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机床行业发生了一场大变动。
曾经的“共和国工业长子”、全球机床行业销量冠军——沈阳机床,轰然倒塌,进入了破产重组程序。
消息一出,网友们炸了,各种说法层出不穷,有人扼腕叹息,感慨“国之重器”的陨落,也有人冷静分析,将其归咎于企业战略失误和市场竞争的残酷。
沈阳机床的经历,反映出中国机床行业发展的复杂状况,它既是时代的产物,也经历了时代的选择。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艰苦创业,到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再到如今面临的转型升级压力,沈阳机床的兴衰,恰恰是中国机床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沈阳机床的跌宕起伏
要理解沈阳机床的兴衰,就必须将其置于中国机床行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观察。
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时的中国各产业都需要得到发展,为了能够更快的建立起属于我国自己的工业体系,国家在“一五”计划期间,将沈阳机床厂列为国家重点项目之一,举全国之力打造以“十八罗汉”为代表的机床工业体系。
那时候,沈阳机床厂就像新中国的工业老大,承担着为国家工业发展提供基本设备的重要任务。
凭借着国家的大力支持和自身的不懈努力,沈阳机床厂不负众望,生产出了新中国第一台车床,为中国工业的起步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沈阳机床厂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吞并了云南机床和昆明机床,成为国内机床行业的绝对霸主。
21世纪初,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制造业迅速起飞,对机床的需求也跟着猛增,沈阳机床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历史机遇,开启了快速扩张之路。
2004年,沈阳机床先后收购了云南机床厂和昆明机床厂,这样就巩固了它在车床和镗铣床市场的领先地位。
2005年,沈阳机床瞄上了海外机会,成功买下了德国希斯公司,想通过这次收购学到先进的数控机床技术。
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让沈阳机床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销售额也水涨船高。
2012年,沈阳机床的销售额达到了180亿元,超过了德国和日本等传统机床强国,成了全球机床行业的领头羊。
不过,背后的现实却藏着不少隐忧,快速增长的同时,背后可能藏着很大的风险。
i5数控系统的豪赌
很多人将沈阳机床的衰落归咎于i5数控系统的失败,认为这是一场步子迈得太大的豪赌。
i5数控系统,是沈阳机床为了摆脱对国外技术依赖,实现自主可控而研发的一款智能化数控系统。
这是一项极具魄力和前瞻性的战略决策,如果成功,将彻底改写中国机床行业受制于人的局面,但它也是一场风险极高的豪赌,一旦失败,将给企业带来沉重的打击。
沈阳机床把宝押在i5数控系统上,是因为他们看中了这个系统的潜力,这个系统在精度和效率上都有很大的提升,有助于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长期以来,中国机床企业在市场上的处境挺尴尬的,低端产品竞争激烈,中端市场争夺激烈,高端市场却没什么话语权。
低端产品的利润薄得就像是刀片一样,而高端产品又受制于国外,只能眼睁睁看着人家赚大钱。
沈阳机床卖一台35万的机器,其中光是买德国西门子或日本发那科的数控系统就得花28万,再加上后续的维护和升级费用,沈阳机床几乎是在给别人打工。
为了改变现状,沈阳机床决定自主研发i5数控系统,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人力,而且失败的风险极高。
但沈阳机床的掌舵人关锡友,是一位极具魄力和赌性的企业家,他知道,要想在未来竞争中不被淘汰,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
在关锡友的带领下,沈阳机床投入巨资,历经数年攻关,终于成功研发出i5数控系统,这是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其技术水平甚至超过了当时国际上的一些先进产品。
i5数控系统的问世,让中国机床行业看到了希望,然而,市场反应却异常冷淡。
为了快速抢占市场,沈阳机床为i5数控系统制定了“以租代售”的策略,希望通过低廉的价格吸引客户,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这一策略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i5数控系统迅速打开了市场,订单纷至沓来。
然而,好景不长,“以租代售”的模式虽然降低了客户的使用门槛,但也给沈阳机床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
i5数控系统的租金虽然不高,但数量一多,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且,很多客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并没有选择购买i5数控系统,而是继续租用或者干脆放弃使用,这导致沈阳机床的资金回笼速度非常慢,企业资金链变得越来越紧张。
另一方面,i5数控系统的定价也存在问题,虽然i5数控系统的价钱比国外同类产品便宜,但对国内很多中小企业来说,还是挺贵的。
因为价格太高,再加上“以租代售”的模式导致资金回笼慢,i5数控系统的市场推广遇到了不少困难。
沈阳机床因为i5数控系统的失败受到了很大打击,但最终压垮沈阳机床的,其实是它长期以来积累的各种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i5数控系统的失败,固然是沈阳机床走向破产重组的重要原因,但如果将其完全归咎于此,未免过于片面,事实上,在i5数控系统推出之前,沈阳机床就已经显露出了衰败的迹象。
2012年,沈阳机床的销售额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但同时,它的资产负债率也达到了81.41%,负债总额高达167亿元。
沈阳机床因为高额负债和不断下滑的利润率,资金链已经非常紧张了,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沈阳机床只能不断向银行借款,拆东墙补西墙。
借钱没能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反而让债务负担越来越重,从2015年到2019年,沈阳机床连续五年都没盈利,总共亏了180亿。
2019年,沈阳机床的亏损额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122亿元,面对巨额的债务,沈阳机床已经无力回天,最终只能选择破产重组。
沈阳机床的破产,固然有其自身的特殊原因,但也暴露出中国机床行业普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中国机床行业发展的瓶颈何在?
长期以来,中国机床行业虽然规模很大,但实力却不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床生产国和消费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
但是中国的机床行业在核心技术方面一直受制于人,尤其是高端数控机床,国产的比例还不到10%,大部分都得靠进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机床行业的这种尴尬局面呢?
首先,中国机床行业起步比较晚,技术底子也相对薄一些,国内企业长期以来习惯了引进别人的技术,消化吸收后再使用,自己创新的能力比较弱。
而以德、日为代表的机床强国,则对中国实施了严格的技术封锁,将核心技术视为禁脔,绝不轻易转让。
这导致中国机床企业在高端数控机床领域始终无法实现突破,只能在中低端市场徘徊,利润微薄。
除了技术上的不足,中国机床企业在创新能力上也比国外企业差了不少,很多国内企业缺乏长远眼光,不愿在研发上投入过多资金,而是倾向于模仿和抄袭,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
部分国有机床企业,由于历史包袱沉重,体制机制僵化,缺乏市场化竞争意识,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结语
沈阳机床的破产重组,给中国机床行业提了个醒。
面对困境,中国机床行业必须痛定思痛,积极寻求突围之路,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中国机床行业来说,也是突破瓶颈的关键,国家应该更多地支持机床行业的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开发,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攻克关键技术,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完整的产业链集群,中国机床行业要改变“低端混战、中端争夺、高端失守”的局面,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重点发展高端数控机床,打造小而精、世界级的全产业链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