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远:以学者的修养解读其诗词,以史家的眼力剖析其命运

学宝的生活 2024-09-26 01:57:45

文/南昌熊明

大约是今年春节前夕,我看明史专家、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方志远先生在微信圈上提到他的著作《何处不归鸿·苏东坡传》,当下起心动念,冒然提出求赐一本拜读。方先生回复说在南方越冬,回南昌后快递给我。

初夏时节,承蒙方先生然诺千金,果真将书快递过来。除《何处不归鸿·苏东坡传》之外,另有一本《坐井观天》(方志远先生的随笔),并且都亲笔题签:熊明学友惠存!两大本,沉甸甸,书沉,情更重!

苏东坡的诗词赋文,和他的旷达豪迈、随缘任运的那种洒脱,成为世人自我疗伤、治愈的精神支柱。人们对苏东坡官场遭贬,或许有一种打抱不平,但在方志远先生《何处不归鸿·苏东坡传》一书中,却有另一重境界。他以学者的修养解读其诗词,以史家的眼力剖析其命运。冷静客观,逻辑缜密,条理清晰,不偏不倚。

方志远先生高屋建瓴,以凌云健笔,写宏大叙事,不斤斤于苏轼的文采,不渲染其情史,而是纵横捭阖,将赵宋朝廷盘根错节的党争权斗,进行抽丝剥茧,摆事实,讲道理,将苏东坡父子三人的仕途经历与性格缺陷娓娓道来,一一解读。巧妙地将身居高位,政务中枢的韩琦、司马光、王安石等众多的历史人物串联起来,既肯定苏轼之才,亦不避讳党争权斗之险恶。对苏轼的仕途失败作了深度剖析。这是他的性格决定的宿命。

方志远先生写韩琦、王珪害怕失去权柄的狭隘,亦写蔡确、李定之阴毒,更写苏轼政治之幼稚,书生意气。写出了人情世态,把苏轼还原成真实的人,把权臣还原成平凡的人,避免了人物的脸谱化。

方志远先生写传记与众不同,既穿插人物掌故,亦解读其得失,以全视觉的叙事方式来剖析传主的得失成败。对苏轼率性而为,罔顾其余,不顾大局,破坏官场生态环境的政治幼稚亦作了毫不留情的批判。

其实,苏轼也并非一路贬官,他在乌态诗案之后,也曾经否极泰来,连升数级,做到了“翰林学士知制誥”,“从品级来说翰林学士仅在正副宰相及六部尚书、御史大夫之下,而在六部侍郎及御史中丞之上。”奈何泼天的富贵他把握不住,只得落荒而逃,自请外放。

苏东坡不懂为政之难,他一生用文人意气造历幻缘,一路贬官。当然,方志远先生对此也有话说:“但苏轼就是苏轼,他既不是吕惠卿,也不是章惇,如果他心思放在搞权术上,又哪能给后世留下如此丰的精神财富。”

方志远先生以学者的修养解读其诗词,以史家的眼力剖析其命运,将苏东坡遭遇坎坷之结症一一呈现,令人信服。

《何处不归鸿·苏东坡传》不啻于职场立身之葵花宝典,青年后学,涉世之初,倘或能买一本来细细品读,或将大有裨益,少走弯路,避免踩雷。纵然时下00后整顿职场的段子时有耳闻,令人解气,然终非主流。中华五千年的职场惯性,岂是一朝一夕所能扭转?

诚如雷简夫评价苏洵所言:“用之则为帝王师,不用则幽谷一叟耳”。用当下流行话语的意思就是:离开了平台,你什么也不是!

当你读过《何处不归鸿·苏东坡传》,你在职场上还敢骄傲自满吗??

人世风景,前尘影事,都已成渔樵闲话,饭后谈资。我写人物,摒弃假大空,拒绝千人一面。讲究直见性命,倾听肺腑之言,畅谈生命体验,还原人世间那年那月各色人等的任侠使气血泪情仇……还原一个个有血有肉会哭会笑的鲜活的生命个体!承接写私人传记、家庭小史。

南昌熊明,号泥巴道人、真寂。作家。独立文化观察家。书法研究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