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展」最后三天!中国青铜器之乡的宝贝,即将告别杭州

文博谈文化 2024-03-20 02:52:36

杭州历史,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精彩瞬间:新石器时代,良渚玉器惊艳世人;吴越国时期,越窑青瓷独步天下;南宋一朝,官窑瓷具精美无匹……

但是,细究之下我们就会发现,在新石器时代与铁器时代之间,杭州的青铜时代,毫无存在感。直到今天,杭州地区出土的三代(夏商周)青铜器乏善可陈。可放眼中国,以至世界,青铜时代的魅力,绝对是无与伦比的。

刚好,这次在临平的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正有《繁简之间:宝鸡出土青铜器纹饰艺术展》,其精品非常之多,借此,杭州人民颇可一窥中国青铜时代的荣光——不过只剩最后三天,想看的要抓紧啦!

商晚期,子就方鼎,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壁刻铭文:子就。

宝鸡,是我国西北的一座古城,位于古都西安与河西走廊之间。

商代后期,古公亶父带领周人,辗转迁徙,来到周原(今宝鸡岐山、扶风一带)。此后,周人在此繁衍生息,渐渐有了与殷商分庭抗礼的实力。宝鸡,是周王朝的发祥之地。

而在周人迁都丰、镐之后,宝鸡与丰、镐可谓是咫尺之遥,因此,在今天的宝鸡地区,居住着大批西周贵族——

自商代晚期至西周末年,宝鸡,汇聚着中国青铜时代的精华。

西周,单父丁卣,现藏渭滨区博物馆。器表的各类神秘纹饰,与商代青铜器上表现神秘气氛的“神兽”一脉相承。

公元前771年,来自西北的游牧部族——犬戎,一举攻入镐京(今西安西部),西周灭亡。次年,周幽王之子——周平王,带领周王室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从此,历史进入了东周时期。

不久后,秦国开始崛起于帝国西陲,并选择定都雍城(今宝鸡凤翔)。此后的300多年里,雍城一直是秦国首都,直到商鞅变法、迁都咸阳。而在迁都咸阳后,雍城依然居住着大批秦国贵族——可以说,宝鸡同样也是秦国的发祥地。

战国,秦扁壶,现藏眉县博物馆

宝鸡到底何德何能,可以成为周秦两代的发祥地呢?其实,只要翻开地图,便一目了然。

宝鸡地处中原与河西走廊之间,是关中平原的西大门。当年,青铜冶炼技术的传播,经新疆、出河西走廊后,便到了宝鸡——因此,这里比其他地方更能享受到青铜带来的进步与文明。

西周,云雷纹带盖簋,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介绍完地理、历史背景,我们不妨来看看展览的看点。

本次《宝鸡出土青铜器纹饰艺术展》,由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牵头,扶风县博物馆、岐山县博物馆、渭滨区博物馆等宝鸡各区县级博物馆的精品文物,悉数到馆。国家一级文物,就有30多件/组!

就冲这精品文物的数量,这展就绝对值得看,毕竟,错过等多少年,我可没法说——

西周,艺驭觥盖,现藏扶风县博物馆

那么,对于本次展出的器物本身,有哪些值得看的亮点呢?

1.青铜纹饰

本次《繁简之间——宝鸡出土青铜器纹饰艺术展》的主角便是青铜器上或繁或简的纹饰。

蛇、鱼、鸟、虎等现实中能见到的动物,龙、凤等神话中的动物,还有象、貘等商周时期活跃在关中、今天却已不见踪迹的动物……它们,都是商周时期人们着力描摹的对象。而出现在青铜器上的它们,形象各异、功能不一,对照着看,便可见到时代演进与社会风貌变迁的线索。

西周,公臣簋,现藏岐山县博物馆。器物纹饰简洁规整,显示出周代礼乐制度建立起来以后的那种规范气象

西周,母子虎,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在动物形象之外,云纹、雷纹、涡旋纹、窃曲纹等不同的纹饰,与画面中的主角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青铜画像。

西周,重父乙卣(纹饰局部),现藏渭滨区博物馆

春秋,龙纹圆鼎(纹饰局部),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西周,重环纹圆鼎(纹饰局部),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在这些基本元素、纹饰图案的基础上,商周先民们逐步创造并完善了“三层花”的工艺。

