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方有哪些白酒饮酒习俗,今天大家一起讨论

阿诬慢品酒 2024-10-03 14:50:36

最近忙着整理白酒各个板块的内容,不同地方白酒饮酒习俗是其中一个板块,整理这个内容对于我来说非常烧脑。相比品酒、行业、行情分析,我都可以自身实践、找相关专业人士咨询答案。各地饮酒习俗,你不去当地,跟当地懂习俗的人大喝一顿,酩酊大醉一场,真的很难搞清楚这些习俗的特点。虽然我也全国跑,但跑的地方有限,一些场合也很随意,并没有按当地的喝酒习俗来,亦或是接待的人也不懂这些习俗,因此我了解的喝酒习俗并不多。

整理这块资料,很多是从网上搜集,还有一些是跟要熟的朋友交流得知。今天写这篇文章,更多是交流,毕竟我的粉丝全国各地都有,有了解当地饮酒习俗的,可以留个言,我们一同讨论。

河南酒局我去过一次,但没有吃鱼,河南打圈敬酒很有意思,敬酒的人喝一分酒器的酒,然后跟一桌子每一位喝酒的人倒2茅台杯酒喝完,一定要注意是倒2茅台杯酒喝完。如果敬酒的人给你倒酒,杯子里有酒,自己是要喝完的,而且这个酒不算他倒的酒,当你喝完他倒的2茅台杯酒之后,他会把你的杯子再倒满,然后敬下一位宾客。

这么一算,我总觉得我至少喝了3杯,因为下一位朋友打圈,我还是要把上一杯没喝的酒喝掉,如果一桌子人比较多,那么敬酒的人其实喝的并不多。所以河南有些酒局比较有意思,如果一桌人特别多,有人敬酒可以上来干2分酒器,在做的各位就要喝他倒的4杯酒了。

鱼头酒也是河南比较有意思的喝酒文化。一般酒过三巡,餐厅开始上鱼,鱼头要对准主宾或年长者。对着鱼头者敬3杯,对着鱼尾者陪4杯,对着鱼腹的人喝5杯,对着鱼背的人喝6杯。正所谓“头三尾四、腹五背六”。

喝完之后,就到了“分鱼酒”环节。主宾先喝1杯剪彩酒,祝您想啥啥都有;主宾夹一块鱼肉,大家一起喝1杯;鱼嘴一张,好事成双,喝2杯;鱼头一抬,好运常来,喝1杯;鱼尾1摆,鸿运发财,喝1杯;鱼头不走,鸿运当头,喝1杯;鱼头向右转,财富千千万,喝2杯;鱼头向左转,事业更红火,喝2杯;鱼头往下走,好运跟着走,喝2杯;吃鱼头,管全球,企业里面您是头,鱼头夹给谁谁喝2杯。

下面就是吃鱼各个部位喝法,吃鱼眼,高看一眼,喝2杯;吃鱼眼窝,两边沾光,喝2杯;吃鱼脸,赏个脸面,喝2杯;吃鱼唇,唇齿相依,喝2杯;吃鱼翅,展翅高飞,喝2杯;吃鱼尾,委以重任,喝2杯;吃鱼肚,心腹之交,喝2杯;吃鱼肉,健康长寿,喝2杯;吃鱼腚,指定幸福,喝2杯;吃鱼骨,中流砥柱,喝2杯;吃鱼子,多生贵子,喝2杯;吃鱼泡,好运都来到,喝2杯;喝鱼汤,一年四季都健康,喝2杯……

这一条鱼吃下来,可以喝很多杯酒,有人说河南吃条鱼,可以喝108杯酒,有的时候可能比这喝得更多。其实吃鱼除了“头三尾四,腹五背六”之外,其他每吃一块、喝一杯都要有祝酒词,只要你祝酒词足够丰富,吃这一条鱼不只喝108杯酒。

