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名踏青节、三月节、寒食节、祭祖节,祭祖只是清明文化习俗中的一部分,因而央视频中蒙曼老师说“清明节凭什么不能祝人快乐”,其实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并不推荐)。
1、清明最初是作为时令节气,后来才演变成了我们熟知的祭祖节;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它只是一个标志着季节更迭的节气。而如今我们口中的“清明节”,其实是由古老的上巳节和寒食节融合演变而来。
提到上巳节,很多朋友可能很陌生,但只要说到《兰亭集序》,想必大家马上就能恍然大悟。
那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就记述了永和九年的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修禊仪式,饮酒赋诗的盛况。修禊,是古代人们群聚水滨嬉戏洗濯,以祈求洗去不祥、迎来福祉的一种祭祀仪式。这一习俗源远流长,早在周朝时期,人们就已经有了在三月举行修禊仪式的传统。
至于大家为何要在这一天在水边饮酒作乐,晋武帝也曾问过尚书郎挚虞,挚虞恭敬地回答道:“陛下,这习俗源自汉章帝时期的一个故事。那时,平原人徐肇在三月初生了三个女儿,但不幸的是,到了三日这天,她们都相继去世了。村民们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于是纷纷来到水边,洗浴以求祓除不祥之气,之后便在水边泛觞饮酒,以此来驱散心中的阴霾。”
晋武帝听后,眉头微皱,不解地问道:“挚虞,这听起来似乎是个悲伤的故事,为何人们还要饮酒庆祝呢?”
就在这时,尚书郎束皙站了出来,他瞥了挚虞一眼,不屑地说:“挚虞真是孤陋寡闻,他怎会知晓曲水流觞的真正起源?”他顿了顿,继续道,“其实,这个习俗源远流长。昔日周公在洛邑时,便曾以流水泛杯饮酒为乐,有古诗‘羽觞随波’为证。更为神奇的是,秦昭王也曾在三月三日这一天,于河流弯曲处饮酒。传说中,一个金人从泉涌中出现,手捧一柄宝剑赠予秦昭王,称此剑能助他一统天下。后来,秦果然称霸诸侯。为了感谢神人的相助,秦昭王在得剑之处修建了曲水祠。自此以后,两汉时期的人们便沿袭了曲水流觞的习俗。”
晋武帝听后豁然开朗,他满意地点点头,对束皙的博学大加赞赏。他慷慨地赏赐束皙黄金五十斤,以示嘉奖。而挚虞则因回答不周,被贬为城阳县令。
当然,上巳节的习俗仪式远不止于此,比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荆楚一带的人们过上巳节的时候,还要采鼠曲草,加蜂蜜和米粉做成一种叫做“龙舌粄”的饭团子,用来祭祀祖先,驱逐岁气。
【鼠尾草】
说到祭祖,清明祭祖的习俗其实是来自于“寒食节”,据历史资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有了在清明节祭祖的传统。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尽管最广为人知的故事与“晋文公”和介子推紧密相关,但深究历史,我们会发现这一习俗实际上在周朝就已存在。
据《周礼·秋官·司烜氏》一书记载,“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这句话揭示了在春天,由于天气干燥,司烜会敲响木铎,告诫百姓不得生火,只能食用寒食。因此,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实则是秦汉时期的人们为了丰富这一习俗而后来附会的。
2、清明节有哪些有意思的习俗?斗百草、放风筝、男女结伴江边踏春了解了清明节的起源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清明节其实是一个融合了多个节日形成的节日,正因为此,其实清明节包含了多种多样的文化习俗,也正因为这种融合,某些文化习俗更为开明的地区,在清明节时向人们道一声“节日快乐”并不会引起太大的争议。然而,尽管如此,我仍不建议随意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轻松地说出“节日快乐”这几个字,毕竟还是有很多人对此心存忌讳。
在中华大地上,不同的地域孕育了各式各样的清明节习俗,我们应当对每一种习俗都抱有尊重。除了避免那些可能显得失礼的行为外,清明节其实还提供了许多让人兴致勃勃的娱乐活动。
举例来说,《荆楚岁时记》中就曾记载,在南方某些地区,流行着一种名为“斗百草”的游戏。这种游戏分为“文斗”与“武斗”两种形式:“文斗”比拼的是谁找到的植物种类更为繁多、更为稀有;“武斗”则是看谁的植物更为坚韧,能够折断对手的植物。在古代,这样的游戏深受女子和孩子们的喜爱,成为了他们清明时节不可或缺的娱乐项目。
【斗百草】
除了斗百草,清明节还有放风筝的习俗。在这一天,人们会将风筝放飞到天空,据说这样可以带走疾病和不幸。风筝上常常会写上祝福的话语或逝者的姓名,寄托着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武林旧事》中提到,宋朝的时候,西湖边上的少年郎比赛放风筝,是将各自的风筝和对方缠绕在一起,然后随机剪断一根线,如果谁的风筝断了,那么谁就输了。
到了明清时期,上巳节和寒食节的习俗“祭墓、树秋千、放纸鸢”基本已经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清明节”。
清朝的《金陵岁时记》便提到:凡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称清明。 吾乡每
岁届清明节,放风筝者麇集……
【放风筝】
此外,清明节还是一个适合踏青的好时节。男女结伴江边踏春,欣赏着春日的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这种习俗不仅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也象征着生命的更新和希望的开始。
3、清明节的忌讳。清朝的时候,老北京城清明节有两大盛景,一是富豪家里祭祖用的五色钱,二是老北京城里的琉璃厂卖的豪华大风筝。
与普通百姓家使用的白纸钱不同,富豪家的五色钱在材质和工艺上都显得格外讲究,有的甚至使用金箔银箔来制作,显得格外奢华。然而,这种炫富的行为往往容易招来不必要的觊觎,清末时期,不少士绅的祖墓就因此遭到了盗掘,这正是“财露白”所招致的祸患。
放风筝在清明节也是一个重要的习俗,但有钱人家的玩法更为奢华。他们不仅在材质和工艺上追求极致,有的还在风筝后面绑上一串鞭炮,使得风筝在空中飞舞时伴随着响亮的鞭炮声,既壮观又危险。这些风筝的造价高昂,有的甚至价值几金,令人惊叹。
然而,无论是五色钱的奢华还是豪华风筝的危险,清明节最应该忌讳的还是“明火”。春季干燥,极易引发火灾。2023年4月2日,山东滕州市就发生了一起悲剧,一位市民在公墓上坟时,不慎让小汽车被别人烧纸留下的火星点燃,最终烧成了空壳。
这个事件提醒我们,清明节的祭祖活动虽然重要,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应该在尊重传统习俗的同时,更加注重防火安全,避免悲剧的发生。清明节,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让我们在这个节日里,以更加安全和理智的方式,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敬意和对生活的热爱。
#清明节游玩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