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成果体现在量级上是各地GDP等指标规模上,如现阶段已有不少省区在经济总量上可堪比一国;能充分体现发展质量的应该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民生指标了,典型如珠海、舟山等虽是很小体量规模的城市,却取得了人均收入在国内城市前列。
我们作为一般居民的视角肯定更倾向后者吧?那么在全国3百多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哪些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进入前60位呢?又有哪些是能实现量、质双实现的城市呢?这就一起来看看这张排行榜!
从发展难度来说,高质肯定要比量的扩张更难,一个城市如有若干个大规模产业投产便能在经济体量上有很大跃进,就像福建宁德市在宁德时代崛起后,各项经济指标的规模大涨,但它的人均收增势就没那么迅猛了,截止到2023年末它的收入水平还是只能在省内末流。
这是因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的最根本的动力是市场经济繁荣及活跃,带动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等收入,加之有较好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带来较高的转移净收入,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人均收入的较高水准。
所以人均可支配收入能排名前列的必是目前国内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了,当然最牛的还是当属上海、北京这两大经济中心,它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分别高达8.48万元与8.17万元/年而在全国城市遥遥领先,按照平价购买力的话都已能达到中等以上发达水平了吧?
其次是浙苏粤等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城市,民生水平也站在了国内最前列,而且像深圳、广州、苏州、杭州、南京、宁波等一众城市不仅有庞大的经济总量而且还有很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当属国内经济发展有质有量的典型代表城市。
从区域层面来看,沿海地区在这方面是优势满满的,除了上述的浙苏粤等省不仅上榜城市多而且多能排名在前列,最优异的便是浙江省所属的11个城市全部入围,且连最末的丽水市都能以4.7万元/年以上跻身前50;江苏与广东也分别有8个与7个城市上榜且整体排名都较高。
福建、山东、辽宁等省虽然民生状况在沿海地区不算突出的,但也都有若干城市入围了此榜单,尤其是福建的厦门市可高居前十之内、山东省能多达6城入围。
当然这也应是情理之中,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是先行的,加之地缘优势而民间经济能更快发展并繁荣起来,在经济体量不断扩张的同时转化为民生成果的效率也应该会更快,广大中西部地区就只能相形见绌了,虽有后发动力而在量级上有很显著成果,但民生水平在短时期内还是难以赶上的。
在60强榜单中有不少中西部城市出现,然而大多排名都在后半段了,其中最高的长沙市突破了6万/年但只能排在第22位,武汉、合肥等仅有5万多元/年而比许多东南沿海小城市还低。
而像成都、郑州、南昌、西安等更多中西部省会城市的人均收入都未能达到5万元。除了成都市能以4.76万元排在第47位外,其他这几个省会都在50位之后了。
更有中西部唯一直辖市重庆不仅无缘入围前60位,而且还没达到全国的39218元./年的均值。而它的经济总量已能与广州掰手腕、离深圳的规模也不远了,所以它可能就是发展上量、质分化的最典型城市了吧。
不过纵观榜单还是略有惊喜的,那便是安徽省的马鞍山、芜湖;湖南省的株洲等中西部地市都能入围,尤其是马鞍山市还能居第30位确实挺惊艳的;另还有内蒙古地区居然能有5城上榜,虽然整体排名不算高但也很是出彩了。
这么看来中西部地区也并非完全是省会独强态势的嘛,还是有不少地市能通过自身的资源优势、内生经济发展等取得民生上的较大成果,虽说与沿海地市还有不小差距但已值得点赞。
当然整体来看,沿海地区在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形态上明显更为突出的,中西部与前者还存在很大差距哦。诸如重庆、成都、武汉等城市的GDP总量都可高居全国城市前十,而在人均收入上还不及一些沿海地市,说明经济规模迅猛向上的同时转化为民生成果的效率还不够显著,根源还在于它们的民间经济活力还尚有不足,大家说是吧?
最后来看下表,大家具体来了解60强城市的人均收入及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