我原以为河南的鱼头酒很猛,后来查资料发现,山西的竹节杯喝酒更猛。竹节杯是一种酒具,有正反两面,两面都可倒酒,正面的容量跟茅台杯相似,反面容量是正面的3倍。

竹节杯喝酒有一套行酒令,行酒令是一套祝酒词,从一到十,每一组祝酒词就要喝一次酒。祝酒词是:一帆风顺(正1反1)、二龙戏珠(正1反2)、三阳开泰(正3反3)、四海一家(正1反4)、五湖四海(正5反4)、六六大顺(正6反6)、七上八下(正7反8)、八仙过海(正8反8)、九九归一(正9反9)、十全十美(正10反10)。

这一套祝酒词走完,如果反杯当3个正杯计算,一共要喝216杯酒,按竹节杯7小杯为1两计算,这一套行酒令喝完,差不多要喝3斤多的酒。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行酒令,感觉是为了方便酒厂卖酒。

在山西酒文化中,是喝完酒之后才上饭的,这一点跟湖北相似,湖北很多地方也是喝完酒之后上饭,有些地方认为喝酒的时候吃饭叫“饭上”。作为湖北人的我,真的没有感受到很特殊的饮酒文化,湖北人倒酒大家会把杯子放在一起,由一个人专门倒酒,这一套玩法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湖北敬酒晚辈敬长辈,长辈可以不用起身,晚辈一般要起身,表示尊重,这个习俗全国很多地方也有。

至于开席,就是喝三杯(如果要是大杯,就是喝三口),说几句吉利的话,然后大家就可以自由发挥了。对于这,全国很多地方都一样。当然不少外地人说湖北有喝早酒的习惯,其实湖北喝早酒,主要在荆州监利地区,这里早酒历史悠久,主要这里是鱼米之乡,水稻种植地,沿靠长江,过去有很多码头工人,有不少夜间体力活,早上下班,喝点早酒,解乏助眠。而这也推动了当地早酒文化发展,其实在湖北省城武汉,喝早酒的人并不多,武汉更流行过早。其实早酒习惯很多地方都有,湖北以外,湖南、山东、广东都有地方喝早酒。

回到酒后吃饭,其实不只湖北、山西,河北很多地方也如此。有的地方是先喝三杯之后才能动筷子,还有地方更为夸张,喝完之后才开始吃东西,对此我都怀疑这是不是真的。还没上菜,人都要喝醉了,这胃受得了?

在河北一些地区喝酒,祝酒词非常讲究,词中不能出现“杯”、“走”、“干”这三个字,当地人认为这三个字不吉利。对于这,了解的朋友解释一下,以后我去您那,我就不说,“走,干一杯”了。

喝酒词汇最多的要数东北。喝一瓶酒叫吹一个,一口气喝一瓶酒叫旋一个,拿缸喝酒叫怼一个,拿酒杯喝一整杯叫走一个,抿一口叫抿一下,喝一大口是喝一杯不到一半的量,半开是指喝一半的量,干了指一杯全喝完。

东北开始喝要起个头,大家喝的第一杯叫门前酒,酒量好的人展示喝酒叫打个样,最后一杯叫收个杯,第一天喝多了,第二天喝点回魂酒叫透一透。

因此在东北喝酒,要做点功课,不然在酒局上,别人说的话我们都听得懂,但就不知道要干啥。

离东北不远的内蒙古喝酒很有塞外风情,内蒙古喜欢喝低度酒,经常拿碗喝。来到内蒙古正式宴席,穿少数民族服饰的人会献上一条哈达,然后端上一碗酒,这是迎接客人的“下马酒”。

“下马酒”也有喝法,客人需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弹向天空,称为“敬天”;然后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弹向地面,称为“敬地”;再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向前方平弹,称为“敬祖先”;最后双手端碗,一饮而尽。

说到“下马酒”,因为过去内蒙较为偏远,出行靠骑马,一趟路途很不容易,当地人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都会端上一碗“下马酒”。现在交通方便了,人们出行不需要骑马,但“下马酒”文化保留了下来,不论坐车、坐飞机,热情的当地人都会迎贵宾饮一碗“下马酒”。

