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园工笔水陆画列入密云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教水陆画作品赏析

新潮视野 2021-09-17 12:30:04

水陆画起源于三国时期,自金代至元、明、清时期盛行的佛教寺院为超度亡灵,普济水陆一切鬼神而举行的一种重要佛事,是“三教合一”大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民俗文化现象。水陆画是水陆法会上供奉的宗教人物画。水陆画题材主要取自儒、释、道三大教,线描空化丰富,人物造型优美,画面色彩丰富和谐。

2014年11月11日,水陆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7月3日,隆德园佛教书画院的工笔水陆画已正式列为第六批密云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陆法会是中国佛教最隆重的法会,从南北朝流传至今。而水陆画就是举行水陆法会时在道场中摆放悬挂的宗教人物画。这些水陆画以朝拜主尊、罗列诛神为主要方式,人物包罗成象。除了佛教的神奇,还有很多源自道教、儒家和民间信仰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佛教本土化过程中与汉文化的融合与吸收。水陆画题材范围广泛,绘画章法有度,对宗教史、艺术史、民俗史研究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

水陆法会是指开设法会时救度者与被救度者集会于一堂,凡与会者都能得到超度施法与施食同时进行,普度受苦众生,是一种设斋供奉佛神以追荐超度亡灵众鬼的大法会,是中国宗教活动中场面隆重、规模盛大、所需时间较长的一种仪式。

水陆画是随着水陆法会的产生而出现,是寺院或私人举行水陆法会时悬挂的宗教画,是举办水陆法会不可缺少的圣物之一。

清末敦煌藏酮出土的一份中唐时期的《发愿文》范本中有云:“故于是日,洒扫庭宇,严饰道场,请佛延僧,设斋追福……”在当时的“道场”上,就装饰着以宗教人物为题材的各种佛幡挂图,即是早期的水陆画。据现有的文献记提早的有关于水陆法会的图像始见于晚唐、五代,并逐渐形成体系。

水陆画经过五代及宋的流传与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为一套完整的规模。

金朝,佛寺道观中有水陆殿和成套的水陆画图卷,如山西繁峙金代岩山寺正殿原本即是水陆殿,殿中壁画是在金朝正隆三年(1158年)由御前承应画匠王逵和王道所绘,可惜现壁画已毁。

元明之时,水陆道场悬挂的水陆画基本定型,一般寺院修设的大西水陆法会中一堂水陆画为一百二十幅。朝廷修设的水陆法会用到的水陆画多达二百余轴。这些作品内容包揽了民间崇信的所有神祇,它的悬挂幅数依法事规模而定,另外在这一时期除了成套的卷轴水陆画像外,佛寺道观中出现了专门的水陆殿,绘有构图结文完整的水陆壁画。

水陆画大多采用工笔重彩画法,色勒、渲染十分细腻,毫发入微,工稳谨严,即便是衣服上细小的图案纹样都画得十分精致,用色十分丰富,敷彩浓重,富丽堂皇。水陆画中也有少数兼工带写,粗笔重彩、水墨谈彩等其他画法的作品。

水陆画中的人物形象设计有较为固定的模式,佛、菩萨、明王像需严格遵照仪轨,诸天、护法也都有传统的固定画法。道教神、民间神一般多彩用汉族帝王、文臣、武将的形象,有一些程式化的画法。

画师在绘制过程中,继承多于创新,尽管如此,许多画师还是在作画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有自己的特点,从而使得水陆画的绘画风格呈现出多彩的面貌。因此,在水陆画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到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也能看到同一时期的不同风格。

2020年7月3日,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专家评审、网上公示、联席会审核等程序,北京市密云区政府批准区文化和旅游局确定的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隆德园工笔水陆画也位列其中。

由于水陆画精微博大,对画师的技艺能力要求甚高,且耗力耗时,专研者甚少,水陆画的传承和延续已面临严重危机,亟待抢救和保护。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水陆画,如今,在隆德园佛教书画院有了年轻一辈的传承者,这是一份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正如中国佛教绘画艺术家夏荆山居士对佛教绘画的诠释——

如果说通常的艺术匠心,只是为了传达艺术家创作的热情与个人独特的灵境,那么优秀的佛教绘画艺术则扬弃了这些凡尘的意境。如果说士大夫绘画重在一个“意”字,文人绘画重在一个“情”字,那么佛教绘画就重在一个“净”字,这一个“净”的境界,包含了真、善、美。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