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背景二无资源,如何从底层逆袭成功?130年前最强样本诞生!

历史微声悟说 2024-07-31 18:08:41

成功学的书或者课程,要卖的好,必须有独特的思路以及励志的典型、真实的成功样本。而毛泽东他老人家的一生,要是拿来用作成功学的教材,可以说是最佳范例。

如果要搞一本关于毛泽东的成功学,应该怎么写呢?

应该遵循很多成功学里,最常用的套路——讲一个普通人通过个人奋斗,最终逆袭的励志故事。

在被世人关注之前,老人家的确很普通,1893年12月26日那天,他悄然降生在湖南韶山,没有什么奇特的天象出现。

甚至17岁之前,他没有离开过韶山冲一步,就是一个土里刨食的农家子弟。

到了长沙,他第1次看到了世界地图,才知道世界很大,长沙很小,韶山更是微不足道。

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家子弟,逆袭的路,却格外精彩。

回头看看,当年17岁,站在逆袭起点的老人家,一无背景,二无资源,称得上是一穷二白。

就从光溜溜一个人做起,用了38年,把一个旧世界砸的粉碎,亲手创立了一个伟大的新中国,无疑是极其成功的。

从韶山冲的村口,到天安门城楼,老人家这一路,给大家提供了太多的研究素材。一个人要想成功所必备的素质和必经的路径,都可以在他身上找到对应的样本。

想成功,必须要构建有效的人脉。

单打独斗的人,难以成功。老人家虽然刚出山的时候是孤身一人,但他在交朋友、扩人脉上很有成效。

读书的时候,他组建新民学会,网罗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新民学会78名会员中,有41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中,毛泽东、何叔衡、易礼容、彭璜、陈子博、罗章龙、李中、李启汉8人,都是建党元勋。有10人后来成为中央委员,7人成为国家领导。可以想象,这样的团队,必然为将来的成功,集聚起巨大的能量。

新民学会

湖南一师的杨昌济、黎锦熙,亦师亦友,对他多有提携。他书社开张,省长谭延凯甚至亲自到场祝贺。

北大的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和他相处融洽,也是他的革命启蒙。

对领袖,对权威,年轻人往往敬而远之,而老人家则善于把领袖变成朋友,从而积累人脉资源,登高望远。

从1910年走出韶山,到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老人家用了10年时间,在形式上,完成了一个农村娃的巨大蜕变。这期间,有很多人都曾欣赏他,给过他莫大的帮助。

建党后,在交朋友上,他更是越发娴熟。不仅是党内影响渐渐增长,在党外也是朋友遍天下。无论国民党、民主党还是无党派人士,他都能凭借自己的见识和个人魅力,快速令其折服。

他也能脱下长衫,和满身臭汗的工人、一身泥水的农夫,寻常百姓、贩夫走卒一起谈笑风生。

他能团结支持他的人,也能团结原本反对他的人。通过“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革命队伍才能从最初的几百人,到几百万大军,到团结几万万群众,最终逆袭反杀成功。

应该注意的是,他老人家的人脉,不是庸俗的搞关系。不是酒肉朋友,不是一团和气。而是志同道合,相互砥砺。

也就是说他的人脉,是有效人脉,是能够为着共同目标,去一起奋斗的人脉。

而有一些年轻人,热衷于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号称朋友遍天下,关键时刻空无一人,这种无效人脉,应该避免。

想成功,必须要磨练过人的能力。

能力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内涵很丰富。老人家的能力,不用多说,在中国人心中一直以来,都是神一样的存在。但老人家这种神乎其技的能力,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次次生死交锋中磨练出来的。

他也打过败仗。比如,1930年的长沙战役、1931年的高兴圩战役、1932年的水口战役、1935年的土城战役和茅台战役,这是公开资料上可以查到的五次失败。特别是土城一战,敌人都打到指挥部了,逼得朱老总亲自拿起枪,带队抵抗突围,那真是命悬一线。

