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臭肉,我已经无法共情

笑熬浆糊了 2024-10-20 11:26:32

1

昨天工地上食堂吃晚饭的时候管理人员希望我聊一下最近昆明学校食堂臭肉事件。

换以前,我一定会写篇文章狠狠抨击,但现在不会了,尤其是看了那些家长的视频,我就更懒得抨击了。

视频里,长丰学校就“给学生吃产于2015年的冷冻僵尸肉被家长现场抓包”的事件开全校家长会向家长解释。

结果,大会上,学校不光不回应家长问题,反而禁止家长进入后厨检查。

这群家长,在面对自己的孩子吃臭肉,居然连扇校长一巴掌的勇气都没....还祈求般的希望校长给一个说法....

结果校长甩都不甩他们,到点下班走人。

要知道,这些家长平日里可威风了,天天要踏平这个、马踏那个,厉害了、强大了。

有这样的家长,不虐你家孩子虐谁家孩子?

2

很多人喜欢说:“强者从来不抱怨环境!”。

是啊,强者是从不抱怨环境,但我特么是弱者啊....所以,我不仅要抱怨环境,我还抱怨强者。因为环境就是他们搞差的。

3

很多人搞不懂,为什么中东这些国家非要针对以色列,是因为以色列贪恣暴虐,而他们英勇正义吗?

并不是。

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

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真正的民主国家。

而他的敌对势力呢?

要么是政教合一的神权,比如伊朗;

要么是封建专制的王权,比如沙特;

要么是父死子继的特权,比如叙利亚。

他们的冲突,本质上是民主与专制的冲突,

这才是他们不共戴天的根本原因,至于什么领土纠纷、宗教信仰,都是表象。

4

几乎所有媒体都对人口暴跌忧心忡忡,认为人口的减少会导致各行各业的萧条。

其实,人口减少对于普通百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1,不存在入学难的问题,很多一线城市学校都招不到学生了,也就没有人再为了孩子绞尽脑汁请客送礼,也不用必须买房才有入学资格。

2,看病难、就医难、乱收费的现象会缓解,人口少了病人会随之减少,医院为了竞争只能提高服务水准。

3,房奴少了,开发商的打折会一个比一个狠。

4,人口减少,劳动力也会减少,富人们只能提高劳动者报酬,劳动力不再廉价。

所以,人口暴跌真正焦虑的是富人。

5有的人一直分不清自己是哪个阶级的人,今天脑补一下:

只要你还去菜市场,你就和这些做生意的小商贩一样,都是一个阶级,社会的底层。

6

昨天,写了一篇嘲讽哈粉的文章,结果不但文章被下架了,还招来了一堆谩骂。

这些评论并不能激怒我,只希望你们节哀,化悲痛为力量,一如既往的支持哈马斯恐袭以色列。

另外告诉你们一下,你们的英雄辛瓦尔走的时候眼睛都没闭上,可能是在等你们去看他最后一眼,才能安详地闭上眼。

7

很多人不知道北韩有多穷。

就这么说,北韩实行粮食配给制,而且最近朝方做了调整:每名军人每天的粮食配给从620克缩减至580克,普通居民每天的粮食配给从700克缩减至550克至600克之间。

更令人心酸的是,配给的粮食中,红薯玉米等粗粮占主导,大米,白面等细粮极小一部分。

原因是粗粮的产量相对较高。

如果你对重量没有概念,那我告诉你有多恐怖:一个正常的北韩成年人一天只能吃一个中等个头红薯,至于水果和蔬菜,想都不要想。

就这,还是首都的居民。

就这,还有很多人向往北韩...

8

凡是崇拜金钱的人,一定看不起穷人;

凡是崇拜权力的人,一定会欺负百姓;

凡是崇拜领袖的人,一定不把身边的人当人。

几乎所有的罪孽,都源自于这“三个崇拜”。

9

给年轻人一点忠告,找对象也好、交朋友也好,一定要观察他平日的喜好。

如果你的对象、或者朋友,面对打仗特别的开心,拍手叫好热血沸腾,到处在找新闻,找视频找直播,看热闹不嫌事大,没有丝毫的担忧感。那说明他一没什么金融资产、二没什么责任担当、三喜欢落井下石。

简单来讲就是,他没什么钱,也没什么人品,而且大概率以后也不会有。

10

最近很喜欢耍许冠文老电影。

我觉得,许冠文的所有角色就是我们当下电视剧最缺的精神。

生活在市井,混迹于底层,破坏秩序,颠覆正统,被人踩的蝼蚁也渴望通过奋斗咸鱼翻身。在生存与欲望之间拼命挣扎,且永不失其纯真。

现在的国产影视,已经看不到穷人了,即使有,也一定是工于心计的坏人。而主角,一定有钱,有颜,有地位,还烂漫天真。

当一个社会把贫穷与不道德挂钩的时候,社会陈疴从此积重难返了。

11

现在很多人都迷上了短视频,包括我。

我已经很久没认真刷过一部剧、看过一本书。

所以,今天我发呆的时候,想了想自己曾经看过的那些东西,无论是经典电影、好书、或者是纯粹的聊天,都有很多可以回味的,越咀嚼越有意思。

但是短视频,不否认有时候得到一些新鲜资讯,但大部分时候什么也回想不起来。

12

李光耀曾对邓小平讲道:

新加坡人大多是福建人和广东人的后裔,祖先都不识字,很贫穷,而达官显宦、文人学士则全留守中原,因此没什么事是新加坡人做得到而中国人做不到的,或没法子做得更好的。

所以,新加坡成功的关键,是英国人留下的法治制度,而不是什么儒家文化。

13

我人生的前20年,一直被教育不要说谎,要诚实。

我人生的后15年,一直被教育“有些话放心里”。

现在我45了,我不得不用用余生来反思和纠正之前的错误。

待我把人生拼凑完整,我似乎只完成了一件事:愚蠢的活着。

假如我能选择,我想换一个出生地,换一种活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