内蒙的酒席载歌载舞,是通过歌舞敬酒,只要歌不停,酒就不会停:草原雄鹰展翅飞,一个翅膀挂三杯。左三杯、右三杯,喝完还有两条腿,一只爪子喝一杯。喝完雄鹰往南飞,嘴里叼着满三杯。喝完这11杯,多数已经不省人事。

与内蒙较为接近的陕北也是一边唱歌、一边跳舞、一边喝酒,陕北喜欢一边编排歌曲,一边喝酒。其实陕西分陕北、关中和陕南。关中地区喝酒跟中原地区类似,也有吃鱼头酒的习惯,陕南酒局你需上来确定能不能喝,不能喝可以把杯子倒扣,这样别人就不会给你倒酒。陕南喝酒喜欢划拳,其实不只陕南,四川、重庆、甘肃很多地方喝酒也喜欢划拳。

作为白酒产区的四川、贵州,我暂时没有感受过很特殊的酒桌文化,可能是酒厂朋友对我都很客气。也有可能是因为我酒量太差,真要感受第一轮都走不出去。记得在贵州,我与一酒厂老板吃饭,还没动筷子,老板直接连敬我4杯酒,一杯有2两,4杯一共8两,最后筷子没提,醒来已经在酒店,已是第二天。

来四川我长了记性,知道酒厂的厉害,每次跟他们吃饭,首先申明:理性喝酒,聊事为主。

这几次我来四川、贵州很少喝醉,大家喝酒都很理智,酒局跟全国差不多,都是提3杯,说三句祝福语,然后各自发挥,主人不劝酒。个人发现,全国很多酒局都在趋同,尤其是那些有复杂规矩和祝酒词的酒局,除了卖酒的,经常做商务、政务接待的人了解以外,普通老百姓了解并不多。

其实贵州有很多饮酒习俗,这里少数民族多,有很多民族饮酒特色,比方说拦门酒、姑娘酒、转转酒、咂酒、讨八字酒、打印酒、鸡头酒、送客酒、交杯酒、高山流水酒……当然这些酒多数喝的是低度发酵酒,不少就是当地少数民族自己酿的酒。

要说吃酒厂酒席,印象最深的要数去年在国美酒厂吃席,宜宾国美酒厂背后是山东老板,当时酒厂按山东规矩接待我们吃了两餐饭,而这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传说中的山东酒席。

山东酒席非常讲规矩,上桌有专门的座位安排,客人和主人交叉坐,一般他们会按照重要性,分主客、副客、三客、四客,相应的就有主陪、副陪、三陪、四陪。餐厅的大门要正对着主客,副陪背对着门,负责接菜。席间,谁要负责陪好谁,都有明确分工。

落座后,上菜也是有讲究的,每上一道硬菜,必须要先转到主客面前,有的菜比如说整鱼,鱼头要对着主客,主客夹了第一筷子,其他人才能动筷子。陪客人除了陪同喝酒以外,也会帮客人夹菜,一般客人餐盘不能空,空了代表客人没吃好。

喝酒的时候,主人会先提3次,3次喝完一杯,一般一杯装2两酒。副陪提2次,2次喝完一杯,三陪、四陪各提一次,一口气喝完。因此一场山东酒席,喝酒流程全部走完,其实要喝很多酒。好在那两次酒席只是走了第一步的开席酒,后面并没有开展。

除了这些以外,山东酒席给我感觉礼数非常细致,这种细致又不给客人有约束感。有些地方酒局非常讲究说话,有些地方酒局很容易让人感觉是一场拼酒局,山东酒局在规矩的前提也带着一份随意。主人把该提的酒提完之后,客人想喝主人就陪你喝,想聊主人陪你聊,主打一个情绪价值加满。

在座次上,山东酒席讲究主和客分开坐,这有利于大家相互认识。主人接待的时候除了敬酒以外,也会帮客人夹菜。在山东酒席,客人的菜盘是不能空的,一旦空了,主人就会夹菜放上,如果餐桌少菜,主人会继续加菜。当客人吃不下的时候,你不需要跟旁边的人讲,盘子里只要剩一点菜,主人自然不会夹菜,他也就知道你吃饱了。

