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为什么非要搞垮苏联,当苏联总统不好吗?久加诺夫道出原因

幻影梦旅仙 2025-01-12 09:25:06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1991年冬夜,克里姆林宫的上空,红旗在寒风中徐徐飘落,三色的俄罗斯联邦旗旋即取而代之。漫长的苏联时代在这一刻宣告结束。一个曾经横跨欧亚、拥有无数荣光的超级大国轰然倒下,而推动这一切的,是一个曾被认为可以继承苏联领导权的男人——鲍里斯·叶利钦。

有人说他是毁掉苏联的叛徒,也有人称他是俄罗斯的新生之父。他的抉择,到底是在为民众谋取未来,还是旨在满足一己之野心呢?

从泥土中走出的“平民英雄”

叶利钦的童年没有显赫的背景,只有贫瘠和困苦。他降生于一个普通的苏联工人家庭,父亲是建筑工人,母亲为裁缝。他的成长环境与那些出身于高层官员家庭的苏共领导人截然不同,这种“草根出身”深深地塑造了他的性格。

年轻时的叶利钦在建筑行业打拼。他从乌拉尔工学院毕业后,骑着自行车穿梭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建筑工地,经常亲手参与修理工程设备。他的努力与才干,旋即引起了党组织的关注。他从一名普通工程师逐渐升迁,成为地方政府的要员。尤其是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他以高效完成多个建设项目而声名大振。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便在全国寻觅愿支持改革的官员。他留意到了叶利钦,而后将其调至莫斯科,任命为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在首都,叶利钦的强硬作风迅速引发关注。

他公开整顿官僚特权、清除腐败现象,还经常出现在公共场合与民众交流,坐公交车上下班。这种“接地气”的形象赢得了普通百姓的支持,但却触犯了许多苏共高层的利益。

1987年,于一次政治局会议之上,他径直批评改革进展太过迟缓,甚至公然指摘部分领导人“脱离民众”。这次会议后,他提出辞职,成为苏共体制内第一个主动退出政治局的高官。从此,他不再是改革的推动者,而是逐渐转变为体制的反叛者。

摇摇欲坠的帝国:裂缝中的呼喊

1980年代末的苏联已经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巨轮。经济改革遭受挫折,商品稀缺,通货膨胀趋于严重,民众生活陷入困窘之境。与此同时,民族分裂主义的情绪在各加盟共和国悄然蔓延开来。波罗的海三国率先提出独立诉求,乌克兰、白俄罗斯也酝酿着离开联盟的计划。

面对这些危机,叶利钦对苏联的未来抱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苏联的体制已经不可挽回,与其费力维持这个庞大的帝国,不如直接解散联盟,让俄罗斯以独立的身份重塑自己。

1989年,他于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选举中脱颖而出,从而成为俄罗斯的最高领导者。上任后,他宣布俄罗斯的法律高于苏联法律,这无疑是对中央权威的直接挑战。

他频繁走上街头,与普通百姓对话。他曾于莫斯科一家面包店外瞧见长长的队伍,于是伫立在寒风里苦等两小时,亲身领略排队买面包的艰辛。这种行为让他在民众中赢得了极大的好感,但在中央高层眼中,他已成为分裂苏联的“危险分子”。

八一九政变:历史的转折点

1991年8月19日凌晨,苏联爆发了一场政变。保守派领导的紧急状态委员会软禁戈尔巴乔夫,并派遣坦克占据莫斯科的重要设施。政变旨在恢复中央集权,挽救苏联于崩溃边缘。然而,这场政变成为叶利钦进一步崛起的契机。

叶利钦立刻发表声明,谴责政变者的非法行为。他亲自前往俄罗斯议会大厦——白宫,组织抵抗。就在白宫外,他站在一辆坦克上,向聚集的人群发表演讲:“我们不能让过去的阴影重新笼罩俄罗斯!自由属于人民!”这番话点燃了人们的希望,成千上万的莫斯科市民走上街头支持叶利钦。军队开始倒戈,政变很快失败。

这场政变的失败,致使叶利钦的政治地位急剧攀升,迅速超越戈尔巴乔夫,从而成为俄罗斯乃至苏联全境的实际掌控者。他利用这一优势,迅速削弱苏联中央的权威,将更多的权力集中到俄罗斯手中。苏共的权力中心彻底崩塌。

别洛韦日森林:帝国最后的夜晚

1991年12月初,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以及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在白俄罗斯的别洛韦日森林进行了一场秘密会谈。寒风呼啸的夜晚,这座狩猎行馆见证了苏联的最后时刻。

克拉夫丘克带着民意调查的结果开口:“乌克兰的人民已经明确选择了独立,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舒什克维奇补充道:“继续维持联盟只会让我们陷入更深的泥潭,甚至可能引发暴力冲突。”

叶利钦静静地听着,沉思片刻后说道:“如果这是历史的选择,那我们也必须做出选择。最终,他签署了《别洛韦日协议》,宣告苏联作为一个国家正式解体,独立国家联合体随之成立。

消息传出后,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领导人的职位,苏联红旗降下,俄罗斯联邦正式接管权力。一个存在了74年的超级大国,至此轰然倒下。

重生的俄罗斯,破碎的苏联遗梦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并未如叶利钦所期待的那样迅速步入繁荣。叶利钦为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推行“休克疗法”。此激进政策致使经济崩溃,社会秩序陷入混乱。无数工厂接连倒闭,众多工人随之失业,通货膨胀恰似饕餮,无情吞噬着普通人的积蓄。许多俄罗斯家庭陷入贫困,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俄共领袖久加诺夫曾犀利地评价:“叶利钦过于急躁,他幻想用解体换来繁荣,却忽略了人民承受改革阵痛的能力。他带来了独立,却也带来了巨大的失落。”

然而,支持者却觉得,叶利钦的抉择乃是一个痛苦却又不可或缺的过程。他打破了苏联的体制僵局,为俄罗斯的独立发展开辟了通途。他的决定尽管饱受争议,但置于历史的长河中,或许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抉择。

雪夜中的独白:时代的注脚*

1999年的一个雪夜,叶利钦辞去了总统职务。他独自坐在克里姆林宫的书房里,手中拿着一杯伏特加,面前是他在八一九政变中站在坦克上的照片。他凝视着照片,喃喃自语:“我做了我必须做的事,但代价呢?”

窗外,大雪覆盖了红场,一名年轻的父亲带着孩子走过克里姆林宫。他停下脚步,指着三色旗对孩子说:“我们失去了很多,但也有了开始。这是属于你的俄罗斯。”

这或许是叶利钦故事的最佳注脚。他是推动苏联解体的“历史之手”,也是一个为理想冒险的领袖。他是否真的带来了新生,抑或只是开启了另一场变革的序曲,答案仍在历史的风中飘荡。

“盛衰荣辱,不离兴废;山河裂合,未有定局。”叶利钦的选择,最终成为了后人争论不休的话题。他的一生,如同那降下的红旗般壮烈,又如同那冉冉升起的三色旗般复杂而充满希望。

0 阅读:205
评论列表
  • 2025-01-12 12:54

    不看他说了什么,看他做了什么。在苏联解体这场盛宴中他的家族成了新生的俄罗斯顶级富豪家族。说什么贫寒出身!为了人民!别扯了!为了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