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打了个寂寞?伊朗民众上楼顶找导弹,甚至有人没被爆炸声吵醒

梨谈武器 2024-11-03 01:55:27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故事瞬间

文|随性自由的梦想家7p

编辑|随性自由的梦想家7p

"以色列昨晚的袭击甚至都没有吓醒许多睡梦中的德黑兰居民。"

26日,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空袭行动,出动了超过100架战机,包括F-35隐身战机。这场被以色列政要大肆宣扬的"报复性打击"却在事后引发了不少质疑。

原来,这场在军事规模上并不寒碜的袭击,在现实效果上却让以色列颇感意外——德黑兰城内不仅没有出现一片火海,反而有伊朗民众大摇大摆地爬到楼顶寻找导弹的影像在社交媒体疯传。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以色列的这场"失控"袭击?短暂的战争硝烟过后,我们能从中洞见哪些地缘政治的玄机?这次事件背后又暗藏着怎样的利益博弈与角力?对于中东地区乃至全球而言,这场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徒有其表的"寂寞打击"又会带来哪些启示?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

26日凌晨,以色列军方宣布对伊朗发动了代号为"棱镜"的大规模空袭行动。根据以色列方面的说法,此次行动出动了100多架战机,包括F-35隐身战机,对伊朗境内多处军事目标实施了三轮轰炸。

这次袭击的导火索,要追溯到两周前的一起事件。12月18日,伊朗驻叙利亚的一处军事设施遭到导弹袭击,造成数人死伤。关于这次攻击的责任方,以色列和美国指认为是伊朗的"代理人"所为 。随后,以色列政府即表态将对此作出报复。

于是,在圣诞节前夕的26日凌晨,以色列果然兑现了这一"威胁"。根据消息人士透露,这次袭击持续约40分钟,伊朗境内数处军事目标遭到轰炸,包括圣城庆阳附近的一处雷达站和位于德黑兰东北部的一处武器库。

对于这次空袭行动,各方的反应也各不相同。

以色列政府一如既往地将此次袭击描述为针对伊朗的正义之举。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国防部长加兰特在特拉维夫的地下掩体中指挥了这次行动 ,并在事后大肆渲染伊朗军事设施遭到重创。然而,随后被扒出他们所展示的"德黑兰在燃烧"的照片实际上是2021年的老照片,与此次袭击无关。

与此同时,伊朗官方也做出了强硬表态。伊朗外交部发言人表示, "以色列的这次侵略行为是幼稚可笑的,我们保留对其采取进一步报复的权利。" 伊朗革命卫队也发出警告称,如果以色列再次对伊朗发动袭击,将遭到"更加沉重"的回击。

此外,俄罗斯等伊朗的地区盟友也纷纷谴责了这次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认为这是对主权国家的公然侵犯。

尽管以色列方面声称这次袭击给伊朗军事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德黑兰民众的反应来看,这场袭击的烈度远远未达到以色列方面的宣称。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其一,伊朗的军事实力并不容小觑。根据沙特阿拉伯最近的一篇文章,尽管以色列在国防预算上大幅高于伊朗,但是伊朗可用兵力却超过了以色列。伊朗还拥有庞大的弹道导弹武器库和先进无人机,在地理位置上也占据战略优势。这些都使得伊朗在军事上具备一定的震慑力,以色列不得不谨慎行事。

其二,美国极力压制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从消息人士透露的情况来看,此次空袭的规模和烈度都被美国政府要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美国显然不希望中东局势在特朗普政府末期再次失控。这也是以色列最终只能采取象征性打击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三,以色列内部舆论压力。尽管内塔尼亚胡一再宣称要对伊朗进行报复,但以色列舆论环境和民意都对全面军事冲突表示担忧。他们更希望以色列政府能够用更加谨慎和克制的方式来处理与伊朗的关系。

综合来看,本次以色列的"寂寞打击"实质上是在权衡利弊后的一种权宜之计。他们既要满足国内对伊朗强硬态度的需求,又要防范全面战争带来的不确定性。

在美国的强力调控下,以色列最终不得不将这次袭击的规模和后果均控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这不仅暴露了以色列军事实力的局限性,也折射出中东局势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动态。

虽然这次以色列对伊朗的打击并未造成太大实际伤害,但它仍对中东地区乃至全球格局产生一定影响:

首先,这场"寂寞打击"进一步凸显了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孤立地位。尽管以色列声称这次行动是为了打击伊朗的"暴力"和"恐怖主义",但俄罗斯、土耳其等中东强国都一致谴责了以色列的侵略行为。这表明,在当前的中东格局下,以色列已经难以寻得坚实的区域盟友。

其次,这次事件也折射出当前中东地缘博弈的微妙变化。过去美国一直是以色列在中东的坚定后盾,但如今在特朗普政府的压制下,以色列的军事冒险行为也受到了华盛顿的制约。这预示着,在拜登政府即将上任的情况下,中东地区的权力平衡可能会发生微妙调整。

最后,这场"寂寞打击"也给全球反恐斗争带来了一定隐患。伊朗虽然暂未采取强硬报复,但如果以色列再次挑起冲突,很可能使中东地区再次陷入动荡。这不仅会阻碍国际反恐行动,也会影响全球能源供给安全,甚至引发难民潮,从而加剧欧洲等地区的社会矛盾。

从这次以色列的"寂寞打击"中,我们不难看出:尽管中东地区局势一直紧张,但各方在权衡利弊后都不愿轻易升级冲突。无论是以色列担心引发全面战争,还是美国希望维护特朗普政府的"遗产",亦或是伊朗暂时选择克制,大家都巧妙地利用这次事件来维护各自的战略利益。

但是,这种暂时的"稳定"并不意味着中东乃至全球格局将就此"一帆风顺"。拜登政府即将上台,美国的中东政策将发生微妙转变。

同时,伊朗与以色列矛盾的根源依然存在,双方恐将在未来再次激烈交锋。这场看似平息下来的中东风云,还会卷起怎样的暴风雨?未来区域格局的主导权又将掌握在谁的手中?这些都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