相比山东,江苏酒局没有那么多规矩,但也强调交流的氛围,江苏分苏南和苏北,苏南多喝黄酒,苏北多喝低度白酒。江苏酒局比较简单,开席喝门杯酒,门杯酒喝双不喝单,门杯酒喝完,便开始打圈,先打大圈,大圈一桌子所有人都要敬;再打小圈,小圈是要熟的人之间打圈。在江苏酒局,你实在不能喝了,解释清楚,别人不会强劝。

有人说“东北虎、西北狼,喝不过江苏小绵羊”,其实这主要是不少喝快酒的人不习惯江苏喝慢酒。不少喝快酒的地方,上来喝不少酒,然后用身体强撑,撑到宾客都醉或宴席结束,自己赶快找个地方倒头就睡。江苏酒席则不然,江苏酒席注重边喝边聊,一场酒席喝四五个小时,喝快酒的人早酒熬不住,原形毕露酩酊大醉了。

临近江苏的安徽酒席却是另一种风格,安徽酒席不同于江苏酒席喜欢聊,不同于河南酒席有很多劝酒词,不同于山东酒席有很多接待规矩。安徽酒席随性而热烈,酒席一开席会喝三杯酒,这叫头三杯,喝完头三杯,才能开始闯关敬酒。安徽闯关敬酒喜欢“炸罍子”,所谓“炸罍子”,就是一杯酒一饮而尽,由此可见安徽人的豪爽。

在安徽喝酒,简单而公平,你喝多少别人喝多少,敬酒环节没有强行规矩说我一定要喝多少。没有这些规矩,安徽酒席显得随性,喜欢“炸罍子”,安徽酒席才显得热烈。

其实我去过最多的酒席是湖南酒席,虽然我是湖北人,但是跟湖南酒圈人互动最多。湖南酒席与安徽一样,简单且热烈。湖南酒席简单是没那么多规矩,有些地方有个规矩就是坐着敬酒,正所谓“屁股一抬,重头再来”。当然在这种酒局,如果后面喝嗨了,大家站着敬酒,也没啥事了。

湖南酒席一般不会只有一场,一场吃完之后还有第二场,这跟许多南方酒席相似,除了湖南,我在广西、江西都吃过这样的席,这可能是宵夜文化盛行的南方地区特色。一般来说,第一场吃完正席之后,第二场会唱点歌、打个台球、吃个宵夜喝点啤酒。在湖南宵夜局,如果是夏天的晚上,男士喝嗨了喜欢脱掉上衣打赤膊,代表自己喝酒已放开,同时把大家当做兄弟。

与江苏酒席一样,南方酒席因为有很多场,其实也是一种喝慢酒的席,南方喝酒往往可以喝到凌晨两三点。在诸多南方酒席中,广东酒席有所不同,广东酒席也分上下半场,上半场喝酒很随意,而且广东,尤其是大湾区,品酒局比较多,不少酒局是喝酒兼品酒,主人会带几种酒,对比品着喝,每一瓶酒可以不喝完,只要感受其风味即可。在广东酒局,酒喝不完不要紧,但聊天一定要尽心。

由于广东酒局喝酒不多,因此很少有人喝醉,往往都能参加第二场,广东酒局的第二场可以是宵夜,也可以是在安静的地方喝茶聊天。喜欢喝酒的人也可以把没喝完的酒带着,一边品酒一边聊。

在广东酒局,看重的是交流,酒只是交流的润滑剂,大家并不在乎别人有多少酒量,也不想把别人喝醉。

总的来说,这是我了解的一些地方酒局,虽然并不全面,但了解这些确实很花时间,主要是资料筛选和整理。虽然网上有很多讲地方酒席的内容,但不少内容千篇一律且漏洞百出,最终还是为了卖自己的酒而整理。最后没有办法,我只能看一些非酒类主播讲的亲身经历来整理,这些内容有些不一定对,也不全,因此也烦请各位粉丝分享一下自己当地的酒席特点,我们一起在留言区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