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壹览商业
作者/李彦
编辑/木鱼
8月15日,在陷入缺斤少两罗生门后的第三个月,卫龙发布了半年报。
半年报显示,卫龙上半年总收入约为29.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6.3%,毛利约为14.6亿元,同比增长32.2%。净利润约为6.2亿元,同比上升38.9%。
总体看,这是一份相当不错的财报,各项指标都迎来了增长。半年营收首次接近30亿元,营收增速一改前三年的下跌趋势,重新回归到20%以上。而且就算拿到零食行业看,同期,三只松鼠净利润同比增长85.85%-90.08%;盐津铺子净利润同比增长26.18%-34.32%,卫龙的年中报也跟上了大部队。
事实上,在整个消费下行的今天,零食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一方面量贩零食店快速崛起,另一方面辣条这个产业卫龙的挑战者也不少。因此,卫龙取得了好的财报数据值得称赞,但在这如今的环境下,行业也希望在财报里看到卫龙如何应对和调整。壹览商业在研究了卫龙半年报后,发现了一些得关注的地方。
辣条已经不是卫龙第一业务了
从财报上看,卫龙的营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以辣条类产品为代表的调味面制品、以魔芋爽、海带丝为代表的蔬菜制品、以香辣豆皮、溏心蛋为代表的豆制品。在过去,调味面制品一直是营收支柱,营收占比一直超过50%。
但从财报看,近三年同期,卫龙调味面制品占营收比例逐年降低,蔬菜制品则逐年上升。
其中,调味面制品营收占比从2022年H1的59.3%降低至2024年H1的46.1%,蔬菜制品的营收占比则从2022年H1的36.2%上涨至2024年H1的49.7%。
特别是今年上半年,蔬菜制品营收总额首次超过调味面制品,成为卫龙最大的营收来源。
而且,从SKU数上,壹览商业也观察到蔬菜制品相关产品线的SKU数量已超过调味面制品。卫龙天猫旗舰店显示,辣条品类总共只有7款SKU,而蔬菜制品下,光魔芋爽和海味蔬菜两个细分品类总计就有12款SKU。
也就是说,卫龙在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从过去将调味面制品作为自己的主营业务,到现在用蔬菜制品作为自己的主营业务。
那么,以辣条闻名的卫龙,为何要将重心放到蔬菜制品上来?
卫龙将产品矩阵向蔬菜制品倾斜的原因很好理解。
首先,虽然卫龙在持续创新辣条系列产品,先后推出了麻辣、川辣、甚至榴莲等口味辣条。但从过往数据来看,卫龙在调味面制品方面的营收增长已来到瓶颈期。
在2022年、2023年同期,卫龙的调味面制品营收规模同比一直呈负增长,虽然2024H1,该项业务营收增长率实现近三年首次同比为正,但5.04%的增速和蔬菜制品、豆制品的增速对比来看并不算多。
其次,蔬菜制品的营收更高,但销售成本却更低,因此,在毛利率上也优于调味面制品,2024年H1,卫龙的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的毛利率分别是48.9%、52.6%。
最后,从产品创新的角度来看。蔬菜制品的创新空间更大,可拓展SKU也更多。辣条类制品的产品创新离不开口味、包装的变化。而蔬菜制品范围却极大,从理论上讲,几乎所有的蔬菜都可以做成辣味食品。
因此,卫龙早在2009年就开始布局蔬菜制品,以魔芋爽为代表的蔬菜制品已经是卫龙非常成熟的一项业务。
蔬菜制品生意好做吗
品类发展更均衡,为企业来说是好事。这意味着企业的营收更加健康,产品矩阵更丰富。那么,蔬菜制品好做吗,押注蔬菜制品后,卫龙面对着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壹览商业从财报中看到,卫龙的产能利用率,可能是当下影响其利润的关键。
可以看到,卫龙的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的产能已接近饱和,分别是84.9%、95%。调味面制品虽然较2023年同期有增长,但仍只有56.5%的产能利用率。
从设计产能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卫龙的调味面制品在稳增长的同时,生产端正在缩小基本盘。而卫龙魔芋爽的走红,让卫龙在蔬菜制品上大力投入建设新的产线。
需要承认的是,一方面,辣条的市场规模相较几年前不断扩大,卫龙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另一方面,“蛋糕”大了,来分的玩家也就多了。包括麻辣王子在内的多个后进者正在奋勇直追。因此,卫龙在辣条赛道的市场份额保持稳定的同时,开始扩张蔬菜制品的产线。
但这也意味着,卫龙正面临两个问题:
其一是调味面制品的产能空置问题。该业务56.5%的产能利用率,意味着有接近一半的器械仍保持长期不开工的状态。时间一长,器械就会产生损耗,增加卫龙的经营成本。因此,卫龙需要找到提升调味面制品的产能利用率解决方案。
其二是蔬菜已接近饱和的产能利用率和其高速的业务增长开始产生矛盾。蔬菜制品设计产能扩张了一万余吨,实际产量却翻了近两倍,也就是说,卫龙需要开拓更多的产线来满足蔬菜制品业务的增长需求。
也就是说,产能空置会带来固定资产的折旧成本变多,投资一条新的产线给蔬菜制品业务也会增加成本,若不能尽快平衡产能利用率,两者都会降低卫龙的毛利。
与此同时,在壹览商业看来,虽然卫龙目前蔬菜制品增速相当可观,但相比辣条类产品,蔬菜制品面临的市场竞争可能更为激烈。
毕竟,魔芋类制品、海带丝制品等细分产品与辣条不同。从市场规模扩大的路径来看,卫龙和辣条是相互成就,甚至在一部分消费者心中划上等号的关系。但魔芋类制品、海带丝制品等赛道的竞争格局仍较为分散。除了卫龙等辣味零食企业以外,一些量贩零食、休闲零食品牌也在深耕这一领域。
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魔芋类制品给盐津铺子带来了约4.76亿元的收入,而良品铺子的魔芋爽去年10月在抖音电商上市后,月销也一度达到600万。
甚至连茶咖届,也想来分魔芋类制品一杯羹。去年4月,瑞幸就推出了新品“摸鱼生椰拿铁”,成功营销了0脂魔芋晶球的概念。新茶饮品牌茶话弄也在长期贩卖魔芋制品,使其成为该品牌凑外卖起送费的最佳单品。
总结
从这份财报来看,25岁的卫龙之所以在当下仍保有较强的竞争力。原因还有很多:持续叙述年轻化的故事,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做出产品创新、品牌联名;线上线下渠道布局合理,线下和主要零食量贩系统形成紧密合作关系,线上电商渠道已全覆盖...
股价最直观的反映了资本市场对这份财报的态度。在多数财报“一发就跌”的港股市场,卫龙财报发布首日盘中最高涨幅3.09%,且最近一周还在持续上涨。
纵观当下的休闲零食市场,一面是低价内卷还在继续,一面是健康零食开始成为主旋律。凭借辣条、魔芋爽双轮驱动的卫龙,在这一背景下能否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