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来聊几个最近热度比较高的基金投资策略,希望能够多一些视角。
美债策略时隔多年,QDII债券基金又火了,上一次是因为高收益的中资企业债券,这次则是因为美国国债。
当下看好美国国债的投资者比较多,其理由是美国进入到降息周期,而且幅度或许很可观,加上超长久期,可能有不小的收益空间。
从TLT(超长期美国国债ETF)的走势来看,是支持这种观点的:
历史涨幅可观,降息周期也确实可以带来更多的涨幅。不过作为国内的投资者,投资QDII基金还是要考虑汇率因素的。
降息预期强烈以来,美元的汇率就没那么强势了,最近也跌了不少。
美国国债的收益减掉美元贬值的损失才是投资者到手的收益。除了畅想降息带来的收益空间,也要考虑贬值的折损。如果不想考虑这个问题,就需要考虑汇率对冲,付出一定的锁汇成本来解决这个不确定因素。
不能只想着一面的好,另一面就不想了。而且好的一面,也需要有纯度来保证,不少QDII债基并没有All in。至于空间有多少?折损有多少?每个人依据自己的认知会有不同的看法。
超长期国债策略我们也能看到,国内的债券基金,也有在投身超长期国债策略的,All in超长期国债,有的还会做一些波段交易力争增厚收益。
这个策略由于波动大,短期收益可能很高,现在关注度也逐渐起来了。
这个策略也很好理解,觉得降息同时也打开了大洋这边的空间,而超长期,通过久期创造收益空间,交易还可能增厚收益。现在债券的收益率水平已经很低,靠票息策略很难令人满意,更谈不上惊喜。
而在另一面,不容忽视的是资金面和政策面的风险,会不会达不到预期?大家对于基本面有不同的预期,乐观和悲观的差异会很大,有的人会觉得风险很大,有的人会觉得没什么风险。改变看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红利、微盘股策略权益市场,红利策略依旧是关注度较高的策略,也有一些人重新关注微盘股策略。
关注红利有很多的理由,经历调整后,理由变多了,比如股息和利息的对比、大资金的持续买入、低估值、保险资金的配置需要等。
关注微盘股的理由也变得强势,比如行情需要的资金量小、已经起来一段独立行情、出清较为彻底。
不过不管理由再多,还是要回归本原,股票的基本面、资金面风险都是不容忽视的,短期的波动可能不讲道理,但是时间累积起来,隐忧可能就藏不住了。比如红利股确实害怕业绩下滑,而红利股相当一部分都是周期股,业绩没那么稳定。
我们可以畅想空间,但千万别忘了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