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阡陌,爱写书影评、人物、文史故事
她是富商千金,风头曾盖过宋美龄,晚年人财尽失,正好活到100岁
上世纪30年代,一群权贵们正觥筹交错,打牌闲聊。
突然,风风火火闯进来一位衣着华丽、怒气冲冲的女子。
她径直走到一仪表堂堂的男子面前,拿起一壶热茶从他头上往下浇,男子却气定神闲自顾自地打牌,连看都没看她一眼。
这一幕惊呆了现场的所有人,多年后,亲历人张少帅在他的《口述历史》中就提到了这段往事。
这位气定神闲的男子就是赫赫有名的外交官顾维钧,而那位女子就是他的第三任夫人黄惠兰。
1893年,黄惠兰“含着钻石”出生在瓜哇一个富豪家庭。
黄家祖父为了生计,偷渡到南洋,从底层做起,却凭着聪慧胆识时来运转,为家族打下财富基础。
到了父亲黄仲涵手中,这位商业奇才打造了一个富可敌国的“糖业帝国”。
他娶了誉有“华人圈第1美人”之称的贫寒出身的魏明娘,生下了一对姐妹花。
黄惠兰作为二女儿,从小备受父母宠爱。3岁时,母亲就送她80克拉的钻石作礼物。
后来,黄仲涵一房接着一房地娶姨太太,接连娶了18房,这彻底寒了魏明娘的心,她将全部精力用来培养2个女儿。
她为黄惠兰请来顶级私教,教她各种学识和才艺。
虽然黄惠兰从未去过学校一天,却精通六国语言,琴棋书画、马术、舞蹈、社交礼仪等也样样精通。
魏明娘还经常带着女儿到处游历,结识各国皇室与名人。
黄惠兰从小就是光彩夺目般地存在,正当芳华的她已成为社交圈名媛中的翘楚,无数青年才俊拜倒其石榴裙下。
1920年,正与母亲在意大利游玩的黄惠兰却突然被姐姐黄琮兰一封急电催回了巴黎。
姐姐为她精心安排了一场宴会,为她介绍了一位留着老式平头的年轻男子,他就是是顾维钧。
当时,顾维钧是国际上声名鹊起的外交官。在1919年“巴黎合会”上,他不卑不亢地创造了“弱国也有外交”的奇迹。
虽然他已有过两段婚史,还有2个孩子,但母亲和姐姐却看中他“前途不可估量”,以及他身上用多少金钱也无法买来的权势。
初次相见,黄惠兰却对这个衣着保守,既不会跳舞也不会马术的“木板”男人没什么好感。
但经不住外交官的炙热追求,以及与他约会时享用国事包厢、坐外交特权车等带来的尊荣,极大地满足了她的虚荣心,黄惠兰动心了。
面对他平淡得如白开水般的“我有两位孩子,需要一位母亲”的求婚告白,黄惠兰还是闪婚嫁给了他。
只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新婚之夜竟是在火车上度过的。
因为紧急的公事,这对新婚夫妻坐上了开往日内瓦的火车上。黄惠兰衣着华美,温情脉脉地望着新郎,顾维钧却头也没抬地一路沉浸办公,新娘被晾在了一边。
但黄惠兰很快就享受到了“外交官夫人”带给她的荣光。
父之多金、夫之显要,己之社交,令她很快成为活跃在国际外交舞台上耀眼的大使夫人,被誉为“远东最美珍珠 ”。
她的衣着妆扮引得无数女子竟相仿,成为那个时代的“时尚女王”。
无论是婉约精致的旗袍,还是时髦奢华的皮草,她穿过的款式,立马成为受追捧的“爆款”。
在一次美国时尚杂志的评选中,黄惠兰风头盖过宋美龄,一举拿下“最佳着装”中国女性。
财大气粗的她,为了让丈夫更加体面,自掏巨额腰包将破旧的大使馆修葺一新。
还斥25万元巨资买下当年吴三桂为宠妾陈圆圆所置的豪华寓所,家里光佣人就多达20多人。
在她的大手笔投入下,丈夫的事业蒸蒸日上。可是,他们的爱情却每况愈下。
顾维钧觉得妻子太过锋芒毕露,要求她只佩戴“我给你买的饰物”。可黄惠兰自小奢侈惯了,学不会低调。
她爱出风头,热衷社交,常周旋流连于达官贵族之间,也难免招致一些流言蜚语。
两人渐生嫌隙。后来,丈夫与另一个名媛严幼韵的风言风语传到了她耳边。
严幼韵是顾维钧下属杨光泩的妻子。据张少帅讲,当时顾、严两人的关系已是公开的秘密,大家嘴上不说,却都心知肚明。
骄傲了半生的黄惠兰怎能忍得下这口恶气?她冲进牌局,浇了丈夫一壶茶,指着严一阵臭骂。
然而,顾的无视令她寒心,只能黯然离开。
她想尽了办法使两人分开,但这段婚姻最终只剩下冰冷。
63岁时,她决定放手,与顾维钧结束了36年貌合神离的婚姻。
没多久,71岁的顾维钧迎娶了小17岁的严幼韵。
对于自己的四段婚姻,他曾这样评价:
“张润娥,父母之言,主命;
唐宝玥, 政要之女,主贵;
黄蕙兰,富家千金,主富;
严幼韵,情意相通,主爱。”
原来,这段36年的婚姻在他眼里,不过是主富,是权与富的各取所需。
晚年,她独自住在美国的寓所里,养了一条狗作伴。寓所里挂满了她作为公使夫人时出访的照片,这是她一生引为为傲的经历。
战乱中家道中落,她不再是那个富可敌国的女子,靠着父亲留下来的50万美金的利息养老。
晚年,她将回忆碎片,往昔恩怨写进了自传《没有不散的宴席》里。
华丽盛宴过后,终要道一声再见。
书里只有叙述,没有愤愤不平,更没有恶语相加。她早已在岁月的洗涤中学会了释怀。
1993年,在生日那天,黄蕙兰安然离世,正好100岁,不多一天,不少一天。
一个圆满的数字,虽然她的婚姻不甚圆满,但她这一生却很精彩。
end
幸得文史从今伴,从此阡陌多豁达
愿同频的人,都能在这里相聚,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