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观众达68%,从7亿一跃到33亿票房,陈思诚这一招太精明!

得得电影 2023-07-05 22:17:27

陈思诚,真的不服不行。

曾几何时,院线一片哀嚎,市场萎靡成了行业共识,10亿爆款可遇不可求,过个3、5亿都要烧高香。

就连好莱坞大片都纷纷折戟,动辄10亿+的系列前作,如今过亿都难。

人们都说,市场不行了,观众不爱看电影了,电影院这个行业马上就要被流媒体取代了。

可陈思诚站出来说——

人不行别怪路不平!

6月22日,经历过《外太空的莫扎特》的惨败将近一年后,陈思诚作为监制+编剧,祭出了他的新作《消失的她》。

电影爆了,而且是大爆特爆。

首映日就差点破2亿,而后差不多每天有将近2亿票房,到7月1号甚至单日拿下3.3亿票房。

当然,这样说或许你没有概念。

简单直接——

目前国产犯罪片单日票房纪录前十中,只有第八名不是《消失的她》。

截止到发稿前,《消失的她》累计票房26.6亿,而最终预测更是有33亿。

电影每天差不多能包揽整个院线的80%票房。

说陈思诚一个人撬动了整个中国电影市场,还真不是吹。

但《消失的她》为什么能火?

凭什么能火?

陈思诚又在其中占据什么位置?

扒开爆火现象的背后,我发现——

陈思诚仅用一招定乾坤,真的是玩弄流量的商业天才。

《消失的她》,一场全民爱情焦虑的狂欢

《消失的她》票房很炸裂,26亿票房,足足6411万人次,超过半个亿的中国人都观看了这部电影。

然而,它有一项数据却十分扎眼——

女性观众达到了68.4%,超过了2/3的人数占比。

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

为什么要强调这个数据呢?

因为这里面就藏着《消失的她》的成功秘密。

《消失的她》为什么能赢?

第一,当然是陈思诚的品牌效应。

从《唐探》系列到《误杀》,陈思诚用不断攀升的票房数据,证明了自己在商业上的绝对实力。

不同于那些只顾得自己表达,不管观众愿不愿意看的导演。

陈思诚非常明白观众想看什么,想要什么。

他能针对市场的喜好进行排列组合,堆砌一切观众所喜欢的元素,全身心与市场相拥,尽管他后来不做导演了,但依然掌控全局。

他的电影可能评分不高,但肯定不会让你在电影院里睡着。

其二,还有朱一龙的自带路人缘。

朱一龙在《镇魂》中大爆,火了以后也并没有走流量路线,而是踏踏实实演戏,想在专业上寻求突破。

后来的《重启》与《叛逆者》让人注意到他的演技,《峰爆》转战大银幕,次年的《人生大事》就拿到了金鸡影帝。

方向明确,速度也快得很。

在这个流量人人得而诛之的年代,朱一龙早就预见性地反其道而行之,转头闷声走了一条泥泞陡峭却又高耸入云的道路。

这一点着实令人钦佩,也为娱乐圈树立了好的榜样,口碑非常不错。

电影上线前,光是有陈思诚和朱一龙这两张门面,《消失的她》就有不俗的热度表现。

33万人“想看”,预售也是第一名。

但是,《消失的她》最开始时,它的预测票房是7亿左右。

票房预测是专业媒体根据电影质量、类别、市场、影人等等多方面考虑的结果,通常情况下很准,且只会虚高。

当然了,7亿已经是非常好的成绩了,这也算是对两个人的认可。

可后来,《消失的她》在工作日竟然实现了逆跌,不降反涨,人们下了班都要挤进电影院观看。

平台马上将其改成了预测33亿。

当时,不少媒体人都质疑这个预测,说平台是不是抽风了,7亿到33亿这可是天差地别。

可如今的票房走向,也证明了平台并不是信口开河,很早就预见了它的实力。

而原因,就是第三点——

陈思诚对原版剧本的“画龙点睛”。

都这么多天过去了,相信大家都知道《消失的她》翻拍自苏联电影《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

这个信息在电影宣发之初就曾和各大媒体直接坦露了。

而这部电影也是翻拍过无数次的版本,从1986年美国的《失踪之谜》到1976年的《失妻记》,再到1960年的法国戏剧,希区柯克甚至还买过版权,想拍成电影,但后来不了了之。

这算是悬疑圈非常经典的剧本,地位相当于《梁祝》。

为了找出编剧陈思诚的改动,我专门看了《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和《失踪之谜》两部电影。