但是,每一次失败失误和挫折,都只能让他变得更睿智,更强大。

他面对的中国革命,是前所未有的,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的。建党,建军,建国,每一步都是残酷的斗争、都是血与火的淬炼,每一步都会让他增长见识和才干。

而最可贵的,是他天生的政治自觉,能够有意识地通过实践,迅速提升自己,迅速成长,逐渐站的比别人高,看的比别人远。

是残酷的革命历程,硬是把这个教书先生,打磨成了超级战略家、军事家、政治家。

老人家的能力,可不是一招鲜吃遍天,而是灵活机动,随形就势,变化极快,适应性极强。

1939年,他为抗日军政大学定了三条校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他认为这是每个革命同志都应具备的三项基本素质。前两项,还比较容易做到,最难的,就是第三条,也是谁来学,也不可能完全学到位的。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正是老人家克敌制胜的法宝和超群绝伦的能力。

年轻人热衷于各种成功学,但往往陷入刻舟求剑、按图索骥的困局,最缺的就是“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想成功,必须锻造超强的意志。

这一点在他老人家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在困难面前,在危机面前 ,他老人家从来没有表现出一丝的畏惧和退缩,反而充满了豪情和斗志。

秋收起义受挫,面对着疲惫不堪、情绪低落的700多溃兵,他说:我们团结起来就像一块石头,一定能打破蒋介石这个大水缸!

敌人重重围困,很多人怀疑“红旗能打多久”,他却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他反而预言革命的高潮就要到来。

就要到来是什么意思呢?他说: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不得不承认,老人家的这几句话,真是太治愈了。

长征那么艰难,老人家一张嘴: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何等的提气,何等豪迈啊!

面对敌人的经济封锁,他大笔一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延安被胡宗南占领,中央艰苦转战陕北,他却预言“五年左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

局势再危急,条件再艰苦,处境再困顿,前途再渺茫,都不见他老人家有一丝一毫的怨天尤人,一丝一毫的颓废退缩,一丝一毫的惶恐犹豫。

年轻人如果能锻造这样的意志品格,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儿呢?

构建人脉,磨练能力,锻造意志,成功的基础就基本具备了,但是,老人家留给后人的,又不仅仅只有这些。可以供后人研究学习的,实在是太多了。他就是一个超大的宝藏,什么时候去探寻,都有新收获。

他的成功,如果用世俗的眼光去看,也还有很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样本。

比如,为什么他可以落笔惊风雨,诗词信手拈来,冠绝古今,特别是一阙《沁园春·雪》,让蒋介石组织一班文人,想写一首压过毛泽东,却徒唤奈何,望尘莫及。

比如,为什么他的书法居然也自成一家,写来豪放不羁,飘逸遒劲,海内外拥趸众多。

比如,他怎样强身健体。原本他患有神经衰弱,经常头疼,为此他自创毛氏体操,还有浴风健身,游泳健身,沐雨健身,雷电刺激等方法,练就强健体魄,攒下了革命的本钱。

他老人家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都知道成功离不开好身体,身体是1,其它是0,年轻人应该向老人家多学习学习,怎么“野蛮体魄”,好应对将来巨大的压力和磨难。

比如,他和人沟通交谈的艺术,也是一绝。他可以让对方充分的表达观点,哪怕是反对意见,也能始终保持态度温和。

梁漱溟曾经回忆说,和毛主席谈话,真是如沐春风。即便是两人有不少争论的时候,也丝毫没有让他感到不舒服。

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怎样当干部,怎样建组织搞党建,怎样开会,怎样搞调查研究,怎样读历史书,怎样学哲学,怎样写文章,怎样做群众工作,怎样处理矛盾,怎样在绝境中保持乐观,怎样在胜利时保持清醒……

但是,他老人家的成功,不仅仅是这些技术层面的因素,最根本的,还是他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那份深沉的爱,无私的爱,极致的爱。

这份爱,是他成功的灵魂所在。这份爱,也是最难学习,最难效仿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