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妃们的生活状态:饶是锦衣玉食,到头来还是孤独终老

左都御史有料 2023-11-01 09:28:00

清代皇帝去世后,后宫尚在人世的妃嫔们是如何度过晚年的?她们是继续留在宫里生活还是随自己的子女出宫居住?本期内容,御史就与诸位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太妃、太嫔的地位比较尊贵

清代奉行“以孝治天下”的基本国策,嗣皇帝即位之后,往往会出于孝道尊封先帝的妃嫔,这个制度大约在康熙朝就形成了。

不过先帝的诸多后妃中,地位最高的仅有太后,不管是皇帝生母还是嫡母,只有生前当过皇后,那么就可以享受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相比较太后而言,太妃、太嫔们既失去了先帝的庇护与恩宠,也很难得到嗣皇帝的足够重视,无非就是地位从先帝的妃嫔转变为嗣皇帝的“母妃”,唯一能够享受到的荣誉就是政治地位得以抬升。

康熙皇帝后妃众多,他去世之后,后宫尚有很多妃嫔在世。雍正皇帝即位后,便对其中的一部分予以尊封。

比如雍正二年的时候,他给康熙朝的五位妃嫔晋升了位次,其中佟佳氏还被晋升为皇贵太妃、瓜尔佳氏被晋为太贵妃。

先帝妃嫔能不能晋升,取决于她们有没有生育或抚育过皇子,就以康熙朝后宫位次最高的佟佳氏而言,他之所以受到雍正帝的尊崇,主要是因为她曾抚育过幼年的弘历。而定妃、密妃之所以晋升,则是她们生育了皇子。

康熙朝在世的妃嫔数量较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康熙皇帝在世时虽然已经生育过皇子,但位次仍然很低。

雍正对此采取了一个办法,凡是生育过皇子的答应、常在,一律封为贵人。而且从雍正朝开始,前朝妃嫔的称谓正式得以确立,称其为“皇考皇贵妃、皇考贵妃”,简称皇太贵妃,太贵妃。

雍正由于在位时间比较短,仅有十三年。乾隆即位时,就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即康熙与雍正的妃嫔同时在世的情况。

乾隆对康熙与雍正两朝的部分妃嫔予以尊封,因由辈分区别,称康熙朝妃嫔为“皇祖皇贵太妃、皇祖贵太妃”,雍正朝妃嫔继续以“皇考”为前缀。

作为孙子辈的乾隆,为了体现孝道,将雍正朝晋升的五个贵人,全部晋为嫔位。

乾隆皇帝妃嫔数量仅次于康熙,但是他活了八十九岁,后宫妃嫔很多死在了他的前面,嘉庆亲政时,后宫已少有在世者。但也不是没有,其中的婉妃,当时已有86岁,她很幸运地被封为贵太妃。

此后的道光、咸丰以及同治三朝,对前朝妃嫔实行普遍的尊封,从而反映出皇帝对所有太妃嫔的照顾和恩典,而那些地位较低的妃嫔,只要寿命够长,经过皇帝的累世尊封,也会顺其自然达到高位。

太妃、太嫔的生活状态

嗣皇帝即位后,前朝所有妃嫔按定例要与太后一起居住。比如康熙即位后,太皇太孝庄居住在慈宁宫,太后居住在宁寿宫,故而顺治帝的四个妃嫔,便随太后居于宁寿宫。

不管是太皇太后还是太后,她们与皇后还是有所区别的,居住的区域较为边缘,也基本上不参加一般性的礼仪活动,出境率不高。

康熙皇帝去世前留下遗旨,嘱咐雍正让那些生育过皇子的妃嫔们,可以各随其子归养府邸,所以康熙朝的惠妃、荣妃、宜妃、成妃等均在雍正即位后,出宫随子居住。

太妃、太嫔出宫随子居住,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对于失去丈夫的她们来说,多少还能享受到天伦之乐。

然而乾隆即位后,就把康熙皇帝的规定给否了,雍正去世不久,庄亲王、果亲王就曾奏请各自迎养生母于府邸。

乾隆没有同意,他认为太妃一直居住在宁寿宫,尽管她们不是自己的生母,但从辈分上来说,仍属“母妃”,作为一国之君,理应奉养,况且太后独居宫中,如果两太妃出宫居住,势必让太后显得孤独。

乾隆时期,康熙、雍正两朝的太妃、太嫔仍居住在宁寿宫,从乾隆之后,也再未见有前朝妃嫔被儿子迎养府邸的记载。

乾隆是个出名了的孝顺皇帝,太后钮钴禄氏一直不太愿意居住在宁寿宫,觉得那个地方过于冷清。乾隆出于孝道,为太后营建了新的太后宫,即后来的寿康宫。

寿康宫完工后,雍正朝的妃嫔们也随太后移居寿康宫,而康熙朝的妃嫔因为辈分高于太后,住在一起多有不便,故而继续居住在宁寿宫。

道光以后,皇帝在位的时间都不长,父祖两辈太妃同时在世的情况比较普遍,因而形成定制,父辈妃嫔居住在寿康宫,祖辈妃嫔居住在宁寿宫。

俗话说一入宫门深似海,后宫妃嫔们在自己丈夫在世时也未必都受宠,丈夫去世后,又无法与子女一起居住,生活就更显得孤独寂寞了。

尽管她们作为先帝遗属,当朝皇帝的“母妃”,多少还能等到嗣皇帝的尊敬与孝养,但再优厚的物质生活和尊贵的政治地位,也无法让她们得到最基本的人伦之乐。

太妃、太嫔们如果有机会抚育皇子、公主,那么将是她们晚年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而且宫规森严,她们与子女的见面机会也不多,一般一年或几个月的时间才能见上一面。而那些未曾生育过子女的太妃、太嫔们,只能在深宫孤老等死。

1 阅读:470
评论列表
  • 2023-11-21 16:06

    明朝太妃呢?

    subian8 回复:
    明朝哪来的太妃?不是不管有没有子女一律都殉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