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国产075型两栖攻击舰首次试航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这标致着中国海军距离拥有自己的两栖攻击舰,距离更上一层楼的超越地平线登陆能力已经近在咫尺。
两栖攻击舰用途非常全面,前沿部署、两栖作战、当指挥中心、彰显军力、和平时期救援等等,几乎是各海军大国的标配。有意思的是,中俄反倒成了最后拥有两栖攻击舰的大国。075试航前不久,俄版两栖攻击舰23900型也已开始建造,今天北国防务继续来说说23900。
△23900型开工仪式上披露的舰艇效果,该图明显进行了“萌化”俄罗斯似乎还不大想让人看到其真实外形
7月23日,俄海军23900型通用登陆舰/两栖攻击舰首舰“伊万·罗戈夫”和2号舰“米特罗凡·莫斯卡连科”,同时在克里米亚的海湾造船厂开工建造。据俄塔社最新报道,2艘舰计划分别在2025和2027年服役,至于能否准时服役就难说了。部署方向,2艘舰应该会部署在需求较为突出的黑海舰队或太平洋舰队。
关于俄军是否需要两栖攻击舰以及建造地点的选择,北国防务在开工之前的文章已经介绍过。答案是肯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俄军都需要这样的舰艇。
△俄军当年选中法国“西北风”,除俄法关系特殊,“西北风”本身应该也得到了俄军认可
总体来说,目前外界对于俄军新造23900型所知有限,仅有的信息只能从零散披露的图片中挖掘:
2020年1月,23900型首次亮相,彼时普京赴塞瓦斯托波尔考察黑海高等海军学院,期间俄海军举办了一场俄海军未来发展的展览。23900型在展览中首次亮相,公开的外形图片和吨位(满载排水量25000吨)数据来看,它与法国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十分相似;展览图片还披露了另一个重要信息,即23900型的设计单位为泽列诺多尔斯克设计局,而非实力更强的其它老牌舰艇设计单位。
2020年5月,俄军正式签署采购2艘23900型的合同,2艘23900型的造价约为1000亿卢布(约合96亿人民币)。
2020年7月,23900型正式开工,开工仪式上有两幅图片体现了舰艇外形:其一,开工仪式背景板上的3D效果图,但这张图显然是经过“萌化”处理的,更像是刻意不让人看出舰艇的实际外形。之所以如此,可能舰艇仍在设计当中尚不是最后状态;其二,舰艇的开工铭牌,一般而言,这个铭牌是基本上能够反应出舰艇最终轮廓的。
△2020年1月,俄海军向普京展示的23900型,这是该型舰首度为外界知晓
从开工铭牌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即23900型计划采用与“西北风”一样的吊舱式电力推进装置,这种动力集推进和操舵功能于一体,可以省去传统舰艇的轴、舵系设备,将大大优化舰艇空间。对于追求内部空间的两栖舰艇,这是非常受用的,因此这种设计已成为“西北风”等欧洲系新一代两栖攻击舰的标配。
相似的动力,再加上铭牌中23900型与“西北风”神似的轮廓、吨位,可以肯定的说,俄23900型很大程度上就是照着“西北风”设计的。对于没有两栖攻击舰实用经验的俄罗斯而言,这是一条短平快的道路。
△从开工铭牌(上图,中图为原版“西北风”开工铭牌)可以看出,23900型使用了和“西北风”一样的吊舱式电力推进装置(下图)。既然要照着“西北风”来造23900型,那这个也就不得不学,否者改动太大。技术具体哪来是后续建造值得关注的点,甚至可能给自己“埋雷”
那为什么照着“西北风”设计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俄罗斯几乎拥有“西北风”的图纸,而且是非常详细的设计和(至少半套)建造图纸。
俄毕竟是军事和军工强国,向法国求购“西北风”并非简单买买买,而是从使用和发展军工两个角度着手提出需求:
使用方面,俄要求“西北风”要能够满足在俄罗斯气候条件下的使用,以及满足容纳俄制舰载设备、直升机的需求,这已经涉及舰艇的大幅度修改,也就是说俄方直接参与了舰艇修改设计;军工发展方面,俄提出了两步走策略,其一先参与“西北风”的建造,然后在购买2艘的基础上再引进生产2艘,最后因为合同取消,引进生产虽然告吹,但俄船厂已经实实在在的造了半条“西北风”(舰体后半段)。△波罗的海造船厂为“西北风”级建造的后半段船体(上图),这让俄船厂接触了“西北风”的建造技术。此前为了适应俄制舰载设备和直升机,法国人已经对“西北风”进行了优化设计,下图原计划用于“西北风”的卡-52K
可以说,俄军最终选择现有的23900型设计,某种程度上等于将法国“西北风”级“国产化”。再换句话说,法国人几乎是当“雷锋”倒贴钱给俄罗斯人送图纸、帮设计、教制造,都到在这份上了不要白不要(详情见文末链接)。
当然,俄军工应该也不至于就直接照着法国人的图纸依葫芦画瓢,而是会结合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据俄塔社最新报道,经过设计“调整”,23900型的吨位已经从年初的25000吨提升到了30000吨,能够搭载16架重型直升机或攻击/侦察无人机,以及1000名海军步兵。
△如果选用俄军工自己的设计方案,研制周期和更种风险都很难控制
一款大型舰艇的设计无疑需要有设计方的技术实力支撑,也需要进行各种试验。相比涅瓦设计局和克雷洛夫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在展会上高调展示的型号,承担的风险和投入的资金都要小的多。这或许也解释了俄军为何不选择实力更强的涅瓦局或克雷洛夫中心,却找了泽列诺多尔斯克设计局,毕竟修改图纸的难度还是比全新设计舰艇简单些的。
此外,“西北风”的“模块化”建造方式代表造船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于俄造船工业也是一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