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全网都在心疼一个叫“周微”的女孩。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晚上9点,“三年级二班”的家长群里,周微妈妈突然情绪激动地喊话老师:
“不去读书了,周微已经被我打得不会走路了。”
“我要求不留堂,只要一放学就第一个出来,她会不会读书无所谓了,我已经放弃了。”
“我也是一个有家庭有工作的人,我没办法每天在学校门口等她,今天我已经爆发到没办法再忍受了。”
“明天不去学校,手已经被我打肿了,写不了作业。以后估计也写不了作业了,语文书已经被我撕掉了。”
“她一写作业,我头痛腰痛哪里都痛。她已经被我打得哪里都肿了,衣架都报废了,没办法再打了,再打报废一个衣架就损失太大了,等一下打进医院也不好。”
原来,因女儿被留堂和作业的问题,她每天都忙到焦头烂额,常常连做晚饭的时间都没有,只能吃外卖对付,生活简直一团糟。
日积月累下,这位妈妈爆发了。
她歇斯底里地砸了家具,撕了书本,打了女儿……
最让人窒息的是,她还狠狠羞辱了女儿:
她把摄像头对准女儿,一边直播女儿的囧态:被打肿的耳朵,打瘸的腿,打伤的双臂。
还一边讽刺道:
“没关系的,我都不怕丢脸,你有什么好怕的。”
“你现在是学校的名人了,以后老师都不会给你布置作业了,你开开心心就好。”
全然不顾孩子全身的抗拒,也不在意孩子满脸的无助、委屈和绝望。
甚至,当周微难受地躺在床上时,妈妈的羞辱仍一句一句袭来,直言已经放弃她了。
小小的她,只能蜷缩着,忍受着,不停地掐着自己的胳膊,才没有让自己哭出来。
短短7分钟的视频,不忍再看第二遍。
这一晚,被打弯的不仅是衣架,还有女孩的脊梁。
妈妈失控的情绪,带给女孩的,也不只是当下的暴雨,还有此生漫长的泥泞。
每次类似的事件发生时,大部分网友都是理解母亲的。
毕竟,生活的压力,育儿的琐碎,教育的焦虑,叠加起来,真的很容易让人情绪失控。
作为一个妈妈,我也特别能共情这位母亲的不易,但我真的无法认同这样的教育方式。
因为再失控。
也不应该对着孩子一顿暴打,把衣架都打到变形了。
更不应该羞辱孩子,把孩子最难堪的一面发到家长群,这和在女孩同学、老师面前,扇她一巴掌有什么区别?这让女孩以后在学校该如何自处?
这简直就是肉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伤害孩子的,往往是父母的情绪,而不是孩子的错误。”
因为留堂这件事,学生留堂,老师也是陪着的,老师负责才留堂。
家长如果实在不想孩子留堂,完全可以私下和老师说,几句话就能解决的事。
但她没有,而是选择了最极端方式,把女儿的脸面踩碎了摆给别人看。选择了把生活的苦和压力全部发泄到女儿身上。
再来说情绪失控这件事。
哪个成年人没有压力,哪个妈妈不是在重负中前行,大家都有情绪。
但正如傅首尔说的:
“有些情绪,藏不住是有可能,但“要”这个字,是代表我的愿望,我愿意为之努力。
我希望我这辈子无论再怎么崩溃,都不要对我儿子吼出“我怎么生出你这样的东西”,这就是我愿意为之努力的原因。”
之前就有人曾组建一个“戒吼营”:假如骂孩子一顿,就罚款一万块钱。
结果发现,孩子还是之前那个孩子,但父母那些原本难以控制的脾气却得到了明显遏制。
对于那些忍不住发脾气的家长,在经历了几次高额罚款、损失惨重后,也能够很好地控制情绪了。
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对弱势的孩子发火,不是控制不住,是因为不知不觉中,早已在心中衡量过得失利弊了。
我们潜意识里,不觉得骂孩子是一件大事,不觉得骂孩子要承担惨痛的代价,所以常常仗着孩子对我们的爱,有恃无恐。
被吼骂,被殴打,即使心里再苦,很多孩子也不会反抗父母。
他不会停止爱父母,但他会停止爱自己。
比如武汉那个14岁男孩,他的母亲在离异后,一边要辛苦打工挣钱,一边还要照顾他,每天都很累。
所以在得知男孩在学校打扑克后,情绪一下就失控了。
在人来人往的走廊上,扇了男孩两巴掌,还一边掐男孩脖子,一边大声责骂。
而男孩在一番沉默后,翻身就从5楼跳了下去。
还有更多的孩子,或许做不到那么决绝,但,父母暴怒的情绪,挥下的拳头,却在他们心里留下了一道道伤疤,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网上就曾有心理医生针对在易怒父母影响下长大的孩子,总结出的15个性格问题:
