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对基层干部越来越苛刻,让人一言难尽啊!

萌呆小铺 2024-08-18 16:00:34

基层公务员干最脏最累的活,挨最狠最毒的骂,担最严最重的责,背最大最黑的锅,虽然很苦,但还不能公开叫苦。特别是当跟群众发生争执时,无论这个群众言辞有多么无理取闹,只要黏上你了,你就只能打掉牙齿和泪吞了,亲眼见得太多了。

尽管如此,但是舆论对基层干部却越来越苛刻了!当下出现这样的怪风气,十个网友里,有八个对基层干部口诛笔伐,撇开轻松享受福利等不实言论,单就工作作风上,他们恨不得基层24小时候上班,反正不能耽误自己办事。自己上班没时间,不好请假,所以公务员最好周末上班;在工作日请假去办事,但是到达的时间是13:00,被告知现在是午休时间,需等到下午两点半才有人办理,于是网上控诉自己跑一趟多么不容易,为什么公务员不能取消午休,或者推迟到晚上八点,等自己下班赶过来。

还有就是涉及一涉及到公务员待遇、收入、福利等话题,网上就是一片骂声,很多体制内的朋友就觉得很委屈,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公务员,非官非富,为啥在网络舆论上就变成了过街老鼠呢? 公务员队伍中被查处的“苍蝇”“老虎”成为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论据,他们揪住这些案例大肆宣扬诸如“公务员都是腐败分子”“当官的都无能且贪婪”之类的论调,引导舆论对公务员群体的仇视心理,却忽视一般普通公务员都是比较老实本分的客观事实(而且个别特殊岗位的人员外,其他非领导普通公务员哪怕有权力变现的胆量和想法,也不具备变现的条件)。其实对于多数普通公务员而言,几乎没有人考上公务员的初衷就是为了进来贪污腐败的,更多人考虑的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谋生、也想为这个国家民族做点有益的事情,其实和其他行业的求职者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在“人人皆有麦克风”的时代,网络世界经常是“一人呼声,万人响应”。在这样的形势下,舆情搭乘着网络传播的“快车”,再加上进入“后真相时代”,情绪裹挟着真相,一起普通的事件随时有可能被添油加醋、炒作传播为舆情大事件。

基层干部所面临的苛刻舆论危机,一方面源于应对舆论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善于在镜头前做工作,第一反应是“避风头、躲曝光、怕传播、求低调”,采用“鸵鸟”姿态,奉行“不理会、不处理、不表态、不反馈”的“四不”策略,甚至“防火防盗防记者”,寄希望于时间过去,热度就会被冲淡。虽然直面舆情的态度有了,但处置经验、能力本领还没有跟上来。大话套话;越回应,引起的争议越大,越发布,网友越不买单;甚至还有的在镜头前穿的一件衣服、说的一句话都能引爆新的舆情。

另一方面也需要思考舆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基层治理隐约失序,“精英”忽视私德,且和全民勒紧裤腰带的大气候隔绝,上下不能共情等。还有将基层拖入形式主义泥潭的,是上级部门的官僚主义。比官僚主义更可怕的,是上级部门不认为自己有官僚主义。甚至基层还没来得及用形式主义保护自己时,他们已经一厢情愿地相信:基层在推诿扯皮、偷奸耍滑、搞形式主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光“穿线”已经够基层忙碌,何况自上而下的“线”常常穿不进基层的“针眼”,要么要求过高、脱离实际,要么大而无当、缺乏抓手,要么信号模糊、玄而又玄。

所以基层干部遇到各类舆情,才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将舆情视为“洪水猛兽”,处置起来如履薄冰、畏首畏尾,患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舆情焦虑症”。一有舆情,必然被追责问责,管你对与错,先免职再说,这就让不少基层干部的“舆情焦虑”转变为“被问责焦虑”,以致于“动作”变形,把工作重心放在处置舆情上而忽略了解决事情本身。总之,领导需要背锅的,群众需要发泄的,舆论需要起哄的,基层公务员步履维艰,一言难尽啊!

扩大的负面情绪,动不动就“不想干就辞职啊,没人逼着你干,后面排队想干的人一大把”。基层公务员们能怎么反驳?唯一的就是低头沉默不语。特别是在面对“不要把事情搞大”的想法之后,很多公务员更是把嘴巴放在自己的裤兜里面,不管你怎么闹,怎么哭,怎么叫,我就是不说话。于是,很多公务员渐渐变得麻木,选择了沉默,选择了放手。最后只能希望大家都互相理解吧,经济形势的不景气,谁都不容易,且行其珍惜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