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变盘了,人民币汇率开始贬值,港股大跌。
3月22日,人民币汇率突然贬值,离岸和在岸汇率均创4个月以来新高。
在岸汇率突破7.2的交易平台,大跌近300点,盘中一度贬值2.2273。
离岸汇率突破7.0-7.2平台,大跌近400点,盘中一度跌至7.2618。
更关键的是,人民币汇率开始波动了!
前两三周,人民币汇率太稳了,从图形上看全是小K线,也没有太大的波谷和波峰,每周上下波动幅度都只有100点左右。
相比以前,平稳时期的人民币汇率每天的波动幅度都有200-300点。
今天,人民币汇率终于开始波动,波动幅度达到400点,是之前的4倍。
另外,受汇率影响,股市也大幅下跌,尤其是港股跌得更惨。
其中,沪指下跌1.4%、深成指下跌1.7%,创业板下跌1.8%,香港恒生指数大跌3%。
人民币汇率发生了什么?
1、市场角度:人民币中间价
人民币中间价汇率调贬62个基点,创一个多月来最大。
这什么意思呢?
过去一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一直是稳定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工具。
之前人民币汇率急剧贬值的时候,人民币中间价是逆势“硬扛”,跟“理论值”偏离幅度高达1000点。
目前,央行也通过中间价稳定汇率,这就是近期人民币汇率窄幅波动的原因。
这就是“控盘”。
今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调贬,虽然幅度并不算大,但是相比人民币汇率失去波动时期,还是有明显的区别。
这种调整,不管监管机构真实意图是什么,市场就会解读成,或许要允许人民币汇率“贬值”了。
因此,人民币汇率就开始调贬了。
2、政策和情绪:避险。
中美关系仍然是影响市场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任何风吹草动,任何不好的消息,市场就会避险,人民币汇率就会贬值。
所以,大家只要看见人民币汇率突然贬值了,先上网搜一下新闻,是不是美国那边又整什么幺蛾子了。
这次汇率突然贬值,也不例外。
美国当地时间3月21日(周三),美国印第安纳州共和党众议员Victoria Spartz与加州民主党众议员Brad Sherman提了四项法案。
有几个关注点,首先是这个议案太激进了,禁止美国指数型共同基金投资中国的股票,取消对中国股票的税收优惠,以及限制受制裁的企业进入美国资本市场等等。
其次,这是美国跨党派搞的议案,共和党和民主党都参与了,因此有一定的几率进入立法程序。
当然,短期来说,无论它能不能进入立法程序,只要这个事儿出现了,就会激发市场避险情绪。
结果就是,美元指数上涨,人民币等非美货币下跌。
当然,一方面由于人民币前一段时间太平淡了,市场也有需求突破狭窄的交易范围;
另一方面,中国也是事件的主角之一,直接受到影响。
因此,相比其他货币,人民币的贬值幅度就更大一些。
3、供需角度:人民币有贬值压力。
一般来说,要用经济基本面来谈汇率,那么时间跨度至少得3年以上。
当然,经济数据的消息除外,它本质上属于情绪的冲击。
短期内,看货币的基本面,最好关注流动性,因为它直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需。
我们的货币政策如何呢?
大家经常关注的信号有“降息”。
当然,除降息之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央行资产负债表急剧膨胀,并创历史新高。
截至2023年末中国央行总资产45.7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相比2022年扩表约四万亿元。
仔细看结构,其实主要就是MLF扩张的厉害。
之前都是1800亿左右,但是去年搞了2.5万亿,一下子增长了10几倍。
如何理解?本质上就是QE。
MLF是什么?
央行给商业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为啥需要MLF啊,因为他们的流动资金都去认购城投债,以及其他国债去了。
结果就是,国债发出去了,但是央行基础货币扩大了。
虽然央行没有直接买国债,但是它只是借助商业银行这个渠道而已。
行者孙,者行孙,变一变,都认不出它是孙行者了?
也就是说,这是直接向市场注入货币供给了,肯定直接冲击汇率。
事后回过头看,为啥2023年人民币汇率就是止不住贬值呢,关键原因在这儿呢。
立足当下,这个趋势仍然没有改变。
为啥?因为我们的融资压力太大了。
地方政府债务到期了,需要融资,不说还本,单单利息就高得吓人;
经济要发展,无论是基建投资,还是其他产业投资,还是得靠债务拉动,也需要融资。
根据税收、财政收入等等体量相比,这些融资数据加起来,高得吓人。
这融资,甚至都不用经过“市场”,不担心融不到资,直接“内部”就搞定了。
当然,这个代价就是,汇率贬值压力加大。
最后,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可预见的未来,监管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态度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不乐意看见其贬值,一旦超出“正常”范围,一定会出手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