想起《少年忧郁症》里的小高,自从爸爸下岗后,妈妈就把生活的期望都放在了他身上。
他记不住乘法口诀表,妈妈就在教学楼前疯了似的吼他,揍他,非逼着他背会不可。
他做作业睡着了,妈妈看见后一脚踢翻了他的椅子,他摔倒在地后,直接晕了过去。
他还经常被妈妈骂得狗血淋头,打得鼻青脸肿,有时甚至还会被妈妈往脸上吐口水。
这样成长起来的他,最后患上了抑郁症,经常头疼,失眠,一度想自杀。
很认同一句话:孩子的世界,就像湿软的水泥一般,接收到的一切,永远会留下印记。
为人父母,千万别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就肆意发泄怒火。
要知道,你发泄在孩子身上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深扎在孩子的心头。
教育大师陶行知说:
“相对于成年的父母,孩子们更像是一个敏感的心理学家,父母只考虑他们的存在,他们却特别在乎父母的情绪,对父母的心理变化非常敏感。”
学会情绪稳定,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课。
而要做到这点,其实也不是很难,一是要学会清空垃圾情绪,二是要学会暂停情绪。
1. 清空垃圾情绪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水管工去为一位农场主安装水管。可是,装水管的这天,令人烦躁的事却接踵而至:
车子出故障,迟到一个多小时;
电钻坏了,无法顺利开工;
收工时,他的“老爷车”又趴窝了。
善良的农场主便开车送他回家,可到了家门口,一脸郁闷的水管工没有立刻回家,而是去到旁边大树下的长椅,静静地坐了一会。
之后,他笑逐颜开地打开了家门,乐滋滋地拥抱他的孩子。
第二天,水管工再次来到农场时,农场主便好奇心地问他,为何不先进家门,而是要在外面坐一会。
水管工说:“因为我不能把我的坏情绪传染给孩子。”
原来,每当水管工在外面遇到了糟心事时,他回家前,都会在长椅上坐会,消化一下负面情绪,不让它们走进家门。
这,就是“清空垃圾情绪”。
当我们学会把坏情绪关在门外,微笑着进门后,你会发现,面对孩子时,你的容错率会提高,忍耐度也会增强,教育孩子的心态也会变得更加轻松。
2. 学会暂停情绪
作家娜塔莉·布朗有三个孩子,7岁的贝尔、4岁的米兰和2岁的戈尔德,天天各种调皮捣蛋,吵架打闹。
但她却从来没有大声呵斥过孩子,反而总是和声细语的,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为了不发火,每次和孩子发生矛盾时,她都会躲到卫生间里深呼吸,耐住性子安静几秒。
平静下来后,她再来处理问题时就变得冷静、客观了。
所以,当你觉得情绪就要爆炸的时候,最需要练习的是暂停,暂时离开冲突现场,让自己先冷静一下。
这个时间,我们可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为什么生气?
是真的再也没有办法和孩子好好说话了,还是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在一瞬间喷涌而出了呢?
发脾气,真的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吗?
这就是《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出的“暂停情绪”。
这种暂停,可以帮助父母察觉到情绪,从当下的情形中撤出来,从而避免因愤怒而对孩子发起攻击,实施暴力行为或说出伤人的话语。
最后,我想问父母们一个问题:
你知道孩子什么时候会感到幸福吗?
或许,答案就藏在我们的日常相处中。
曾有调查显示,当父母心态平和、性情稳定时,孩子就会感到由衷的幸福。
这份幸福,会陪伴孩子的成长,成为他治愈一生的力量,成为他向上生长的底气。
而这,不正是我们最初孕育这个生命时,对他最殷切的期盼吗:愿他幸福安康!
所以,愿我们从此都能学会戒怒戒躁,学会善待孩子,给孩子一个平和安稳的环境,一个温暖有爱的家。
点个“赞吧”,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