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杨元庆出现在《新闻联播》,如何在不断反转的时代坚定认知?

北风雪林 2024-11-29 16:05:06

最近几天我关注到,因为联想董事长杨元庆登上新闻联播,有部分自媒体集体狂欢。另一部分则士气低沉,非常沉默。

联想杨元庆,在近期参加了一个级别很高的企业代表座谈会。这场会议的报道上了新闻联播。

虽然没有提及他的名字,但他确实出现在镜头里。这对许多了解政治内涵的时政爱好者来说,信号已经非常明显。

这次杨元庆的高调出席,各大官媒表现得非常低调。是联想集团的官微,在会后公布了杨延庆的发言内容。

过去几年我们总习惯于将联想的那场风波认定为是联想与司马南之间的个人与企业之间的矛盾。但实际上我们仔细梳理,杨元庆过去几年的起伏就能看到。这并不是个人矛盾。

在过去十几年,杨元庆先后被选为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三届人大代表。可是在去年最新召开的两会中,杨元庆没有出现在人大和政协的名单中,这似乎被认定为杨元庆至少是失去政治资源的一个信号。

但今年3月下旬开始,信号似乎就有所不同。在3月22日杨元庆登上了晚间新闻。根据报道,他应该是参加了一个座谈会。而且从视频画面可以看出,他在这场会议上接受了一个红色聘书。这个聘书是统战部颁发的,也就是说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杨元庆重新具备了统战价值。

过去大半年,杨元庆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政府的座上宾,所以这一次登上新闻联播并不是什么大反转,只是统战价值的进一步提升。

从杨元庆与联想过去几年的波折。让许多人认为这个世界在不断反转之中,自己刚刚建立的认知,第2天有可能就被新世界所打脸。

我们到底是要跟随不断反转的世界,自己也随波逐流、反复横跳?还是坚守本心,坚定认知呢?

我从最近关注到的一段历史中,还真的找到了答案。近期的许多风向,对我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让我都有点脱实向虚了。

过去几年。写大国战略、顶级谋略写的太多,感觉需要调剂一下,于是我选择看一些小情小爱的老电影。

最近几天,看了一两部上世纪林青霞与秦汉演的青春爱情片。这恐怕暴露年龄了。

不过相对于欣赏林青霞的东方第一神颜,我对秦汉其实更有兴趣。

相信即便是一些年轻的90后00后,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也听过,秦汉与林青霞纠缠半生的虐恋。

看到秦汉这名字,就给人古意盎然的感觉。心中难免暗赞,他父母真会取名。但恐怕有90%以上的人不知道,秦汉并非本名,而是艺名。

秦汉本名孙祥钟,他的家世可不简单。他父亲是国民党的陆军上将孙元良。铺垫这么多,其实孙元良才是今天文章的主角。

孙元良的前半生,确实充满争议,又堪称传奇。

他是黄埔军校的第1期学员。参加过北伐。也参加过对江西红区的第5次围剿。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他又参加过淞沪会战。到了后期,国共内战期间,他也是淮海战役的第十六军团司令。

淮海战役战败之后,他重新收拢十六兵团,又在西南抵抗解放军的统一全国之战,直到西南兵败1950年,他才逃到台湾。

孙元良所以称为传奇,是因为过去七八十年,对他的评价都严重两极分化。他逃跑将军的外号,在两岸三地华人世界得到公认。但咱们官方对他的定位评价以及百度百科盖章认证的又全部都是【抗日名将】,所以他很值得说道说道,然后大家可以通过去尝试评价孙元良来建立自己的认知。

孙元良早期。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参与了革命军北伐。在北伐的南昌战役失败后,他选择到国外读书进修。

他到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就读炮兵科。还没有毕业就回国,参加蒋介石发动的中原大战。

1932年。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他立有军功。被提升为第88师副师长。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孙元良率领88师参加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坚守多日不退,应该是这场战争让他有了【抗日名将】的称谓。

而过去几十年,台湾岛拍出了800壮士,咱们这边也拍了800,讲的就是国民党军官谢晋元率领少量士兵,坚守四行仓库的故事。

这个命令下属谢晋元坚守四行仓库的,就是孙元良。。他自己,则率部退到苏州河。

在淞沪会战战败后,他率领88师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可是88师负责的,就是南京雨花台至中华门一线。

日军攻占南京,恰恰就是从雨花台中华门一线突入,并最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

雨花台失守之后,按照孙元良自述,他命令的军队“分散突围”,结果他逃了三四个月到1938年3月才率领少量败军出现在武汉。并且当时就因为军纪涣散被收监。

结果是其他一些军队大佬出面,才将他保释出来。

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孙远良先是调任重庆警备司令,这原本是在国共对抗的大后方,但是1948年8月,他以第十六兵团司令的身份参加淮海战役,担负徐州守备。

结果1948年12月,在突围之中全军覆没,孙元良化妆潜逃。

逃出淮海战场的孙元良,收拢快逃的败兵,开赴四川丰都和万县重新组建第16兵团,再次任司令,阻挠解放军转战大西南统一全中国的进程。

最终在他部下起义投共后,他只能逃返成都城,然后又从成都败逃台湾。

孙元良由此被称为逃跑将军。从他的人生经历来看,从早期北伐,两次抗日,再到不同时机共军作战,他屡次安排属下壮烈赴死,可他自己居然活到了103岁。

直到2007年月。才在台湾岛寿终正寝。咱们国内对孙元良民间评价以及前期过去几十年的偏官方的史料评价中,也都是称他为逃跑将军、好色将军,他每逢大战必逃跑,结果每次战后都被发奖章升官的情景,还被许多影视剧用来嘲讽国军腐败。

但是在2007年孙元良去世之后。国内最高的两家媒体。对他似乎进行了一次盖棺定论。当时新华每日电讯,发表的文章标题是《抗日名将孙元良在台去世医院迁葬南京》。

在这篇文章里。评价孙元良在813淞沪会战中誓死抵抗,并命令八百壮士继续抗敌,因此称他为抗日名将。

同一天。《人XX报~海外版》则发表了标题为《抗日名将孙元良在台去世》的文章。内容与新华相同。

这两家媒体背后分别代表的是什么?代表的就是新华和人报。这两家以同一个相同内容发声,几乎就代表着咱们对孙元良的主流定调。

许多朋友就认为都已经是这种量级的媒体定调了。那孙元良还会存在争议吗?在孙延良去世12年后,2019年中国历史研究院,依旧发文强调孙元良充满争议。

既有被认定为抗日名将的战斗表现,但他一生作战,至少在北伐南昌战役、抗战中的南京保卫战、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这三大战役全部临阵脱逃。

如果再加上淞沪战场的撤退,以及西南战败后的逃往台湾,则有五次几乎决定当时中国命运的大型战役中都有他逃跑的身影。所以逃跑将军的烙印难以去除。

在这一争议文章发表的5年之后,到了2024年,如果你在搜索网站搜索孙元良,出来的既有抗日名将的评价,也有逃跑将军、好色将军这样的文章。

为什么我国的两大最高媒体对孙元良都给予了极高评价后,民间还是如此与上层步调不一致呢?

这时候我们就要想想07年的特殊背景。07~08年恰恰是阿扁弊案爆发。台岛内部国民党掀起反攻的重要节点。

当时台湾岛的国民党和亲民党都有极高统战价值,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当年连战与宋楚瑜获得的一些待遇,就能明白当时我们的统一路线。

而孙元良恰恰在此时去世,所以那两篇给予他抗日名将盖棺定论的文章,是冲着他的统战价值去的。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