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失完再敬叨(公众号“黄三刀”,欢迎关注)
参加饭局,推杯换盏间总不免“客气”一番,说一些“失敬失敬”“哪里哪里”主题围绕“相见恨晚”“以后常联系啊”的话。热闹当然是热闹了,真诚不真诚那似乎是“看透不说”的约定俗成。
比如失敬失敬,失在前敬在后,语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先失再敬的意思是,原来不敬,见面了,也没有什么可送的,然后表面上客气一下,送一句“敬语”。至于以后敬不敬,再说再说,看你的表现而定“敬”的程度。
也就是说,失敬便是先前未敬,而且实际的情况,往往是“见而未敬”,这就让人尬了:你已见我,却不敬我,莫不是我看起来无甚可敬之处?然而一番介绍之后,又成了“失敬失敬”,这就更让人尬了:不知来路则视我无甚可敬,知来路便敬我,如此到底是我本人可敬,还是我的“来路”可敬?
正所谓敬与不敬之间,一个人本身的价值就被赤裸裸地摆在桌面上了。相较之下,梁山泊好汉们不打不相识,互道一声失敬,莽撞中带憨实,好歹算颇可爱。
话说敬从心生,“失敬”从口出。一句“失敬失敬”,国人的中庸和圆滑可见一斑,生存状态可见复杂,中年人的无奈几乎跃然纸上。也就是说,不得不说“失敬失敬”的话,不得不做失礼失礼的事,一直做着“失败失败”的人。
然而“伸手不打笑脸人”,现实中的人们,也只能一次一次“失敬失敬”“哪里哪里”地客套一番,一团和气中带微妙的疏离感,生出点点讽刺意味。
有道是动辄就要对人说“失敬”的人,多半是“势利”之人。然而被人“失敬”者,恐怕也是其名难副,因为若其无视种种名号光环,便显得身无长物,精神头打折,腰杆子不硬,眼刀子不利。
若要人真敬,终究不能寄希望于诸般“背景”和“头衔”,有才气,有正气,才有让人敬的底气。如果还有运气,你简直可称“不为人所失敬”的沧桑正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