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篇文章,我看了好多遍。
说句实话,真的很压抑,好久没有读过这么压抑的文章了。
虽然文字平淡如水,但是它给你带来的画面感和代入感太强了。
仿佛一瞬间我们都是那个33岁的女孩。
哦,不对,我们就是那个女孩。
她的遭遇,她的心路历程和大多数普通人简直太像了。
虽然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考过公,但是大家应该都参加过面试,都尝受过一面,二面,最终不了了之的痛苦。
那一刻,你心里肯定在想:我感觉自己不差啊,为什么他们不要我?
你开始陷入自我怀疑,怀疑自己的能力,责怪用人单位的眼瞎,抱怨命运的不公。
于是,你开始消极的对待工作,对待生活,以及自己的亲人。
慢慢的,你开始厌倦周围的一切,你讨厌这个“不公”的世界,你开始想解脱,想逃避,想离开。
当你没钱交房租时,你明知道爸爸妈妈要去找邻居借钱。
当你看到“区区”1000块,也要分两次500的转给你时,那一刻,你的心彻底死了。
于是,你还是选择一条不归路。
我很佩服你,你竟然可以选择用“饿”来折磨自己,我们无法想象你在“饿死”的那几天,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在这个选择上,我们先不讨论对与错,你是个“英雄”。
然而,和她有一样遭遇的我们,却几乎没人有这个胆量。
我给自己赌气,给这个社会赌气时,最多饿了一天,也就是三顿饭。
2019年,我和同事,一起竞争主管岗位。
当时我信心满满,同时又有很大的期待,因为坐上主管的位置,工资又高,而且还不用怎么出力干活了。
去集团一共面试了3轮,而我也倒在了第3轮。
我不服啊,我感觉我业务能力扎实,基本理论知识强,为什么会输给他呢?
也就是那一次,我一整天没有吃饭,一直跟自己较劲。
半年以后我才明白,人家就是赢在了口才,赢在了为人处事这方面。
当然,我的经历也许无法和“考公”相提并论。
她从宁夏的大山走出来,能考上北京的一流大学,这里面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她参加考公,笔试次次第一,面试次次被刷。
于是,她心灰意冷,选择逃离,来到西安。
也许,她的心里有个解不开的疙瘩:为什么我那么努力了,这最后一步就是跨不过去?
如果她笔试成绩不那么优秀的话,她可能就不会选择这条“死路”了!
她走进了一条死胡同,我们也走进过死胡同,但是我们没她的“胆量”,我们选择了妥协。
古人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多数人选择了换一个赛道,即使再难,总得活下去。
我翻了翻评论,有人说这是因为考公的不公平把她逼上了绝路。
她在面试的过程,到底有没有不公,我们无法知晓。
但她在人生的选择中,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她身上有文人的傲气,一定要往上走,志向远大。
但也有文人的迂腐,那就是不懂得怎么去适应这个社会。
她放弃了亲情,放弃了友情,放弃了这个世界。
在“以死明志”上,她比我们普通人都勇敢。
在“好好活着”上,她又显得格外的懦弱。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也没有绝对的公不公平。
我们感叹她在大好年华逝去,同样也很唏嘘她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有的人,在遭受病魔折磨时,依然选择抗争。
有的人,早八晚九时,依然选择好好工作。
有的人,在公司破产时,依然选择东山再起。
有的人,每日奔波于一日三餐时,依然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不是他们有多伟大,而是他们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依然可以找到一条可以“活着”的路。
斯者已逝,我们除了感慨,只能反思,我们即同情她的遭遇,又气愤她的选择。
可是,过不了多久,大家就会把她遗忘。
活着,才是我们最该研究的课题!
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