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探讨】88岁中医师陈业兴的经脉观(十)

金东文化 2024-06-29 15:46:38

【经脉探讨】88岁中医师陈业兴的经脉观(十)

金栋按:我曾在“今日头条”写了几篇关于人体“经脉”的拙文,对于拙见,有支持拥护者,有反对攻击者。其中有一位海南省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88岁退休中医师陈业兴(1964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老先生,给我多次写信提出不同意见,有精辟独到的见解,下面陆续全文转引,愿与条友们共享。

金栋先生,您好!

我赠送给您的刘澄中、张永贤合著的《经脉医学——经络密码的破译》一书,我多次看了,书中关于“气至病所现象——树型气脉(Channel)”的研究成果是肯定的,但是概念混淆了。该书英文表达用Channel,中文却又用“经脉”表述,极不对称。我认为既然认为“气至病所现象形成的树型气脉为Channel”,就不该混称为“经脉”。该书认为“经脉是穴位的连结线”,不是“气至病所现象形成的树型气脉”,是正确的看法,但不该将meridian(经脉)误为“经络穴位线”。meridian是英文表达的经脉,怎么能混称“经络穴位线”呢?刘澄中等也是跳不出“经脉”的圈子,太可惜了!所以该书中的“经脉”,实际指的是“气至病所现象形成的树型气脉”,不该误为行气血的环型经脉(穴位连结线),这是大是大非的认识。

针灸临床家与气至病所现象研究者,都认为气脉与经脉只是在四肢部位重合,躯干有差异,头面部位差异较大。异常感觉是循树型气脉呈向心模式趋病走行的,经脉是穴位的连结线,被穴位固定,不能改变方向趋病走行。早在三十多年前,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原所长朱兵就说过,“循经感传”这一概念违反了生理学原则,感觉只能发生,传递的是神经冲动而不是感觉。《实验针灸学》虽然仍误为“循经感传现象”取代“气至病所现象”,但循的还是树型气脉,用英文Channel表达,而不用meridian表达异常感觉的走行,可见异常感觉是循树型气脉,不是循环型经脉。该书将气脉的走行误为环型经脉的走行,是错误的。

树型气脉与环型经脉,不但路线不同,而且循行方向也不同。树形气脉是向心模式的;环型经脉是人在举臂时,手三阴经脉呈阴升的由胸向手走行(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经脉呈阳降由手走头(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经脉是阳经脉下降,由头走足(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经脉上升,由足至腹、再至胸(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异常感觉的酸、麻、胀、蚁行感、冷感、热感是不会循着这个阴升阳降的环型经脉走行的,您会明白的。北京中医药大学贺娟,将向心走行的树型气脉误为上行性经脉模式,针灸研究所原副所长黄龙祥将树型气脉误为“树型经脉”,针灸研究所赵京生也将向心模式的树型气脉误为“向心模式经脉”,刘澄中等在该书中,也将向心模式的树型气脉误为“开放型经脉”,可见大家都将树型气脉误为“经脉”,还有更多人误为“经络”。北京市第六人民医院李定忠夫妇,竟误用“经络”,多么可惜!竟糊涂如此,可叹呀!

树型气脉与环型经脉不分,均以“经络的研究”为名,实际其对象不同,不要混淆或偷换“气至病所现象”与“循经感传现象”了。那是偷换了概念的研究,怎么会取得共识?

气脉不是经脉,经脉不是经络。经络仅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中医基础理论》是这样说的。经脉与络脉能合称“经络”吗?黑人与白人能合称“黑白”吗?公路与铁路不能合称“公铁”吗?这是违反常理的概念,大家还坚持用“经络”概念吗?

手机上还在争论“经络”是否存在,“经络”既然是经脉与络脉的合称,那就分开吧!何必合称“经络”呢?望赐教。此致

敬礼!

88岁中医梦老人:陈业兴 敬上。

2024年5月30日。

1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