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小香葱”带动“大产业”

嘉祥说农业 2025-01-03 12:37:12

眼下,正值香葱上市。新洲区李集街河头村各大香葱加工贩卖点里,不少人正忙着接收地里刚采挖上来的小香葱,只见村民手脚利落地对香葱进行剔土、清洗、捆绑、装车,不到一会儿就装了满满一车。

河头村位于李集街正南部,是李集街最早开始种植香葱的村庄,村里超过九成的农户都种植了香葱。据《新洲县志》记载,李集香葱可追溯至明代洪武年间,河头村种植香葱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在村委会委员陈华兵的记忆中,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就在大量种植蔬菜了,到了九十年代,村里还建有一个大楼,作为蔬菜批发市场,那时候每天有大量的批发商过来运菜,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贩卖点也进行了提档升级。现在村里已经形成了“早春茄果,夏季瓜果,秋冬葱蒜”的种植模式,“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村里的农户根据季节农时和市场需求种植蔬菜,并负责采挖收割蔬菜,合作社则负责联系销路,将收到的蔬菜进行清洗、捆绑、装车,卖到批发商手中。

河头村蔬菜种植的范例很快带动了周边村子,李集村、大游村、李寨村、张集村、徐沟村、新河村等村也开始大量种植小香葱,逐渐形成了连片的李集香葱种植区域。该区域位于倒水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为由倒水河改道形成的潮泥砂土,土壤肥沃,土层松厚,富含铁、硒、磷等有机物质,透气性好,有利于香葱根的发育和养分的吸收,形成李集香葱“两短、一硬、一香”的特点。2015年,李集香葱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和起步早的河头村不同,到2022年,新河村才真正实现小香葱的规模化种植。2021年,返乡退役军人陈利臣当选为新河村党支部书记,了解到村里有大量闲置地,他以翻耕村内闲置土地为契机,引导村里能人成立了武汉昕和勋种植专业合作社。除了翻耕闲置地,合作社还从村民手中流转了大量土地,快速实现了蔬菜的规模化种植,村民不仅可以拿土地租金,还能在合作社打零工。

最初,新河村的蔬菜种植主要是露天种植,在区、街、村乡村振兴财政衔接资金的帮扶下,村里先后投入200余万元资金,建设配套蔬菜园区大棚设施和排灌系统,不断完善产业基础设施。

有了基础设施,村里就能根据市场需求种植反季节蔬菜,发展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主的绿色循环农业。新河村先后尝试了种大白菜、中药材、葡萄等多种作物,效益都一般,最终选择了小香葱种植为主,并根据市场需求种植薯尖、空心菜、四季豆、玉米、白萝卜等各类蔬菜,进行“产、供、销”一体化“订单式”种植。

“我们目前已经形成了露天种植和大棚种植两种模式,露天种植大多是腌菜类,销量稳定。大棚种植,我们也初步形成了订单式种植模式,但目前收到的预定订单还不够多,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拓展销路,实现品种多样化,种植规模扩大化。”武汉昕和勋种植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张英说道。

蔬菜价格浮动大,每到大量上市的时候,就卖不出好价格,影响了合作社和村民的收入,而蔬菜的成熟日期没法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整,到了成熟季必须采挖,新河村一直在考虑筹备冷库的建设,有了冷库,就能将采挖好的蔬菜放到冷库中储存,到行情好的时候再往外销售。

“下一步,我们将争取上面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继续完善蔬菜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蔬菜大棚还有冷链储存和运输,增加蔬菜产值,更好地服务合作社和村民。”陈利臣说道。

近年来,李集街道重视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盘活闲置土地,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产业,促进绿色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打造集生产、加工、休闲、旅游和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巩固壮大村集体经济。从一个村庄到数十个村庄,从几十亩到5000亩,香葱成为了李集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李集也成为了武汉地区香葱主要销售集散地之一。目前,李集香葱种植面积稳定在5000多亩,年产4500万公斤,畅销于北京、上海、南京、浙江、杭州、长沙、河南等城市及武汉周边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

来源: 武汉广播电视台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