少了我一人啊!
《杂诗三首·其二》王维 〔唐代〕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安史之乱,令王维隐居数年。
久居他乡,忽然有一天,他乡遇故知,就有了这首诗。
是写他在问询旧友:
朋友啊,您是从咱们家乡来的,定然是知道家乡的人情世态的。
这人情世故,估计讲个一天一夜也未必讲得完吧。
所以王维并没有让朋友讲这些,而是继续问道:
您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那株梅花开了没有呢?
王维没有问故乡的山水田园、亲朋好友,只问了一树梅花,那么,是不是王维故乡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不值得怀念呢?
当然不是了!他也怀念这些,故乡的所有的人和物都是他所怀念的。
只不过,他把这一株寒梅化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在这一株寒梅身上,寄托着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正因如此,这首诗成为怀乡诗中深为读者喜爱的优秀篇章。
《枫桥夜泊》张继 〔唐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安史之乱爆发,很多文人都逃到江、浙一带避乱,张继也是其中之一。
某个秋天的夜里,诗人把船停在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的景色想来是清幽美丽的吧,但张继却完全没有这样的感觉,他的眼里见到的是一片凄清与悲凉。
月亮渐渐落了下去,江面上一片清冷,耳边响起一声声乌鸦的啼鸣。
江边的枫树模糊地出现在眼前,渔船上,与张继相对的,只有一点渔火。
流浪的人啊,在这样的夜晚是无论如何也睡不着的!
故土之念,家国之忧,令无处归去的张继愁怀难遣,辗转反侧。
直到半夜里,他还听得到苏州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在敲响,无法安眠。
《次北固山下》王湾 〔唐代〕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这首诗抒写了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
青山之外,绿水之间,王湾坐着船到江南去。
他的眼前,这一处江面十分开阔,江水很深,都涨得跟江岸差不多齐了。
和风吹拂,船顺风而行,帆高高地挂起来,看起来很是壮观。
残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却已经喷薄而出。旧年尚未逝去,江面上已经呈现出一片春意。
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从天空中飞过,是要去洛阳吗?
大雁啊,你们能不能帮我带一封家书,捎去我对洛阳家人的问候?
人在他乡,神驰故里,这种淡淡的乡愁,不单王湾在这首诗里写过。
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定是也都藏着这乡思吧!
鹊桥仙 七夕》 一夜雨堕, 七夕又至, 周遭烟霭雾锁。 鹊桥天汉今夜合, 织女牛郎不相隔。 心回少我, 老院旧错, 娘亲膝上横卧。 千言万语复谁说, 后夜雨纷纷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