在一件青铜器上,以云雷纹、卷云纹等纹饰衬底,作为整个画面的背景,这是第一层;在衬底之上,浮雕出主体的造型(多是那些大眼睛的怪兽),这是第二层;主体的造型完成后,再于其上以细线凿刻出耳朵、尾巴、身体等的细节,这便是第三层——如此一来,整件器物上的纹饰,由内而外,有了立体感与纵深感,体现出鲜明的主次关系。

这种工艺,为后来的汉画像石等艺术品所沿用,成为经典传统工艺。

西周,伯各尊,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以“三层花”为代表的纹饰,繁复而不冗杂,是商周青铜纹饰的巅峰之作

本次展览中,伯各尊、何尊(复制)等器物,都是这种精美工艺与繁复纹饰的典型代表。

2.青铜铭文

青铜器最初被称为“吉金”,而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则被称为“金文”。宋代以来,金石学大盛,青铜器铭文的研究,已有千年历史。

而对于博物馆里的这些商周青铜器,我们在命名时,便会考虑铭文。比如下面这件青铜鼎,形状方正,为方鼎,内部刻三字:白乍宝——白、乍为通假字,转换成标准文字便是——伯作宝。也就是说,出资铸造这件青铜器的,是这位伯(伯当为爵位)。既然器物为伯(爵)所作,故这件器物便被命名为伯方鼎。

西周,伯方鼎,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鼎内壁可见铭文:白(伯)乍(作)宝

本次展览,馆方策展重在青铜器的纹饰,对于青铜器上的铭文未加解读。

但是,对于3000年前的这批青铜器而言,器物上的文字,价值千金。尤其是,本次展览中还有那些刻了一两百字的西周青铜器,这简直是珍宝啊。

西周,九年卫鼎,现藏岐山县博物馆。内壁刻大量铭文。

青铜器的铭文,除了直接表示文字的意义之外,还隐藏着其他的历史信息。比如,商周青铜器上的“亞”(亚)字,经常成为全部铭文的外框,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张光直认为,这个“亞”,最初是商代明堂的样式,当时的明堂,四周各植一树,因而也就凹进一角,成了“亞”的形状。因此,刻有“亞”字的这件器物,可能和祭天的明堂有紧密的联系。(说法见《中国青铜时代》)

西周,亚鼎,现藏岐山县博物馆。内壁刻铭文:亚。

青铜器的铭文,在记录历史信息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汉字演变的脉络。

比如万甗内壁的“萬”(万)字,虽然和繁体字的“萬”有一点点相像,但无论怎么看,都更像是一只随时会蛰人的蝎子。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最初的“萬”(万)字,是代表着当时漫山遍野、随处可见的毒虫呢?

西周早期,万甗,现藏渭滨区博物馆

“萬”字字形的演变,来源:象形字典

本展带铭文的器物众多,精妙之处,足够我们玩赏终日!

而所有的铭文中,最重量级的,无疑是何尊(复制)上的“宅兹中国”——毕竟,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中国”二字!

西周早期,何尊(复制),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3.青铜器铸造技艺

除了青铜器的工艺、纹饰与铭文,铸造技巧同样吸引人。

比如,商周时期常用的合范铸造法,把一件完整的器物,分解成(对称的)几部分,每部分各制一模,然后,在浇筑时将几个模具拼合在一起,合范铸造。

西周,共庚父丁尊,现藏渭滨区博物馆

青铜器表面上合范铸造痕迹的详细解读

合范铸造,在制范时,由于不同范的制作可能出自不同的匠人之手,相互之间或多或少会有不一致处,同时,在合范时由于拼合角度不理想等原因,在青铜器物上便会留下错位、大小、图案不一致不对称等痕迹。

上图这件共庚父丁尊,我们对照原物与展板上的说明,便能看到当初合范铸造的痕迹了……

西周,申父盉,现藏扶风县博物馆

展览小贴士:观展指南

【展览名称】繁简之间:宝鸡出土青铜器纹饰艺术展

【展出地点】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临平博物馆)东馆

【展出时间】2022年5月10日-8月15日

【推荐指数】★★★★☆

【关键词】中国青铜时代,宝鸡,西周,金文

【建议时长】1.5-2小时

本次展览自5月中旬至今,已近3月,下周,这批来自宝鸡的青铜器瑰宝,就将告别杭州。

最后三天,想看的各位,调好闹钟,赶个早,坐上地铁去临平,好好看它半天吧!毕竟,错过可能要等N年,也可能就是永远了。

西周早期,虎面当卢,现藏渭滨区博物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