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书法不仅仅是宋徽宗,还有另一位皇帝,他的书法开创了一个时代的新风尚

书画群英 2024-11-17 11:00:30

在书学史上,帝王偏爱乃至帝王亲自过问书法,对书坛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梁武帝,唐太宗,宋高宗,明宣宗,清圣祖,清宗,乃至整个书法史都有很好的反映。

宋代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时代,历代帝王对美术都非常重视,并亲身参与其中。而宋徽宗赵佶,则是最为人所知。不过,宋朝除了宋徽宗之外,宋高宗赵构的书法造诣也是极高的。

赵构(1107—1187),字德基,北宋第10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谥号宋高宗,历时35年。他是徽宗的第9个儿子,一度被尊为“康王”,先后在各地做过节度使。

赵构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既有武功,又有武功,“聪慧过人,博览群书,一天能读一千多字,能拉一石五斗,两只手能装下粮食,两只手能举,走百步,令人敬畏。”

钦宗与金人议和,赵构虽然知道自己去不了,九死一生,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靖康之难”中,赵构以大将军的身份出征,是他唯一的皇族后裔,肩负着保家卫国的责任,在战争中登基为王。

赵构的书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他早期以黄庭坚为师,绍兴三年,他写了一首《伪齐》,郑亿年辈密奏,余方命人学庭坚体,但因怕影响了皇帝的笔法,所以改了米芾的字体。绍兴四年,他又转而学二王,开始了他的第二个阶段。

绍兴十一年,赵构下诏翻刻了《淳化阁法帖》,绍兴十二年,宋金两国和谈,南宋从不同的渠道得到了大量的晋唐真迹,这些都使赵构的“二王”书法体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辞官之后,赵构临池之事更加频繁,书法亦达到了第三个时期,据他自己所言,“是以晚年之趣,纵横直,随心所欲”。此期作品主要有辽宁省博物院藏的《草书洛神赋卷》,上海博物院藏的《嵇康养生论卷》等。

赵构的书道,最初得自家学,然而,南朝以降,古之风不复,“尚意”书风也就丧失了其应有的生存空间。赵构在“锺王”的指导下,正式地提出了自己的“复古论”,并在实践中加以实践,并通过收藏、刻帖、评点、赏赐等一系列书法创作活动,向世人展示自己的书法理念。

赵构对六朝法书,尤以锺王为最,引杜甫"学书初学于卫夫人,恐不及王右军",将王羲之提到卓尔之上,并提出"学书必以仲、王为法",并以法律为准绳,以法律为准绳。

赵构将自己的书法理论付诸实践,“余从魏晋到六朝,无一不仿”、“余每每得右军数行,或数号,手不能放。从那以后,我就把头发扎起来,拿起笔来写字,这五十年来,我从未放弃过一次。”

赵构十分重视对法帖的挑选,他认为唯有“意韵俱在”的刻帖才有价值,这和别的书法家不同,赵构生于帝王之家,见过许多古人的真迹,而普通的书法家,根本没有机会看到古人的真迹。

南朝时期,南宋宫廷已无藏书,赵构搜集古籍,“择良刻之”,这不仅是为了维护皇家威严,更是为了促进南宋文化的兴盛。

在赵构的刻意引导与促进下,南宋书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赵构亲自实践,影响了后宫,影响了宗室,影响了大臣,影响到了更多的读书人。

《淳化阁法帖》被赵构颁诏翻刻,送至国子监,又被称为“绍兴国子监”,在南宋掀起了刻帖热潮,《定武真本兰亭》更是成为了一种全民皆知的经典。二王帖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并在当时形成了一种“复古”之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构以皇帝之名,中兴了南宋,开创了一种新的书法艺术。

0 阅读:12
评论列表
  • 2024-11-17 14:16

    包青天时代的宋朝皇帝宋仁宗的书法才是最好的[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