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与人工智能

海云聊商业 2024-03-28 22:44:49

大家好,我是很帅的狐狸

清明时节雨纷纷

今天我准备来聊聊 死亡

死亡这个事情,除了跟爱和机器人有关,也跟人工智能相关。

Part 1 死亡与不被忘记

不知道你们是在什么时候意识到「死亡」的存在。

我在很小的时候,不晓得是因为看了什么书还是什么动画,第一次意识到「死亡即虚无」时,我失眠了。

那天晚上辗转反侧,慌得睡不着。

半夜里,我愣是找了个安慰自己的说法——

所以在过去的很多个日日夜夜,我都在想着怎么去传递知识。

因为我一直觉得,我的知识就是我的全部。

只要它们能被很好地整理并传递下去,那我的一部分就可以以某种形式一直延续下去。

当然,每个人的心路历程可能都不大一样。

但我觉得有一点是相似的——不少人都希望可以以某种方式永生。

只是对我来说,这个方式,是留下「被我系统整理好的资讯」。

Part 2 数据与孪生宇宙

资讯被整理的方式有很多种。

书籍背后大多是知识树,而人工智能的背后则是一个个大语言模型。

在人工智能ChatGPT火爆全网之前,我一直觉得最好用、知识图谱整理得最好的搜索工具产品,是Wolfram Alpha。

理工科的同学可能有听说过,它是2009年就推出的「语义搜索」产品。

它好用在哪呢?举几个例子你就理解了。比如说,我们在它的输入栏里键入「Population of China」(中国人口),那么它会显示这么个结果——

我们也可以直接提问数学问题,比如「the area of an ellipse with half axes of 3 and 12」(短半径为3长半径为12的椭圆的面积)——

谷歌在2012年的时候,也在搜索引擎上线了类似的「知识图谱」工具,百度也有类似的功能。

而目前的GPT-4也可以通过接入Wolfram Alpha来解数学题。

我今天更想分享的,其实是Wolfram Alpha这个产品的创始人,Stephen Wolfram。

我大学的风险管理老师当年提到说,Stephen Wolfram这个人有个理想,就是把整个世界给数据化,造出一个 孪生宇宙 出来。

Stephen Wolfram在当时就会用各种传感器,每天记录自己的心率、步数、身高体重变化等等数据。

在那个年代,还没有Apple Watch,甚至连iPhone也才推出没两年。

而现在,他的理想正在逐渐成为现实:我们的生活也好工作也好,无时无刻都在被数据化——

比如我每天早上起来,会看看自己前一天晚上的睡眠情况如何,得分如何。

每天早上锻炼之前,我会先上秤,看看空腹体重。

然后体重秤APP也会给我算个得分——

做早饭的时候,我会一边打开健康饮食APP,记录自己这一餐的卡路里。

减脂期的时候,要确保自己会有热量缺口。

然后边吃早餐边刷新闻资讯的时候,APP会记录我的阅读偏好。

打开手机屏幕的时候,iPhone会记录我的屏幕使用时间。

中午点外卖的时候,APP会知道我的位置、我的食物偏好。

下午运动的时候,运动手表则会记录我的运动时间、消耗的热量、心率变化等数据。

当这些数据足够多、服务器容量足够大、运算速度足够快的时候,网络上可以100%完美复刻现实中的宇宙。

通过这个孪生宇宙,我们可以推演物理世界未来的所有可能性。

甚至是,科幻片里的一些场景也可以被复刻——比如永生。

Part 3 人工智能与永生

我们都是碳基生物,永生是有点不可想象。

不过不少科幻小说或科幻电影,都点出了人类进化为硅基生物的可能性:我们可能会在哪天攻破人类意识这一关,完美地复刻自己的意识,并将它上传到网络上。

如果「意识即数据」,那么只要我们在孪生宇宙中的意识数据存在着,我们就可以实现某种程度的「永生」。

当然,这个场景确实还很遥远。

但也有更现实一点的场景——让人类在网络上成功「复活」,并非不可能。

比如在英剧《黑镜》里头有这么一集——

社交网络的用户如果去世了,TA的亲人可以授权社交网络平台,采集去世的用户的习惯。

然后社交网络可以模仿TA的语言风格,继续po微博,甚至跟其他用户对话。

这个场景使用的技术也很成熟了。

至少现在让人工智能扮演胡锡进,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

截图/ 来自网络

所以,趁现在尽可能地留下多点数据,也不见得是坏事:说不定以后我们可以用另一种形式复活。

再就是,「意识即数据」虽然从计算量来看,目前也还处于痴人说梦阶段。

但马斯克等人的脑机接口项目,也的确给了我们不少想象空间——未来意识是不是可以一键复制呢?

P.S. 当然,数据收集的背后,也有数据所有权的归属问题。

我们产生的数据,我们自己是否能拥有所有权呢?

这个问题在经济学上其实有答案——

经济学里有个叫做「科斯定律」的原理:假设没有交易成本的话,一个东西谁用得最好,那就是谁的。

这个数据在我手上,我不一定可以物尽其用;但是所有的数据组织起来,给到平台企业,他们其实可以更好地帮我们去推荐产品(购物APP)、推荐餐饮(美食APP)、规划路线(出行APP)、推送内容(内容APP)等等。

所以我们牺牲了一部分隐私,去换取更便捷的服务。

数据的所有权问题,也可能是ChatGPT或文心一言这种模型,在推广时会遇到的比较大的问题。

找天写写这个话题你们会感兴趣不?感兴趣的话给我点个赞呗。

「Greed is good.」

「很帅的投资客」的所有内容皆仅以传递知识与金融教育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一切请以最新文章为准。

相关阅读:

《元宇宙可能会毁掉这个世界》

《ChatGPT来了,你焦虑吗?》

图文/ 狐狸

Icon/ freepik from flaticon

主创/ 肖璟,@狐狸君raphael,曾供职于麦肯锡金融机构组,也在 Google 和 VC 打过杂。华尔街见闻、36氪、新浪财经、南方周末、Linkedin等媒体专栏作者,著有畅销书《风口上的猪》《无现金时代》。

觉得对你有用的话,帮我点个赞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