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诗评
原文百年之后
——致妻
文/大解
百年之后当我们退出生活
躺在匣子里并排着依偎着
像新婚一样躺在一起
是多么安宁
百年之后我们的儿子和女儿
也都死了我们的朋友和仇人
也平息了恩怨
干净的云彩下面走动着新人
一想到这些我的心
就像春风一样温暖轻松
一切都有了结果我们不再担心
生活中的变故和伤害
聚散都已过去缘分已定
百年之后我们就是灰尘
时间宽恕了我们让我们安息
又一再地催促万物重复我们的命运
赏析这是诗人写给妻子的诗,也可看作是写给自己的诗。全诗体现了诗人的通透之感,对事物的发展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诗人在生前已经想象到百年之后的情形,或许真的如预想的一模一样,那将是最圆满的结局。退出生活、干戈止息、大局已定,不再担心意外发生、万物的轮回,就像是生命的重复。一想到这里,忽然觉得人生毫无意义一样,莫名的无聊之感。这首诗主要是诗人对妻子的述说,表达对人生的看法,想得非常透彻,总结也很精准,百年之后,就像是一种解脱一样。对死亡的恐惧之感,也荡然无存,对暮年之人在心理上起到很好地安慰作用。下面具体来解析下诗人的设想。
先看第一节,百年之后,诗人和妻子都退出生活,躺在匣子里并排依偎,如同新婚一样,把死亡写得如此轻松写意,毫无恐惧之感,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满足,和对人世的毫无挂念,在心态上已经超过绝大多数人了。生前就把身后事想得明明白白,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同样是有着智慧的,对一切不会纠结于心。但是,看透人生,是否会变得无聊起来呢?仿佛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填补剩余时间,是否糊涂一点更快乐呢?
再看第二节,百年之后,仿佛一切都归于平静,再没了分争,一切像洗牌一样,又以新的面貌重新开始,就像人生的格式化一样。如此一说,非常大胆和越前,说得毫无顾忌,也不避讳什么。于此,就像在歌颂死亡一样,死亡能消除一切恩怨情仇,对一个人的恨,也不外乎致其死地。因此,死亡也成了各种矛盾的终结者,死亡一下变得伟大起来似的。但是,人的本性是不想死的,这也自相矛盾起来。
第三节,诗人想穿了百年之后一切归零,心境也开阔起来,如沐春风一般,不再担心纠结任何变故和伤害。可以看出,诗人的心理建设起了作用。人们恐惧未知和不确定性,而现在一切好像都有了结果和定论,就像破解了人生的答案一样,就没有任何可害怕和担心的了。除非还有什么不满,还想着要去改变答案,那也将是痛苦的深渊。显然,这不是诗人的选择,诗人的内心是满足的。
第四节,诗人作了最后的总结,“聚散都已过去缘分已定”,土归土,尘归尘,没有了任何羁绊,也不必操心任何事情,可以安详地离去,这是诗人的选择和透彻。而死亡归要结底是时间的安排,时间最终会终结一切,诗人用宽恕一词,仿佛在表现时间的仁慈,而时间是中性的,无所谓情义爱恨,带走一切好的坏的,美的丑的,对于真善美、假丑恶,一视同仁,没有分别心。因此,时间催促生命的轮回,不过是重复命运。此时,诗人的格局和境界完全上升到另一个高度,以更高的眼界看待生命,心如止水一样。
这首诗将人生写出了一个新高度,将死亡的作用拔高,对人生也有了更彻底的洞察。一首致妻子的诗,首先诗人自己是开悟的,然后开导妻子。然而,不得不说的是,诗人的所思所想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人死不过是一了百了。谁又会想这么多呢?因此,诗人致妻诗,不妨看作是致所有人的诗。诗人已替众人想明白了生前身后事,也是善莫大焉。诗人仿佛帮众人开启了理想的生死通道,也不由得心生感激之情。因此,这首诗的意义是可以不断扩大的。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解文阁,笔名大解,一级作家,河北青龙县人。1957年生,现居石家庄。著有诗歌,小说,寓言等作品多部,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