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需要那么多大学生、研究生吗?

慷慨高歌 2021-01-04 00:49:36

不久前刚过去的考研,除了让我们惊叹于如今学子们对高层次学历追求的狂热程度外,也有不少人感到疑问:如今遍地的大学生、研究生,我们真的还需要那么多高层次人才吗?

古人云:以史可以为鉴。我们也许能从我国古代历史和近现代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中找寻问题的答案。

革命导师马克思曾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时代 ,国家完全掌控教育制度,因此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我国古代社会科举制度自隋唐时期初具雏形,经济发展比较明显地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形成,当科举制度确立并走向成熟后,科举制度便开始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较为显著的反作用 。

直到清末,随着小农经济的破产,整个农业文明都处于风雨飘摇中,科举制度也是弊病丛生 ,无力再承担历史使命。

我们这里只谈科举制度对古代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以隋唐为例,自三国开始,长达三百余年的乱世导致了社会经济的崩溃,为了恢复经济并构建一套正常运转、发展并使之长期保持活力的系统,需要通过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来为之进行充实 。

与乱世不同,国家的和平发展需要的人才类型截然不同,和平发展需要的不再是上马定乾坤的将军力士,而是提笔安天下的文人墨客。面对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前朝历代的世卿世禄制、察举征辟制还有九品中正制等选拔人才制度的极大不足,科举制度便应运而生。

在隋唐大力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下,社会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了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蓬勃起来,为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使得其获得较大发展而并走向鼎盛时期。

唐朝走向国力强盛的同时,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也随经济实力的增长而不断提升,并伴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以此确保为经济实力和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与熟练劳动力的提供。

教育在形成产业后,对经济自然产生了直观影响,科举制度集读书、考试 、做官于一体,在古代“学而优则仕”思想的鼓励下,学生们积极进入学校 、书院或私塾学习。学生入学要交学费、买教材,买笔墨纸砚,而这些可都是真金白银。

其次,客观来说,科举制度在早期对我国科技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马克思曾明确指出,生产力中包括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生产效率,个人与国家的收入都得到增长,社会经济也由此一片欣欣向荣。

而作为一种较为脆弱的经济体系,小农经济的发展十分依赖于内外环境的安稳程度,而科举制基本确定了古代社会士农工商的等级分类,这样一个森严的社会体制对小农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利。

俗话说: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科举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宋朝的三次兴学运动 (庆历兴学 、熙宁兴学和崇宁兴学),为社会发展选拔了大批优秀官员 ,在这群士子的带领下,宋朝被推上了中国历史经济发展的巅峰。

此外,科举制度也促进了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唐宋时期,中国成为了世界文化和贸易中心,吸引着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及南洋各国甚至是遥远的欧洲国家派遣使者学生,远道前来求学。

可以说,世界几大文明区域东亚、中亚和西欧之间的文化碰撞及贸易上的互通有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我们谈论科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古代社会发展,是为了体现对人才进行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性,而科举制的弊端是绝对无法忽视的,尤其是其在明清时期,科举成为了使中华文明落后于世界的主要因素。

正如康有为所说 :“凡法虽美,经久必弊。而不与时消息,改弦更张,则陷溺人才,不周时用,更非立法求才之初意矣。”

到了近现代,尤其是二战后,人才就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许多发达国家正是靠着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才得以积蓄力量,进而蓬勃发展。

作为蓝星最强,不管讨论什么话题都绕不过的老美,对创新人才通常采取较为强势的引进手段。首先,充分发挥全球“头号流氓”的“魅力”,利用其国家发展水平的优越性放低技术移民门槛、从而吸引大批优秀留学生引进或储备创新人才。

其次,根据国家需求,对创新性人才定向发放非移民性签证,吸引其赴美工作;或者,以美国全球最顶级的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为平台,邀请海外访问学者赴美从事研究工作;最后,则是通过跨国公司高待遇招聘,从而实现对海外人才资源的抢夺。

关于以上方式的成功案例数不胜数,如美国1946年开始实施的“富布赖特计划”,即每年通过奖学金形式招收外国学生或学者赴美学习, 由于美国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条件和平台,众多海外优秀学生趋之若鹜。

而为吸引其中的佼佼者“长期”定居美国做贡献,美国政府给予其入籍优惠,实行“绿卡制”,结果是近半数留学生毕业 后选择定居美国。

再比如1952年开始实施的H1-B非移民签证计划,该计划允许美国雇主从国外雇用高技术人才以弥补其人才缺口,持该种签证的工作人员可在美国停留六年,并可以申请移民。

H1-B签证实际上是一种短期工作签证,自90年起每年签发6.5 万个, 其中专门为高学历者安排20000个配额。而随着九十年代末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克林顿政府制定了“高科技强国”的政策,又恰逢高科技信息产业的突飞猛进,相关专业人才缺口不断扩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1999 年、2000年的签发的H1-B 签证数从6.5 万增加至11.5万,邀请外国专家学者到美国从事科研工作,不断壮大充实其科研队伍。

在美国 720 多个联邦研发实验室中有着众多国外著名科学家,他们到美国后做出的贡献,相当于为美国增产 300 多亿美元 。

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美国跨国公司大力将企业或研究机构开办到劳动力成本较低地区(发展中国家),通过高薪招聘专业人才, 利用各种激励政策与所在国争夺本土人才。

美国的这种“掠夺式”人才引进办法也被其他一些发达国家所吸收利用,亚洲最发达的两个国家日本、新加坡正是如此。

不仅“拿钱铺路”,广泛吸收其他国家高学历人才,还树立人才立国、人才强国的国策,大力建设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这才得以在狭小、资源匮乏的国土上实现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奇迹。

数据或许最能客观体现扩大高学历人才规模的重要性,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美国25岁及以上人口中,最高学位为硕士的人数翻了一番,超过2100万;博士学位持有人数增加了一倍多,达到450万。

美国成年人口中,13.1%的人拥有硕士学位、专业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而2000年这一比例还是8.6%,并且,从2000年至2018年,25岁及以上人口获得学士及更高学位的人数占比从25.6%升至35%。

而日本在2008年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就达到了58%,每一千人口中,硕士为2.13人,不管数量还是质量,均为世界一流水平。

经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止到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6%,其中,本科毕业生约占我国总人口数的3.8%,硕士生约为0.54%,博士生占比更是微乎其微,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

我们能看到,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积累人才对国家都是重中之重,尤其是高科技发展迅猛的如今,哪个国家能拥有大量高水平人才,就能才国际竞争中多出一份胜算,因此,我们仍需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高科研水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足够的动力!

2 阅读: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