两个电影故事几乎一样,当然也和《消失的她》一样。

讲的就是妻子走失后,丈夫报警,但后来凭空跑出来一个陌生女人谎称是他的妻子。

丈夫急于自证,最后说漏了嘴,把自己戕害妻子的事实公之于众。

而区别在于,在原版的两部电影中——

整个骗局的操作者是警察,性别为男。

丈夫报案后,警察凭借直觉马上怀疑丈夫,并在几位朋友的帮忙演戏下,成功将丈夫骗晕,说出了事实。

但看过《消失的她》的朋友都知道,国产版中,由杜江饰演的警察戏份微乎其微,而负责整场骗局的导演——

则是由倪妮饰演的律师陈麦,性别为女。

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律师还不是局外人,还是死者妻子的闺蜜,是以复仇的心态接近丈夫的,最后终于报仇,亲手毁掉了渣男。

一个是靠正义感破案,一个是为闺蜜报仇,手刃渣男。

这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原版算是最古典的悬疑剧本,角色只是为了叙事功能。

而经过陈思诚一改动,在悬疑之余,角色的情绪价值远大于电影本身。

报仇、渣男、赌博、闺蜜、女VS男……

当然还有girl help girl的沉重意义。

要素不能太全了。

但凡还在上网的人都知道,如今的网络风气,那简直是谈“性”色变。

什么事儿,一旦强调了当事人的性别,那必然会闹得满城风雨。

性别对立的风气俨然渗透了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你永远不知道对方面具下隐藏的是什么身份,代表着什么阵营,为谁效力,又是谁的敌人。

所以呢,当陈思诚祭出这样一份“赌鬼渣男陷害白富美,最后被闺蜜手刃”的剧本时,这无形中就为互联网的话题,提供了宛如亚马逊平原般的交流平台。

《消失的她》自上映后,几乎每天都有30+热搜空降榜单,其中不乏——

“男生看完电影后替女主共情大哭。”

“看完消失的她 女孩一定要牢记!”

“看完消失的她,决定对自己好点。”

我们再看一眼《消失的她》购票群体的年龄段——

基本上都在20-29岁之间,这个爱情最频发的年纪。

这是看电影吗?

这是去宣泄情绪去了啊!

这是去看渣男的制裁,闺蜜的拯救,和爱情的破灭去了啊。

就拿得哥自己举例。

一些平日里对电影完全不关注,一辈子连电视剧都没看过几集的女性朋友,竟然也拉帮结伙去电影院刷副本。

当然了,看完后一段伤感的文案+“为何绚烂,叫人扑空,为何爱我者予我牢笼”的bgm肯定是标配。

不爱了,看透了,爱情不值得。

而热搜话题还远远不够。

在短视频平台上,不少网红甚至专门发动了“女友观看《消失的她》后的情绪对比”的创作风潮。

看之前,你侬我侬。

看之后,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去漠沙灯塔打卡的,出角色仿妆的,拉片分析电影的,这些好歹还是围绕电影生产的内容。

竟然还有情感博主,专门分析电影中的爱情观。

列了三个大纲,十个小题目,教育女生们该如何躲开主角那种男人。

这,是不是太着急了些。

有些人看完电影后,连朱一龙的人形牌都不想放过。

电影院不得只能一次又一次帮朱一龙治好脖颈。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竟然真有人看完《消失的她》后分手了。

只能说电影非常棒,甚至能影响到两个人的感情。

但能被一部电影搞分手的人,分了不可惜。

而片方察觉到这个热度风口后,也马上做出迎合举措。

一开始,话题基本上都是关于电影的剧情、演员、编剧等等,到现在打开社媒,几乎都是关于男男女女那点事儿。

更有意思的是,片方明明在宣发初期说自己版权来自苏联电影,自己是翻拍的。

可没多久后,又开始说自己根据“泰国孕妇坠崖案”真实改编,版权早在3年前就买好了。

到底哪个是原型?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泰国孕妇坠崖案”的主人公王暖暖出境后,关于《消失的她》的话题又冲上云霄。

骂的骂,吵的吵,可怜的可怜。

网友们费尽口舌,而《消失的她》在两岸猿声啼中,又突破了一亿。

陈思诚,真是个商业天才。

——全文完。

1 阅读:1435
评论列表
  • 2023-07-25 08:51

    可以说消失的她是一个消极影视作品,对当前本就紧张的夫妻关系带来更消极影响