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历史回顾——二袁争霸之夺取冀州

映天评历史 2023-03-17 21:42:03

前文说到袁绍在董卓迁都后,欲立德高望重的汉室宗亲幽州牧刘虞为新皇帝,试图以拥立之功建立自己的政治优势。后因刘虞坚决反对而使得计划泡汤,亲兄弟袁术也借由此事与之彻底决裂。

本文重点介绍袁绍是如何夺取冀州,建立自己争霸天下的根基。

袁绍选择冀州的原因

关于袁绍当初离开雒阳不回汝南发展,反而去往较远的冀州,笔者做如下猜想:

1、汝南郡地处豫州,乃四战之地,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且距离雒阳较近,一旦董卓发兵,袁绍难以招架;

2、袁绍本为庶出,尽管过继给了长房为嫡子,但宗法父亲袁成早夭,他这一支在家族中的话语权极为有限,能获得的支持寥寥无几,反而还会被宗族力量束手束脚;

3、袁绍名望太大,一般势力不敢接收,担心鸠占鹊巢。冀州牧韩馥乃袁氏门生,且同为豫州人氏,纵是千般不愿,也要笑脸相迎,礼遇有加,否则骂名就会滚滚而来。

4、平定黄巾后,名将皇甫嵩对冀州治理得法,经济民生快速恢复,户口众多,是北方最富庶的地区。逢纪曾言:冀部强实;高干、荀谌曾言:冀州天下之重资。

5、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就是在河北起家,然后一统天下,建立东汉。刘秀珠玉在前,袁绍没道理不去效仿。

6、韩馥庸碌之辈,治理冀州竟大肆重用其颍川乡党,严重侵害了河北世家的根本利益,不得人心,有机可趁。

7、凉州是董卓大本营;并州异族林立,盗匪横行,贫瘠且混乱;幽州、益州由汉室宗亲把持;荆州、扬州宗族势力强横,蛮族叛乱频繁;青州、兖州民乱不止,民生凋敝;徐州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易生战乱;交州远离中原,蛮荒之地,民族构成复杂。

是故天下之大,却唯有冀州可助袁绍安身立命,徐图发展。

兵不血刃,夺取冀州

另立新君的计划失败后,袁绍便开始了新的谋划——夺取冀州。彼时,韩馥对袁绍始终心怀忌惮,担心其做大后,冀州不保。因此在联军的粮草供应方面总是有意克扣(冀州殷富,所以开战之初就定下了由冀州为河内、酸枣两大联军主力提供粮草的方针),试图以此拖垮袁绍的部队,那样他便可以高枕无忧矣。双方之间的矛盾也就此日渐加深。

讨董期间,韩馥部将麹(音屈)义突然反叛,韩馥平叛,结果战败。袁绍趁机笼络麹义,将之纳入麾下。麹义为人桀骜不驯,但却极为善战,传说其所率精锐名曰先登营,战力强悍,为袁绍建立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谓居功至伟。此事,进一步加深了袁绍与韩馥的矛盾。

袁绍军中粮尽后,被迫退兵,酸枣联军也同样散归各地,讨董之事,不了了之。退军途中,幕僚逢纪(南阳人,当初与许攸一同跟随袁绍逃出雒阳,属于死忠粉)为袁绍献策:公孙瓒(官职不详)对冀州觊觎已久,可假意邀请其挥师南下,合击韩馥。韩馥无雄才,面对大军压境,必然惊惧惶恐。届时只需遣一能言善辩之士,陈清利害,韩馥定会让出冀州。袁绍闻言,深以为然,当即书信一封,派人前往幽州联络。

公孙瓒接书后,大喜过望,当即领兵南下,并于安平(今河北安平县)击败冀州军,随即以讨董为名,进入冀州。韩馥果然惊惧,终日惶惶。

袁绍此时已入延津(黄河渡口,隶属今河南新乡延津县),听闻此事,暗暗欣喜,遂遣外甥高干(陈留高氏)、颍川名士荀谌(荀彧的亲兄弟,长幼不详,袁绍的谋主之一)联袂前往冀州游说,韩馥帐下颍川人辛评、郭图本就倾慕袁绍,也跟着一起劝说。

在这些名嘴的轮番精神攻击下,韩馥信念崩塌,自我否定,意志消沉,斗志全无,果断让位(这再次证明了武力是最低级的解决方案)。其帐下耿武、沮授等人皆对此难以置信,竭力劝说主公收回成命,可韩馥去意已决,再难挽留。主动搬出州牧官邸,前往赵忠(十常侍首领之一,汉灵帝称之为母,张让为父)旧宅(皇甫嵩征战冀州黄巾时捎带手给没收了)暂住,并派儿子携带州牧印绶送往袁绍处,冀州正式易主。

被戏耍后的公孙瓒如何反应,因史料缺失,不得而知,可以想象应是极为恼火的。公孙瓒为人睚眦必报,这也为二人后来的不死不休埋下了伏笔。

袁绍自领冀州牧后,韩馥帐下文武悉数归附,审配、郭图、沮授、田丰、辛评等人才相继得到重用,加上荀谌、高干、许攸、逢纪等,袁绍的谋臣班底就此建立,全名士,全人才,堪称豪华。

韩馥的结局

袁绍对韩馥还算不错,表其为奋武将军,尽管无兵无权,但地位尊崇,衣食无忧。后来,原韩馥部将朱汉揣摩上意,携私怨(曾受到韩馥轻慢)报复,引兵攻杀韩馥,韩馥侥幸得脱,但长子却被打断了双腿。袁绍得知此事后,担心名声受损,立即处死了朱汉。

事后,韩馥心有余悸,对袁绍愈加猜疑,遂找个由头,逃出冀州,投奔陈留太守张邈。天下大乱后,张邈与袁绍结盟,一次袁绍使者来访,双方当着韩馥面前耳语,小心眼的韩馥不由得开始胡思乱想,以为是袁绍要借刀杀人。万念俱灰之下,韩馥躲入厕所自我了断,结束了其庸碌且悲催的一生。

未完待续……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